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2014-06-28尚勇
[摘 要]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的常修课。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弘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所贯穿的真挚为民情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始终如一地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一是执政为民,永葆党的本色;二是心系人民,锤炼优良作风;三是造福人民,提高服务本领。
[关键词]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人民至上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4)06-0004-04
本文系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尚勇同志2014年5月20日在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行政学院主体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对每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加强党性修养是常修课,锤炼坚强党性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科学论述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深刻诠释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一脉传承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们要认真学习弘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所贯穿的真挚为民情怀,以正在深入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时刻摆正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始终如一地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永葆政治本色,锤炼优良作风,提高服务本领。
一、执政为民,永葆党的本色
执政为民、服务人民、依靠人民,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本色最鲜明的特征。我们党历任领导人,都对党的本色作出了科学的诠释。1949年,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第一次登上了天安门,下面人海如潮、欢声雷动,喊出了“毛主席万岁”,但是毛泽东同志响亮地喊出了“人民万岁”,把至高无上的“万岁”送给了人民。邓小平同志曾动情地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同志强调:“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同志担任党的总书记之后,在第一次与记者见面会上就发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政治宣言,震撼了世界,赢得了人民的一致赞誉。在短短1000多字的讲话中,他19次提到了“人民”,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素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历朝历代不乏贤达志士尊民爱民的事例。比如唐朝的白居易曾经有一句名言:“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宋朝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朝郑板桥说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主张“天下为公”,并提出了“三民主义”。尽管他们始终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下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地位,但其志向和情怀受到了人民的赞誉。当然,西方国家也有不少政客时常把人民挂在嘴上,甚至把民主、人权、自由作为普世价值四处宣扬,但是他们这种虚伪的说词掩盖不住他们为自己的利益集团、为党派服务的本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把为民的情怀变成了自己的纲领,写入党章,写进宪法,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以严格的制度机制确保党的任何行为活动真正成为使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谋幸福的具体实践。这就是我们党的鲜明性质。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个“完全”、“彻底”明确宣示了我们党的性质、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我们再来看,《党章》无论怎么修改,始终没有改变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八大通过的《党章》开篇两句话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同时,我们党坚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生命线。什么是生命线?违背了这个,就可能亡党。还有,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的核心是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伟大目标,推进伟大事业,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以实际行动永葆党的鲜明本色。
永葆党的本色,就必须牢牢把握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习总书记多次谈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坚定理想信念,就必须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对共产党人来说,把握好“总开关”是永葆本色的前提。所谓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总的看法,这是“三观”中最根本的一点。作为共产党人,我们的世界观首先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最主要的观点就是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世界观不但包括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包括了我们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价值观是我们对整个世界和社会的价值判断,是世界观的核心。就共产党人而言,我们的价值观在《党章》上有明确要求,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人生观是整个人生对价值的追求,内涵很丰富,譬如苦乐观(什么叫苦,什么叫乐)、荣辱观(即在道德建设层面,什么是荣,什么叫辱)、生死观等。我们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焦裕禄、雷锋、沈浩等这些共产党人永远的丰碑,他们的生命虽然比较短暂,但是他们以为民的情怀和为人民服务的实践,践行了自己的人生观,不仅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使他们的生命具有了非常的价值和永恒的意义。还有龚全珍老阿姨,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做好事,虽然她的事迹看起来很平凡,但她的一生很伟大,值得每一个共产党员好好学习。
永葆党的本色,就必须在工作实践中始终弄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为了谁”,就是要明确到底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自己的家庭和亲属,还是为了广大的人民。因为利益必然有冲突,作为共产党人,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有冲突时,那就要始终把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的毕生追求,毫不动摇。“依靠谁”,就是要明确,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要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人民群众,自觉做到在服务群众的同时牢牢地依靠群众,与我们同心同德去完成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是谁”,就是要定好自己的位,我们不是当官做老爷的,我们不是主人,我们只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回答好了这三个问题,我们才有资格谈理想信念。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这四条客观标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标尺,是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试金石。
永葆党的本色,就必须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总书记还特别指出,讲“大公无私”,并不是连干部的合理合法利益也不承认,这同私心、私利、私欲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在承认和保障个人的合法利益的同时,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合法利益,但是我们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只有把这个关系处理好,才能把人民至上、执政为民这个本色保持好,才能继续巩固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水能载舟,亦可覆舟。如果我们背离了党的宗旨,我们党的性质就会改变,我们党就可能丧失执政地位。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有这种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二、心系人民,锤炼优良作风
习总书记指出:“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历史和现实证明,要履行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这一政治责任,没有什么捷径妙招,唯一的途径是依靠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毫不懈怠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共产党员增强党性修养,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到时刻心系人民,自觉锤炼优良作风,以优良作风连民心、赢民意、聚民力,进而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这也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
锤炼优良作风,就要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作为一个长效性修炼持续坚持下去。这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的主题。这项修炼还刚刚开始,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各级干部要时时注重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这四面镜子,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一日三省吾身,不断地反思自己、修炼自己。对每个党员来讲,我们要时刻反问自己是否忠诚奉公,是否始终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要时常告诫自己,无论遇到什么风险考验,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做到立党为公、夙夜在公、克己奉公,毫不动摇、毫不懈怠,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锤炼优良作风,就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价值观修炼的重要切入点。习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特别强调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切实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这是很现实的问题。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经常扪心自问:自己的政绩观是造福人民,还是为了自己的名利?不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导致急功近利、害民误国。在这方面,我们要出于公心,时刻提醒自己,在思想和行动上要永远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模范地执行好党中央、省委和各级党组织的决议和决策部署,保持政令畅通,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们无论做什么工作,做什么决策,都要以民为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宽阔胸怀,真正从人民的利益出发,通过自己勤勉努力工作,为群众多办实事。
锤炼优良作风,就要把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着力点。无论多大的权力,多高的职位,都是人民的信任和重托,是人民委托我们来掌权。我们要始终保持公仆之心,自觉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努力为人民谋更多的实惠,谋更多的幸福。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视人民为衣食父母,像孝敬父母那样,为人民服好务;要虚心拜人民群众为师,甘当小学生,坚守“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群众观;要克服官僚主义,主动深入群众,真正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决不能漂浮在上,拍脑袋,乱决策。
锤炼优良作风,就要把做人诚实、做事务实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品行的最基本要求。习总书记提出的“三实”,首先是做人要实。我们要想当好官,首先要做好人。做人首先要诚实,诚实就是要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同志之间、个人和组织之间,都要坦诚相对。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就是要求我们要力戒形式主义,不能为了自己的名利去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如果我们的干部一味在那里夸夸其谈,甚至无原则地许愿,到头来人民没有得到实惠,反而利益受到伤害,人民群众就会怨恨我们、指责我们。人民更希望我们领导干部脚踏实地摸实情、干实事、重实效,干出实绩来。因此,我们对工作的判断标准,就是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是不是得到了实惠,而不是靠形象工程来评判。
锤炼优良作风,就要把是否坚持秉公用权、廉洁自律作为衡量党员干部党性强弱的实际标尺。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为民造福,也可以用来谋取私利。作为党的干部,切不可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变成自己的特权,更不允许动用人民的资源、国家的资源来谋一己之私。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自己更要严格要求,对权力要有敬畏之心,时刻警惕岗位和权力背后的诱惑,谨记“举头三尺有神明”,在干事业上应当轰轰烈烈,在生活上要追求平平淡淡,注意克服享乐主义。要在心里时刻装着百姓,常念还有很多人民群众生活依然清苦。特别是我省还有328万贫困群众,他们没有脱贫致富,我们要为此感到内疚、感到压力。要记住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常修为政之德,不为私欲所惑,不为钱色所迷,不为名利所累,保持一身正气、一生清廉,真正做到“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造福人民,提高服务本领
党员干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不仅要有服务群众的决心,更要有服务群众的本领。为人民服务的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关键是要提高服务群众的真本领。这些“真本领”,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
提高服务本领,就要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密切与群众的联系。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共产党人就是为解决问题而生的。但在和平年代,问题不会自动报上名来,问题不是坐在办公室就能发现得了的,必须沉下身去,到人民群众当中去听取呼声、了解诉求、找准靶心。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江西省实施的连心工程,首要目的就是建立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把“三送”“三进”“三解”“民情家访”等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真正使我们的干部与普通群众结对子结亲戚,成为知心朋友,经常深入到群众之中聊家常,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的困难和期盼。特别是对那些还住在深山老林里或因病因残致贫的人,更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疾苦,切实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提高服务本领,就要在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中增强担当精神。好的决策,必须靠强的执行力来落实。现在执行力薄弱是我们各级干部的一个短板。当前我们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正处于发展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面临的矛盾前所未有,遇到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情况很复杂、形势很严峻,弄不好就会出现社会不稳定因素。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不仅要全面掌握情况,更要有担当精神。如果什么事都考虑自己的名利,就会产生明哲保身、怕多干活容易出事的懈怠思想。这种懈怠是对人民的犯罪。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更显担当。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无畏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复杂的矛盾。全面深化改革是利益的巨大调整,必然面临前所未有的阵痛和层出不穷的矛盾纠葛,但是既有利益格局不调整,全盘就发展不起来,生产力就解放不了,社会活力就出不来。改革有风险,自古而然,关键是我们各级干部首先要有担当精神,同时还要有破解难题的好办法。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毅力,以“愚公移山”的坚韧与笃定,以一锤一锤地往下钉的“钉钉子”精神,一届接着一届地干,无私无畏,勇往直前,这才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提高服务本领,就要在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中汲取群众智慧。江西是革命老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什么能站住脚,我们的中央苏区为什么会发展壮大,从星星之火到全国燎原,最后赢得了全国的胜利,就是因为发动了群众,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各级党员干部要从内心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在办公室拍着脑袋想,有时候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是到了基层,到了群众之间,往往问题就迎刃而解,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很多好的决策,不是我们读书读出来的,也不是笔杆子写出来的,更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在基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比如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这项改革是非常复杂的,操作起来如履薄冰。但是到了基层,村组的理事会组织群众一讨论,很多办法都有了,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如果你了解到了,收集到了,集中起来这就是一个好的决策。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群众是英雄,活力在基层。
总之,我们要通过学习弘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所贯穿的真挚为民情怀,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服务本领,时刻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努力做一个“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真正成为群众依赖的贴心人、群众拥护的当家人、群众致富的带头人、建功立业的践行人,为实现我省“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和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 刘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