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自改作文
2014-06-27潘楚鸿
潘楚鸿
【摘 要】 对于我们语文教师,只教会学生写作文是不够的,未能真正把能力教会学生。按部就班的“教师改,学生写”已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现在大部分学生作文质量不高,是因为缺乏了修改文章的素养,我们语文教师教会学生修改文章是迫在眉睫的事了,只有调动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主动性,教会学生自己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让他们能真正把自己的文章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才落实了真正的素质教育。
【关 键 词】 主动性;表达能力;写作兴趣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把培养学生“养成自己修改文章的习惯”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学生学会了修改作文,也让他们受益终生。
古今中外的作家都非常重视文章的修改能力。梁章矩说“百工冶器必几经转换,而后成器。我辈为文,其理一也。”所以说,教会学生修改文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踏上写好作文的第一步,也是我们语文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呢?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采用了以读促改的方法进行“集体评改—当面评改—点拨沟通—再次修改”,去指导学生自改。初中生可塑性很强,只要坚持做下去,他们都能不同程度地学会自改作文。修改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自读,集体评改
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教师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书面批阅,将文中主要错误或其他不妥之处用规范的修改符号标出,并加上一定的眉批和总批,为留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我不作具体修改,也不批成绩。
学生第一次写的习作往往是粗糙的、不完善的,必须认真评点、修改,才能使作文血肉丰满起来。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作示范。我在作文教学中曾这样尝试过,首先通览全班作文后,找出共性的问题,选取学生习作中有代表性的若干片段,从视频展示台投影出来,让大家自由读投影上出现的片段。然后拿出自己的“点评手册”围绕单元习作要点进行评议,随读随记点评内容。然后,自由发表见解,把作文优点谈充分,不足谈具体,点评有理有据,修改适度。
初中的学生,都是以写记叙文为主,他们常常易犯的毛病就是用概括叙述代替具体描写,如这个单元是写记叙文的,一个学生这样写:“清晨,家里和往常一样忙碌。忽然,外婆打翻了一只牛奶瓶,牛奶洒了一地。妈妈把情况告诉了爸爸,爸爸不但没有责怪外婆,还赶紧察看外婆的手有没有被玻璃扎破,家里的气氛还是那么和谐”。乍一看,“六要素”齐备,可就是觉得过于笼统、空泛,毛病出在哪里呢?就是过程描写太简单了。那么,怎样才能把过程写得具体、充实呢?我引导学生针对所叙述的内容,提出几个“怎么样”的问题。如外婆打翻牛奶瓶后妈妈的态度怎样?外婆自己的心情怎样?爸爸有什么反应?“我”怎样对待这件事的?多问几个“怎么样”后,同学们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一些同学很快把事情的过程具体描绘出来:
清晨,家里和往常一样想起了和谐的交响曲。
忽然,一个小小的音符打乱了乐曲声,原来,外婆忙碌中不小心把牛奶瓶打翻了,奶瓶落在地上摔得粉碎,乳白色的牛奶洒了一地,妈妈闻讯赶来,看着地上的碎片,立刻明白了,连忙拉过我说:快扶外婆去沙发上坐坐……爸爸听完后,急忙跑到外婆身边和蔼地说:“妈别可惜那瓶奶了,快看看手被玻璃扎破了没有……”
不一会儿,家里又想起了阵阵笑声,多幸福的家庭啊!
对照起来,改写后的文字充实多了,既具体又生动。我让同学们针对这个例子谈独见、抒创见,充分品尝修改的乐趣,我对这样的修改给予了肯定。
在修改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读、修改,同学们明白了什么是改,怎样改,以及这样改的理由,学会了知识迁移,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共读、面评自改
集体修改后,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个别性问题宜采用面批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亲切交谈引导学生自己修改。我还要求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作对照、比较,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模仿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再加以指点、辅导,使学生人人受益。
张中行先生说:“我的经验,写文章,写了一些,尤其中间停一会的时候,继续写常常要念念前面的,以期意思和语气能顺下来”。修改作文时,教师不光要求学生看作文,更要求学生“念”,念会发现一些不妥,要随时发现随时改,一路念下去学生就会发现自己作文的疏漏之处,主动修改,之后,再和学生共同念作文,遇到需修改的地方就停住,向學生提出一些问题共同探讨,要在关键的地方及时引导,哪个地方前后需要调整、哪个地方应着力渲染、哪个地方应补充说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修改的方法。我将作文本发下去,让他们一边读一边标出错误的地方,对文句不通、条理不清无法下笔修改的,就让他们边说边改,逐段改好。说说自己的修改意见。有的学生看不懂批语或提不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教师就当面说明具体的修改意见。如内容不合题意或随意编造不合情理等,帮他们分析,指导他重写。如写《妈妈,我想对您说》或《老师,我想对您说》这一类的文章,就不能写成对妈妈或老师的批斗大会,牢骚满腹,应该用心去发现,感受和体会妈妈在抚养过程中的艰辛,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对自己的教诲,从而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如果写成埋怨、指责,这样的立意就是不正确的,也不是积极向上的。
通过面评自改,经过几次不同体裁和题材文章的引导,学生的进步很大,而实践证明很多学生能从自改中学会了如何去写作。
三、点拨沟通
面评面改后,让学生按一定的要求和步骤,对作文进行认真细致的查漏、补缺,由学生自行选择修改方法。这样做,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我采用以下方法:
1. 符号批示法。对学生的初作浏览后,让学生围绕几方面改:格式是否正确、作业本是否整洁、错别字有几个、有几处语病、检查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等。对需要改的地方用符号标出。
2. 点拨提示法。我将学生的作文分成一、二、三类,从各类中抽出几篇,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语。修改要求因人而异,同一篇修改后的作文,对不同的学生要求也不同,就一篇修改得一般水平的作文来说,如果是优生,还可以从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语言表达几个方面指导,如果是中下层生,有的同学无法下手改,教师应按写作时提出的要求及时引导他们,使他们顺利完成修改任务。
最后,教师一边对照查看他们的修改情况,一边对作文进行批阅,批上成绩,对学生的修改给予鼓励,然后收上作业本,集中再次评讲,表扬能对作文认真修改的学生,推荐改得好的篇章和片段张贴在学习园地或通过学校广播读出优秀作品,以供同学学习讨论,激励同学们的写作兴趣。
因此,只有调动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主动性,教会学生自己修改自己文章的能力,让他们能真正把自己的文章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才落实了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资料】
[1] 冯军梅. 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5).
[2] 刘锡庆. 基础写作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赵云格. 如何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J].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