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县中低产田水稻增产栽培技术实施方案
2014-06-27杨世莲李继洲
杨世莲 李继洲
摘要:为贯彻落实省、州粮食生产政策措施,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改良改造中低产田,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水稻增产增收,根据雷山县中低产稻田生产实际,特制订雷山县2010年中低产田水稻增产技术实施方案。
关键词:雷山县;水稻;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8-33-1
1 目标
1.1规模
0.5万亩,安排3个乡(镇)实施,重点放在高寒边远、贫困的中低产田稻区。
1.2 单产
平均单产350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亩增10%以上,并实施150亩以上连片示范,平均亩产400公斤以上,50亩以上连片高产攻关,平均亩产450公斤以上。
1.3 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
杂交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80%以上。水稻旱育稀植和温室无土两段育秧覆盖率95%以上。水稻规范化栽插覆盖率95%以上,移栽密度1.3~1.7万穴/亩。开沟引出冷、锈、毒,排除有毒有害物质。100% 实现初级配方施肥。100%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
2 项目实施地点分配计划
全县中低产田改良安排示范0.5万亩,安排3个乡(镇)实施,各乡(镇)任务见附表(略)。
3 项目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措施
3.1 技术路线
根据雷山县中低产水稻田比例大、产量低的实际和多年实验示范中低产稻田改良增产增收的成功经验,为实现水稻生产综合均衡增产增收,拟推的技术路线:以推广杂交良种,保温育秧技术为核心,以开沟排除冷、锈、毒等有害物为手段,加强拉绳定距规范移栽,加大有机肥料投入和肥料元素平衡供给,强调水稻的增密、增钾、调氮,巧施穗肥,狠抓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广应用,确保水稻生产安全,努力提高整体目标单位面积产量。
3.2 主要措施
3.2.1 选用适宜良种 由于雷山县立体气候明显,水稻品种选择十分必要。中低海拔(950米以下稻区)选用生育期较长,产量高,抗性好的中迟熟品种(组合),并以超级稻为主推方向,如:宜香1979、宜香优2115、Y两优系列,Q优6号、科优21、国优6号等;中海拔(950~1050米)稻区选用中熟品种(组合),如:宜香优2115、宜香725、中优58等;高海拔地区(1050米以上)选用生育期125天以下的早熟品种(组合),如:中九优838、T优272、滇杂31、香早优2017等。
3.2.2 大力推广水稻保温育秧技术 为减轻农民劳动负担,培育标准壮秧,确保秧苗素质提高,项目区全面实施水稻旱育稀植和温室无土两段育秧,并在实施中重点搞好苗床培肥,稀播,严管,合理密植,重施底肥,施好分蘖肥和粒肥,加强病虫综合防治等关键环节,加大沼渣培肥,沼液浸种等生态育秧和旱育保姆、旱育秧专用除草剂、无纺布等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
3.2.3开好围沟,排除冷、锈、毒物 冷烂锈田开好明围沟或暗排沟,将冷泉水、锈水、有毒物质等排除,提高稻田泥水温度,确保水稻根系下扎和扩散,扩大吸收面,促进水稻早分蘖、多成穗、成大穗,努力创造条件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获得最佳产量水平。有劳力,有条件的农户推广使用半旱式栽培技术。
3.2.4 狠抓肥料投入,合理搭配肥料元素 雷山县中低产田低产的主要原因:一是稻田远离村寨,交通不方便,有机肥投入少,形成瘦薄;二是冷、锈、毒水长期浸泡,耕层松软,有毒物质多,根系吸收不良,根黄根短,吸收面小,难以发棵,分蘖少。因此,要在开沟排冷锈毒的基础上,加大对有机肥料的投入力度(亩投腐熟有机肥500公斤以上),合理搭配氮、磷、钾和中微元素肥料,确保水稻健康生长发育。特别是冷锈田改良后应注意对锌肥,叶面微肥的使用,坚持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的原则,抓好增钾调氮措施,注重蘖肥、粒肥的合理实施,做到前期轰得起,中期控得住,后期稳得起。
3.2.5 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重点是水浆管理,分蘖前期浅水灌溉,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分蘖后期晒田控苗,穗分化至抽穗扬花有水护苞,灌浆结实期干干湿湿,养根保叶促进灌浆。
3.2.6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病虫情报和田间观察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大力推广杀虫灯,杀虫剂以及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农药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努力提高防治效果。
3.2.7 强化技术培训,确保技术到位 培训重点以冷、阴、烂、锈及其瘦落田改造方法为主攻目标,加强对品种布局,保温育秧,高产栽培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集中县乡技术干部,行政人员开展骨干培训,技术骨干分阶段,应季时期进村入寨进行面上技术培训。培训要以理论讲课和实地操作相结合,观看光碟与现场指导相配套,要发放培训技术资料,做到人手一册,确保技术到位,实现增产丰收。
3.2.8 搞好示范样板,以点带面,推动项目实施 在项目实施中,要建立中低产田改造100亩以上连片示范,目标单产400公斤/亩以上,建立50亩以上的连产高产攻关,目标单产450公斤/亩以上,通过高产示范点,攻关点的技术经验,推广覆盖项目示范区域,确保整体项目高产高收。
3.2.9 加强对项目的督促检查 在项目实施中,县乡两级要定期不定期下村进田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检查点上人员到位落实情况,技术培训情况,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应用到位情况,档案材料搜集整理情况等,切实加强对项目的督促检查,确保项目有序开展。
作者简介:杨世莲,贵州省雷山县农业局,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