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打造和谐高效课堂

2014-06-27叶建玲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创设意识

叶建玲

【摘 要】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我校先学后导式和谐高效教学课堂模式的实施,成效显著,得益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与探索。结合我校实际,经过四年的时间和探索,提出了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和教学程序。

【关 键 词】 初中地理;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2009年,我校实施先学后导式和谐高效教学课堂模式。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创设情境,目标导入——自主学习,自我生疑——生生合作,交流探究——点拨引导,解惑释疑——反思应用,巩固提高。经过四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显著成就,正如韩立福博士所说,“英才学校的学生人人学会学习,课堂表现积极主动,学业成绩大幅提升”。其关键得益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因遭遇疑惑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和欲求解决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可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表现和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非常强烈,觉得提问是一种“无知”的表现,担心提问有可能遭到同学的嘲笑,害怕提问会干扰到老师的教学,从而受到老师的批评。所以,我们必须打消学生的这些顾虑,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打造一个学生敢于提问的课堂。

首先,建立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微笑,多一些幽默的语言,多一些鼓励的话语,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其次,当学生的思维成果超出了老师的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不要急于中断学生的思维活动,而要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对于学生的回答要持发展的眼光看待,多鼓励,理顺学生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避免失去学习兴趣,产生对立情绪。第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向老师挑战,向教材挑战,培养“不唯上”“不唯书”的精神,设法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对大胆提问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提问错误的学生,肯定该学生的勇气,感谢他为大家提供了“前车之鉴”,使大家的学习少走弯路,并启发他换另一种方法思考;对于提出富有思考性问题的学生应予以赞赏;对于不敢当众提问的学生应到他们身边去征求问题。

二、引导学生找准切入口,教给学生提问技巧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是学问?是要学怎样问,就是要学会思考问题。”如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问到要害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根据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尝试了以下探索:

(一)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实时的新闻材料

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时,演示雾霾的场景,学生很自然的就提出了雾霾天气是怎样产生的,对人们的危害有多大?我们应该怎么办?等等。此外,还从他们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竞赛等形式创设生动活泼、趣味性强的问题情境,使之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引导发问,提高提问能力。

(二)自主学习阶段,畅所欲言提问题

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首先引导学生从课题上思问题。教材中的课题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提出这类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如在学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提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划分依据是什么?有哪些不同?各自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在经济发展中哪些方面可以相互借鉴?其次利用“自学导检单”,设计疑问启思、练习启疑等方式,使“课伊始,趣味生”,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此时让学生在初读教材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寻求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和疑点,提出自己不能解决和疑惑的问题,没有数量的限制,更无形式的要求,倡导学生对自己所提的问題作出评价,借此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三)在合作探究中培养问题意识

在合作探究阶段,是学生思维碰撞环节,学生独立思考个性化理解后,实践与他人合作、交流、探究。在合作探究中争辩、猜想,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在相互争论、交流中解决问题,同时还可能产生新的问题。这样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思维活跃,提高了问题意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四)在应用提高中强化问题意识

新课标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在应用提高阶段,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多问“为什么这样做?”“你是怎么想的?”;课后的延伸是对知识的应用。如在学习了《东南亚》一节后,设计:将东南亚的作物引到我们这里种植是否可行?为什么?在中国哪些地区也可以种植这些作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出课堂,通过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质疑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总之,在和谐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我们致力于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归纳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程序: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认知冲突——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生生合作,解决问题——反思评价,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产生新问题——拓展训练,解决新问题。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问题伴随了课堂的始终,进而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实现了由教师满堂讲到学生满堂答再到学生满堂问的飞跃,整个课堂成了同学们不断创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赵忠效. 先学后导,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M]. 中小学教育,2012(3).

[2] 赵小华. 地理学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探[J]. 地理教学,2002(8).

[3] 余芸.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激活地理课堂[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3).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创设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