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未消隐:图书馆人文精神

2014-06-26文意纯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图书馆

文意纯

关键词:图书馆;人文精神;“消隐”

摘 要:图书馆的人文精神建设历程分别经历了起步、发展、鼎盛以及“归隐”等阶段。虽然图书馆研究热点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图书馆人文精神却已经融入每个服务细节和制度中,与其他研究和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图书馆人文精神从未真正消隐。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3-0092-04

人文精神的实质就是珍视人的生命和自由,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坚持人类进步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现代人文精神的表现为: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追求人的价值,追求人自身的完善;平等地对待所有社会成员;尊重人权,关爱弱者;坚持理性,反对迷信和盲从。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提出是行业内人文精神的提炼和总结。1999年吴晞先生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概念[1]。2000年肖希明先生赋予了图书馆人文精神新的定义——图书馆人文精神是“图书馆工作实践的过程中所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作为图书馆活动的宗旨”[2]。以范并思教授为负责人的课题组自2006年提案到2008年10月定稿发布的《图书馆服务宣言》[3]的完成,标志着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的新提升,体现了图书馆界在人文精神建设上与时俱进的新探索和新视野。

1 近二十年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

以“图书馆人文精神”为检索词,截止日期为2012年12月31日,笔者在CNKI中检索所有题名包含该词的文献,得到结果见图1。

[TP01.TIF,BP]

[TS(]图1 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发文趋势[TS)]

根据近二十年来图书馆人文精神的文献量轨迹可以得知,关于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论文共计536篇。1997年1篇,到2001年达到了10篇;而自2002年开始到2009年间,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得到飞速的发展,文献量总计达到了387篇,尤以2009年的70篇为最;2010后,文献量剧减,2011年锐减到33篇。 所以笔者认为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研究与实践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起步、发展、鼎盛和“消隐”阶段。

1.1 起步阶段:1997年~2001年

1997年熊玉林发表的关于《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人文精神追求的导向和培育》[4],拉开了近十多年图书馆界关于人文精神研究的序幕。1999年李晓发表了《关于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浅议》,从图书馆面临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挑战中得到启发并论述了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5]。2000年肖希明馆长在图书馆杂志上发表了《图书馆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首次将图书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并驾齐驱,将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正式纳入了事业发展的视野中[6]。

1.2 发展阶段:2002年~2005年

在这个阶段,有学者研究了人文精神与图书馆的关系、意义和价值[7],同时对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内涵、理念及原则进行了深入探讨[8-12],与此同时,学者们也用辩证眼光阐述了人文精神的实质,认为图书馆应该辩证对待人文精神,批判对待“读者至上”,应该同时关注馆员的人文精神需求,此观点也为发展中的图书馆人文精神注入了新的思想和内容[13-14]。也有学者就人文精神在图书馆的实施进行了初步地探讨和细化,就图书馆建筑设计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对读者服务的要求做了较为详尽的解释[15-18]。此外,还有学者就图书馆精神文明和科学文明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融合,提出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频共振的观点, 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19-20]。2005年,蒋建林撰写了两篇关于)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的综述来回顾之前的研究成果,为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的鼎盛和繁荣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21-22]。

1.3 鼎盛时期:2006年~2009年

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图书馆生存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图书馆事业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为了应对这种改变,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很多图书馆学者对关于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有关信息化环境下的图书馆人文精神重新得到了审视,当然此时,也不乏对新形势下的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及概念等的研究[23-26]。针对信息技术的冲击,很多学者就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建设提出了自己观点,比如:倪丽萍认为数字图书馆发展应克服“技术至上”的思想弊端,信息技术应该和图书馆人文精神进行有效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人文价值, 实现可持续发展[27]。网络环境和信息技术环境下一度导致图书馆人文精神缺失,很多学者对缺失的现状、原因及人文精神的复归之路都作了深入探讨[28-31]。2005年由《图书馆》发起的关于“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论坛”的征文活动,将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和探讨推进了一个新的高潮。《图书馆》以“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论坛”栏目文章为主, 同时辅之以“今日观察”、“随笔”、“学术论坛”、“综述”等栏目,在2005年至2007年,刊登在《图书馆》上的有关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人文精神等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在这两年间该栏目共计发文148篇[32],同时,2006年《图书馆》“即年指标”是所有同类期刊中最高的,为0.3259[33],表明《图书馆》所刊文献被吸收利用的速度最快, 说明了《图书馆》传播知识、情报的能力最强,而其根本的原因就是举办此次征文活动引起了业界的巨大关注。这次关于“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论坛”的征文活动举办,其影响和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有很多学者对于它的影响也做了专门研究。谢树芳等以《一曲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交响乐》上、下系列评述高度肯定了此次活动的成效[34-35],认为它“与近年来全球人文思潮复兴和我国图书馆发展的人文化趋势相呼应和协调, 有力地推进了近年的应用图书馆学研究,在推进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发展和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些理论的研究和成熟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实践,之后有很多学者就图书馆人文精神实践做了很多研究。在读者服务多元化和特色化甚至平民化方面得到了更多图书馆人的思考。申娴认为人文精神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高校图书馆应以其独有的人文环境,从资源空间、藏书布局、人文教育以及各种多元化和人性化关怀式的服务上不断提高服务层次,使人文精神在高校图书馆中处处体现[36]。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大放异彩,也使得图书馆人寻求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服务[37-39]。陆明裕也以《关注弱势群体——图书馆服务中人文精神再探讨》为题,认为关注“弱势群体”应该成为我们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推出个性化的服务,从建筑设计到服务理念等[40]。由上可知,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在此阶段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多元化的研究将图书馆人文精神推上了图书馆研究的重要舞台。endprint

1.4 “消隐”阶段:2010年后

自2010后,关于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发文量就大大减少,似乎图书馆人文精神在图书馆发展中逐渐消隐了。据吴慰慈的《2010年图书馆学学术进展》报告可知,2010年图书馆学研究热点集中在下述九个方面:基础理论研究、《公共图书馆法》立法研究、公共图书馆研究、数字阅读与移动图书馆研究、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信息素养教育与文献检索课实证研究、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研究、公共部门信息增值利用研究以及文华图专与文华精神研究[41]。这些变化无疑是由网络信息时代所导致的。然而,图书馆人文精神却从未退出过历史舞台,它与其他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据丁锐梅等的研究,以关键词词频分析统计可知,在以“信息服务、图书馆员、资源共享、知识管理、知识服务、图书馆服务、读者服务”为2010年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的前提下,“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贯穿于图书馆学研究当中[42],所以,图书馆人文精神从未真正消隐。

2 图书馆人文精神回归的必然性

2.1 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是应对图书馆生存环境变化的重要对策

近年来,社会环境引发了图书馆生存环境的深刻变化。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革,最初的纸本阅读逐渐被数字化阅读代替,图书借阅和检索逐渐被搜索引擎取代,图书馆的基础业务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这些变化和变革使得机遇与挑战并存,也催生了诸如《图书馆服务宣言》等宣言的诞生,因此,加强图书馆服务,注重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应该是应对此种变化的重要对策之一。

2.2 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是凝练所有图书馆人价值的核心工作

在应对社会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挑战难免会致使图书馆人价值丢失,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有助于提升各馆员的服务价值,激发图书馆人的服务热情和意识,得到服务对象的肯定,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人文精神的三个重要内涵“肯定合理的物质需求,追求精神价值,关爱他人”[43]就体现了这点。只有对自我价值肯定才能激发图书馆人的创造性,才能形成社会价值认同感,才能开创图书馆事业的新局面。

2.3 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契合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十八大报告[44]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书馆在参与社会教育,包括思想教育、两个文明建设的教育、文化素质的教育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是对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实践,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顺应国际图书馆发展轨迹

张琦在《图书馆服务宣言》草案完成时,曾发文指出该草案的完成是顺应了国际图书馆运动的潮流,他还指出当前欧美共计10多国家图书馆发表了类似宣言,包括国际图联的《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因特网宣言》(2002)、《格拉斯哥宣言》(2002)、《知识自由宣言》(1999)等[45]。所以,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符合了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轨迹,并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1年杭州图书馆“我们的大门一直向乞丐敞开”这一热议事件,其实并不是偶然的、突发的,或者是作秀。杭州图书馆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他们推行这种举措已经有7年了,而且在其他很多公共图书馆的实际工作和践行中也始终秉承“向所有人免费开放”的政策。正如杭州图书馆员刘丽东所说的一样:“这个怎么能算是新闻?真的没那么夸张,这只是我们的本分工作,全国的图书馆也都一直在这么做,公共图书馆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这不是开创,而是一种理念的回归,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我们的职能就是保障每一个公民自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权利,任何人在享受图书馆服务上都是平等的。”[46]由此可见,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是贯彻到了每个服务的细节,包括制度的建立、馆藏的结构、建筑的设计等,而不是单独存在的空泛理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效结合、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时刻指引着图书馆的发展和突破。它从未消隐,却一直相随。

参考文献:

[1] 吴晞.图书馆与人文关怀[J].图书馆,1999(1):50-51.

[2] 肖希明.图书馆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图书馆,2000(1):15,14.

[3] 范并思.现代图书馆理念的艰难重建——写在《图书馆服务宣言》发布之际[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6-11.

[4] 熊玉林.论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人文精神追求的导向和培育[J].高等农业教育,1997(1):90-92.

[5] 李晓.关于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浅议[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79-81.

[6] 肖希明.图书馆呼唤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图书馆,2000(1):14-15.

[7] 朱晓华.现代图书馆与传统人文精神[J].图书情报工作,2002(2):5-10.

[8] 蒋永福,王丽云.论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内涵[J].图书馆杂志,2003(1):7-10.

[9] 曾晓珊,张立英.论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内涵、核心理念及原则[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1):57-58.[ZK)]

[10] 谢树芳.论图书馆人文精神中的三大理念[J].图书馆,2005(3):12-15.

[11] 王庆民.图书馆人文精神刍议[J].图书与情报,2003(2):43-44.

[12] 何少红.图书馆与人文精神[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4):94-96.

[13] 康延兴,李恩科,徐锋.对图书馆人文精神的理性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4(4):17-20.endprint

[14] 仇恢.对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再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4(6):67-69.

[15] 王元忠,张玉霞.高校图书馆建筑环境的人文精神创造[J].图书情报工作,2004(5):74-76.

[16] 周进良.图书馆建筑的人文精神[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3):78-80.

[17] 周带娣.图书馆读者服务呼唤人文精神[J].图书馆,2003(4):40-43.

[18] 耿翠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中的人文精神[J].图书馆,2004(5):41-42,57.

[19] 王斌.略论图书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图书馆学研究,2004(10):26-28.

[20] 汤亚非.图书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比较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5(6):331-333.

[21] 蒋建林.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综述[J].图书馆,2004(1):30-34.

[22] 蒋建林.我国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综述(续)[J].图书馆,2004(2):24-26.

[23] 陈维进.《公共图书馆宣言》之人文精神解读[J].图书情报论坛,2008(3):18-19.

[24] 丁兴旺,刘悦.试论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建设[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2):9-10.

[25] 朱国萍.图书馆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J].情报资料工作,2007(6):15-17.

[26] 魏建琳.图书馆人文精神概念剖析[J].图书馆,2009(1):37-39.

[27] 倪丽萍.数字图书馆信息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情报科学,2006(8):1151-1154, 1164.

[28] 陈连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3):33~34,64.

[29] 易红,袁俊华.现代技术环境下人文精神的复归之路——图书馆人性化服务理念及其研究现状[J].情报资料工作,2006(3):18-22.

[30] 兰小媛,范并思.信息化浪潮中的图书馆人文精神[J].图书馆,2006(5):12-14.

[31] 曾海莲.关于图书馆信息技术与人文精神融合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

[32] 晁储瑜.《图书馆》2005-2007年度载文、作者引文统计分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3):112-114.

[33] 戴兆凤.论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影响[J].图书馆,2011(2):22-25.

[34] 谢树芳,陈文,刘恋,沈占云.一曲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交响——“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论坛”述评(上)[J].图书馆,2007(1):45-51.

[35] 陈文,沈占云,刘恋,谢树芳.一曲图书馆人文精神的交响乐——“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论坛”述评(下)[J].图书馆,2007(2):37-42.

[36] 申娴.高校图书馆服务中人文精神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1):78-80.

[37] 刘鸣亚.图书馆特色服务与人文精神[J].现代情报,2007(1):142-143.

[38] 王靖.论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中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弘扬[J].图书情报工作,2009(5):91-94.

[39] 陈玉玲.人文精神与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1):67-69.

[40] 陆明裕.关注弱势群体——图书馆服务中人文精神再探讨[J].情报探索,2008(9):104-105.

[41] 吴慰慈,谷秀洁,张久珍.2010年图书馆学学术进展[J].图书馆论坛,2011(6):23-31,61.

[42] 丁悦梅,徐宝祥,赵安妮.2007-2010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热点分析[J].情报科学,2011(5):713-717,722.

[43] 张娜.人文精神的消隐与回归[D].复旦大学,2010.

[44] http://www.bfa.edu.cn/gljg/2012-11/14/content_55202.htm

[45] 张琦.《图书馆服务宣言》(草案)——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深入体现[J].图书与情报,2008(4):106-109,120.

[46] [JP5]http://news.sohu.com/20110124/n279043931.shtml.

(编校:严真)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图书馆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思品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分析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去图书馆
寻思的寻思——立法者·解释者·游民
背负十字架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