佛山市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
2014-06-28杨瑞怡
杨瑞怡
导读:黄秋葵作为蔬菜,主要食用嫩荚,其耐热、耐旱、病虫害少且易于栽培,是一种理想的无公害保健蔬菜;同时,具有观赏价值,可于庭院种植或盆栽观赏。土壤保持充足的肥水是黄秋葵获得高产的关键。黄秋葵的果实、枝叶都有刚毛,伤害皮肤,所以日常采收、田耕管理,必须穿长袖服并带上手套。
黄秋葵又名羊角豆,属锦葵科一年生的草本热带经济作物。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4年引种黄秋葵,经多年栽培观察,该品种病虫害少、易栽培、易管理、采用盆栽,可满足近年来无公害蔬菜和阳台蔬菜的需求。667 m2产量达1 500 kg以上,按珠三角售价
6元/kg计,产值达9 00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1 播前准备
黄秋葵喜光、耐旱、怕涝,宜选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方种植。深翻后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1 500~ 2 000 kg、复合肥30~40 kg、茶麸20~25 kg(茶麸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腐熟后是良好的有机肥),然后开沟作畦,畦宽1.2 m、高25~
30 cm、沟宽30 cm。每畦种2行,株距50 cm。
2 播种育苗
黄秋葵生长发育适温为白天25~30℃,夜间18~25℃。本地区播种期一般为4~6月,可采用直播,也可穴盘育苗,移栽效果更佳,移栽时力求泥球不散,以免伤根。黄秋葵种壳较坚硬,播种前用50~60℃温水浸种10 min,冷却后浸泡24 h。直播时每穴2~3粒,667 m2用种量400~500 g,播后覆土1~1.5 cm,保持土壤湿润,当幼苗2片真叶时及时间苗,4~5片真叶时定苗,每穴保留1株壮苗。
3 田间管理
黄秋葵植株高大,易倒伏,生长期遇风吹更易倒伏甚至折断,每株苗需绑长1 m、直径2 cm的竹竿加固,确保直立生长。
土壤保持充足的肥水是黄秋葵获得高产的关键。在生长期内定期追肥、浇水,才能多结果,延长采收期。定苗后,每周施1次5‰复合肥液,以促壮苗。播种后50天左右,株高约50 cm进入开花期,每667 m2追施复合肥10 kg,结合中耕培土,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进入盛果期,为提高产量和品质,每10天左右施肥1次,每667 m2交替施复合肥10 kg或充分腐熟的5‰麸饼肥液。生长后期,为防止早衰,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溶液。
黄秋葵比较耐旱,水分管理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准,一般7~10天浇1次水,过于干旱会影响产量和品质。雨天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防止积水烂根。
黄秋葵以主蔓结果为主,侧枝、老叶及时摘除,减少养分损耗。
黄秋葵除大田种植外,亦可盆栽,家庭庭院或楼上天台种植,既可源源不断提供嫩荚食用,又可观赏其艳丽花朵,美化环境。盆栽时盆的口径33~34 cm、高26~28 cm;种植土壤要求有机质丰富、疏松且无污染、无有毒有害物质,亦可将塘泥∶花生壳或腐熟木糠按体积比7∶3配土,每1 m3配土加50%多菌灵1包(400 g),充分搅拌后装盆,约八成满,待用。播种后一个月左右,真叶3~4片时,即可移栽定植。种植时注意泥球不能松散,减少伤根,定植时浇定根水,以充分浇透为好。施复合肥、淘米水,每半月撒施少量茶麸防虫,尽量施腐熟有机肥,不施有异味的有机肥。其他参照大田管理。
4 病虫害防治
黄秋葵后期极易感染病毒病,在消灭蚜虫等传毒害虫的基础上,可喷香菇多糖1 000倍液,提高其抗病能力。黄秋葵虫害较少,主要有斜纹夜蛾和蚜虫,防治斜纹夜蛾可用普尊(氯虫苯甲酰胺)1 000倍液喷施;蚜虫可用10%蚜虱净2 000倍液喷施。
5 及时采收
一般开花后6~7天即有果荚,果荚长8~10 cm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时在果柄处剪下,以免伤害枝干和果实。收获前期每隔2天采收1次,盛果期和收获后期隔天采收1次。同时,黄秋葵的果实、枝叶都有刚毛,伤害皮肤,所以日常采收、田耕管理,必须穿长袖服并带上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