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2014-06-27潘文艳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电冰箱液化冰箱

潘文艳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其主要目的和意义是: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乐趣、良好的思维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教学中,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题材,可以使学生學习物理有亲切感,学习兴趣高涨,使他们能主动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使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因此,我们应该在空余时间提高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多了解一些与现代生活和时事新闻贴近的物理知识,并及时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一、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物理知识

如在汽化和液化的教学时,就提出生活中经常用哪些方法冷藏食物,大部分学生都直接举出电冰箱,可以夏天在地面洒水达到降温目的为例,做酒精涂在温度计玻璃泡上的实验,学生发现温度计示数会下降,这时可以告诉学生冰箱制冷的原理就是这样的,学生会觉得很好奇,顿时产生了想了解冰箱工作过程的强烈愿望。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到这个物理规律的重要性,记忆深刻;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解决了身边的物理问题。

二、贴近生活实际列举应用实例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要举例,但举例要防止老套、杂乱或者离奇。如在物态变化这一章复习时,可以规定学生就电冰箱举出很多物态变化的例子,如电冰箱的工作原理——汽化和液化;制冰——凝固;除霜、食品解冻——熔化;打开冰箱时“白气”的产生——液化;霜的形成——凝华等等。具体教学时,教师可先举一两个这样的例子,其他可以让学生联想补充。这样,以小见大,学生更能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增强了他们探索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条理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

三、结合生活点滴提出课堂问题

在教学各阶段提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在讨论生活中的噪声污染问题时,提出家庭中噪声来源有哪些?(答:洗衣机噪声等)在讲热辐射与颜色的关系时,提出冰箱为什么外表和内壁都用浅色,而后背却是黑色?(答:防止冰箱内部吸热,而背后需要散热)在知道电流热效应后,结合冰箱工作原理,问打开冰箱门能使房间平均气温降低吗?(答:不能,反而能升温)谈到凝固现象时,让学生思考夏天我们去拿冰箱冷冻箱内的铝制冰盒时,经常会发生黏手的现象?(答:皮表水分遇冷快速凝固)等等。这样提问,往往可以激起学生一系列的有益思考和发问。

四、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资料

现代教学资料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利用各信息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鼓励学生寻找有效的课外阅读资料,增加知识面,培养学生科学价值观、世界观。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在每章教学之前或之后,提醒学生利用假期和课外时间阅读课本和辅导手册上的阅读资料,甚至列出一些书目或课题让学生选择、研读。

总之,只要我们悉心留意、观察身边的事物,就可以发现大量的这种教学资源,稍微组织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备课素材。所谓“世界洞察皆学问”,在物理老师看来“世界洞察皆物理”。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我们还可以大大拓展,在每一章学习后或综合反映情况时开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事例专题课,这样的教学不仅能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还能学到第一手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真正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猜你喜欢

电冰箱液化冰箱
“妙算”
冰箱里的那些“食”
冰箱里的夺命派对
冰箱是谁发明的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2017年1~8月,全国家用电冰箱产量同比增长11.63%
肩上冰箱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
7省市电冰箱抽查不合格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