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管理问题初探

2014-06-27巴雪冰BAXuebing张文ZHANGWen

价值工程 2014年14期
关键词:人格毕业生心理

巴雪冰 BA Xue-bing;张文 ZHANG Wen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 116023)

(Da1ian University of Techno1ogy,Da1ian 116023,China)

0 引言

毕业,不仅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也是他们步入社会开始新的生活的起点。他们面对人生的挑战,既有兴奋与激动,也有困惑与不安。帮助毕业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在学习过程中加强自我管理,消除不良情绪,做好步入社会的心理准备,对于他们走向社会和进入即将担任的社会角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毕业生现状

高校毕业生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特殊群体,对于未来的职业和生活普遍有一定的盲目性。尤其是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而且就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农村毕业生在就业上面临的难题,不论是工作待遇,还是失业率,一定程度上是积弊已久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就业和教育领域的反映。鉴于此,高校教育者非常有必要对于今天的大学毕业生的自身特点和思想活动进行考察,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2 高校毕业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2.1 高校毕业生特点

2.1.1 焦虑与恐慌 当毕业生产生心理冲突或遭遇挫折时便会表现出焦虑和恐慌。焦虑与恐慌是紧张、不能静息、神经过敏以及由此产生类似震颤的躯体征象。当毕业生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和走入社会的恐慌感,甚至恐惧。过度的焦虑或恐慌会使毕业生心浮气躁,注意力分散,判断力下降。如果这种焦虑是无法快速化解的心理问题,就可能对其日常行为表现产生负面影响,严重时会使其产生心理障碍,并衍生为心理疾病。

2.1.2 抑郁 抑郁苦闷的感情和心境是代表性症状,它还以对生活的兴趣减退,缺乏活动的愿望、丧失活动力等为特征。有的毕业生即将离校,本来思想情绪不稳定,这时如果因挂科不能顺利毕业,加之求职未果屡屡受挫,就会产生负面情绪,整日抑郁,缺少即将步入社会的新鲜感和起码的斗志,以致其消极择业,疲于应付繁重的学业,时间长了便有可能发展成心理疾病。有的毕业生心理承受能力差,长期的抑郁状态会使其产生轻生的年头,为了逃避而放弃生命。

2.1.3 自卑与自负 自卑与自负是两种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心理状态。自卑是一种轻视自己或低估自己能力的一种心理倾向。自负则是一种自我评价过高的心理倾向。产生自卑心理的大多是在校期间表现不突出甚至表现较差的学生,他们这些不良认知心理的影响下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产生自负心理的通常是在校期间表现较好的学生,他们对自己评价过高,盲目乐观。

2.1.4 其他特点 毕业生中还有诸如虚荣、依赖、嫉妒、攀比等心理状态。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毕业生不良情绪的产生,影响毕业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会使毕业生受到挫折后就会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无法正视失败。

2.2 原因分析

2.2.1 主观因素方面 高校学生正处于由青年到成年过渡时期。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的发展课题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在大学,他们开始真正地考虑自我、探索自我和确立自我。大学毕业生出现的心理障碍,大多数都是来源于自身性格上的种种弱点、对社会认识的偏差及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与毕业这一特殊时期是联系在一起的。毕业后,将从熟悉的学校走向陌生的社会,随之而来的不确定、不自信使得毕业生非常迷茫,如果再有不正确的就业理念,就会使许多毕业生难以快速适应,继而产生各种心理困惑,以致心理亚健康,继而造成行为失常。

2.2.2 客观因素方面 客观因素对毕业生的影响巨大的也是多方面的。毕业生数量激增带来的就业压力激增;就业歧视使得部分学生就业困难;家庭成员的影响使得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形成较强的依赖性,对困难和挫折的耐受力降低;大学学习过程中职业发展方面教育的缺失、仅仅到了大四才对有关就业政策、方针、择业技能和心理准备等问题有所了解,使得他们准备不足。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出现。

3 高校毕业生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3.1 重视毕业生性格特征 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毕业生的性格特征,应对毕业生岗前教育的重要性、毕业生心理问题工作的地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都有所涉及,要形成一个系统政策体系,使得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政策先行,有策可依,切实保障和规范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干预。

3.2 加强毕业生的行为干预 毕业生职业教育问题的普遍存在性要求高校必须组织科研、教学力量进行深入研究。这需要有校级和院领导的重视,职业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参与,在综合职业教育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就业指导中心反馈的来访者日常咨询率较高的问题,建设系统、有针对性、前沿、实效的研究。

3.3 针对毕业生开展调研活动 目前,高校更多的是注重新生的理论知识教育,对毕业生没有特殊的关注。而毕业生在临近毕业的一年时间里,又确确实实处于选择、竞争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高校应充分利用学校专业特色优势,全力打造“网站+微博+微信+短信平台+手机报”的立体式毕业生调研活动,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提供一个倾诉和交流的平台,实现信息服务体系的全面性、个性化、交互式推送,使新媒体信息服务体系成为新时期学校毕业生管理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助推器。

3.4 加强毕业生人格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毕业生人格和行为规范的教育,首先要确立一个研究课题,编写一本特色教材,上好一堂健康人格教育课,每天布置一道特殊的作业,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机制,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以期传播行为规范正能量,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养成,为其日后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人格基础。

3.5 构建毕业生人格和行为方式干预体系 高校应该密切关注毕业生健康人格和行为方式的养成,须构建人格及行为方式干预体系,针对毕业生群体打造“三级网络”管理模式。一级网络由院系同学和辅导员组成,如遇难以解决问题须逐级上报。寻求解决之道。为高校毕业生健康教育的良好运行机制,能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过程之中,并在危机干预、知识普及、素质提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6 开展丰富多彩的毕业生活动 高校应当适当利用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采取多种活动载体和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方式。根据实际性与应用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毕业生健康教育内容渗透于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毕业生充分的舞台抒发情感,陶冶大学生的身心情操,提高大学生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4 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特殊时期,高校毕业生管理工作面临重重考验。高校应该针对毕业生特点,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强化实践锻炼,提高操作指挥能力;加大培养选拔力度,提高成才率;发挥专业优势,打造人才集群,从而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储备合格的建设人才。

[1]杨贵香.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4(1).

[2]李志英,曹明芹,孙玉萍.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4.

[3]刘世民,赵月华.毕业生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8).

猜你喜欢

人格毕业生心理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心理感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最“叛逆”的毕业生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