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14-06-27张晓敏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导向中职

张晓敏

在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中,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最为重要的,如此才能实现对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毕业的学生才能取得更为好的前景,从而推动社会的有效发展,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中,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是教育的重中之重,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实际运用能力的人才。对计算机专业来说,重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要,应该重点强调对学生就业导向的重点培养。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应该以就业作为重点,在课堂的教学中进行有效改革,突出就业导向。

一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就业目标之间存在脱轨

当前的中职院校教学中,对于计算机的教育目的不纯,有很多的弊端,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从而使得学校的培养和社会、市场的需求出现了脱节。中职院校在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时,要注重对操作能力的培养。目前,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方面缺乏对岗位和专业方面的有效结合,培养的目标和质量不匹配,使得学生无法掌握过硬的技术,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二)课堂教学和学生就业之后的实际应用背道而驰

当前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学生只能掌握一些簡单的理论知识,而不能对实际的应用技能很好地掌握,从而使学生在毕业之后只能以低知识、低技能的水平步入社会,和社会的需求出现脱节,不能适应社会对高应用能力、高创造能力人才的需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老师更加偏向于机械的教学,方法上比较传统,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只为了向学生灌输知识,不会考虑对学生主体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在实际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突出就业导向目标

(一)课堂教学设置要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联系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设置方面,应紧密联系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针对性,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真正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进行课堂教学设置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考虑,让学生将自己的个性真正体现,在专业特色下满足学生的升学愿望,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更好掌握,并培养学生继续深造的兴趣。对那些需要就业的学生,多开设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在学好基础课程的同时,把应用课程学精,增加就业资本,处理好理论与实训的关系,强化技能训练。理论应充分考虑操作需求,按照就业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强化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突出产与学的有效结合

中职的目标是对学生技能性、职业性和应用性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适应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素质,必须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且不能只在模拟状态下完成。实际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体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这些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实现。所以,中职院校应该和相关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实习提供基地,学校可以更为有效地完成教学目的。在对教学课时合理设置的同时,为学生留有更多的时间,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的实际基地进行岗位的实践训练,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中职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是社会中多种能力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对当前中职院校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以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学措施。只有在就业的导向下,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培养才能为社会提供应用型的人才。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导向中职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