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教育
2014-06-27韩丰
韩丰
关于数学文化的研究,在我国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历史。而在普通数学的教学之中,这种理论却没有加以应用,新课程标准对于数学文化教学的提出,无疑是广大高中数学老师的一种新的挑战。我们在教学之初,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数学文化”,并将数学文化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提升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实现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数学文化课程的含义
数学文化课程更加注重课程的教育价值,通过改善课程设计完善高中数学教育,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国在教育上大力推广数学文化教育以来,很多教师都开始关注起西方的数学文化教育方式,并加以借鉴,却很少加以改进,使其更适用于我国学生,盲目引用而不加以研究,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也很难避免。
二、数学文化教育与其他数学教育的联系
(一)与高中数学教育的联系
数学文化教育与普通高中数学教育的出发点相同,都在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知识储备,然而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前者更注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他们在数学上的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后者更加侧重学生数学知识的储备,大量的储备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在高考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解题能力的高低意义深重。
(二)与高中数学史选课的联系
数学史反映了数学发展的历程,能够很好地展现出数学概念、方法、思想的起源、发现和发展。数学文化倾向于数学观念、价值、思想、思维方式的教授,而数学史则侧重于数学概念方法等的起源、发现、发展过程,侧重点不同就不能一视同仁。在数学文化的教学中,可以适当选取一部分数学史以作辅助数学文化教学之用,能很好地促进数学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数学文化内容的选择
数学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人类文明的发展。如今,数学已然渗透到各個领域,成为人们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不加选择地向学生展现数学文化,未免会显得有些杂乱而缺乏条理性。数学文化的选择应当切记一些规律,教学时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有的放矢。为此,在高中数学文化教育过程中,应把握以下规律:
1. 相关性。素材的选择一定要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素材应能充分展现文化内容,并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数学素材之中,在数学文化的引导下对数学内容产生更准确的认识和理解。
2. 真实性。选取的素材应真实可靠,切忌捏造事实。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捏造一些不存在的数学“史实”,学生对于这些数学内容之外的事情往往印象更加深刻,一个错误的引导很可能误导学生的一生。
3. 可接受性。在数学素材的选择上应注意素材的层次性,应满足各阶层学生的需求。素材的引用是为教学做准备的,是教学的敲门砖而并非教学,听故事更应该是轻松,而非头疼之事。
4. 趣味性。数学概念的发现过程往往比较枯燥,生动活泼的表达,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总之,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是相生相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在教学中合理地穿插数学文化的教育是对传统数学教育的补充,对于学生创造性、逻辑性思维的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也应不断加深对高中数学教学中体现数学文化教育的研究,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