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两地居民对常见精神疾病知晓情况的调查
2014-06-26杨清艳牛雅娟杨少杰杜宝成吴承京张亚利
杨清艳 牛雅娟 杨少杰 杜宝成 徐 东 吴承京 梁 红 张亚利
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者和亲属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Phillips等[1]研究发现,我国各种精神障碍总的发生率是17.5%,24%的精神障碍者因病致残。但调查显示:我国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率不到30%,抑郁症和酒依赖分别为5%,而北京地区抑郁障碍患者中62.9%从未就诊[2]。造成精神疾病就诊率低的原因复杂,涉及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公众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与歧视等。除此之外,公众对于精神卫生知识匮乏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国内多项研究针对教师、社会工作者,医学生、非精神科医生等进行了精神疾病知晓情况调查,均显示知晓率偏低[3-7]。目前国内对普通居民的调查相对较少,尤其是针对北方城乡居民。本研究试图了解北方城乡居民对常见精神疾病,即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酒依赖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分别选取北京市和河北省武安市作为城市和农村的调查现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拟调查18岁及以上的城市和农村居民各500人。预研究结果提示,若完成预计例数,抽样例数约为预计例数的2倍,故本研究共抽中2010人,实际完成调查1007人,占抽样总人数的50.1%,其中城市人口503人,平均年龄(46.2±15.1)岁,平均受教育年限(10.5±3.7)年;农村人口504人,平均年龄(38.6±11.7)岁,平均受教育年限(7.7±3.4)年;男性509人,女性498人。完成调查案例与抽样案例的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从北京市和河北省武安市各抽取10个居(村)委会,由课题负责人到居(村)委会按规定进行抽样,即从居(村)民常住名单中抽取18岁及以上年龄人员名单并编号。根据居(村)委会名单的总人数决定抽样比例,如总人数中有700人,则每7人抽出1人,按照名单顺序分别抽出第7、14、21、28……,最终在每个调查点抽出100人,并记录抽样结果,实际完成调查50例即可。
经过严格培训的调查员根据抽样结果寻找被试,在征得被试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应用“公众对自杀的态度问卷”对被试进行调查。若抽中的被试不在家,要求在不同的时间段走访三次,如三次访视均不在家,则视其为不在家。问卷填写方式为他评。未能完成调查的情况如下:未能完成全部测查的40人;拒绝测查的被试148人;调查期间没在家的361人(不同时间段反复家访至少3次);调查时已搬离的201人;对问卷不理解的37人;因调查员评估为“不可靠”而没有被纳入研究的187人;因躯体或精神问题不能填表的17人;死亡12人。本调查获得了北京回龙观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 研究工具 “公众对自杀的态度问卷”是结合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研制[8-9],由11个部分组成,主要用于评估自杀态度及公众对于精神疾病知晓程度,该问卷曾在多个地区使用。本研究选取该问卷中人口学资料和常见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酒依赖)相关知识知晓程度调查部分。每份问卷调查约20分钟。
2 结 果
2.1 城乡居民对精神分裂症知识的了解情况 在调查的1007名城乡居民中,仅有76%听说过精神分裂症。在听说过精神分裂症的人中50%认为无助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32%认为震颤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18%认为出汗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另有34%对此不确定;49%认为精神分裂症通过心理治疗可以治愈;13%认为精神分裂症不必治疗也能痊愈;28%认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会成瘾,另有38%的人不确定此类药物是否成瘾。见表1。
表1 城乡居民对精神分裂症知晓情况调查
续表1: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常常对身体有害298(39)238(31)234(30) 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会成瘾214(28)261(34)295(38) 如果我得了精神分裂症我会寻求治疗692(90)43(6)35(5) 阻止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是对的512(66)178(23)80(10)
2.2 城乡居民对抑郁症知识的了解情况 在调查的1007名城乡居民中,仅67%听说过抑郁症。在听说过抑郁症的城乡居民中,54%认为古怪行为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67%认为怀疑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20%认为抑郁症不必治疗也可能痊愈,而69%认为抑郁症需要治疗才能痊愈;37%认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常常对身体有害,36%的城乡居民对此表示不确定;23%认为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会成瘾,而42%的城乡居民对此不确定。见表2。
表2 城乡居民对抑郁症知晓情况调查
2.3 城乡居民对酒依赖知识的了解情况 在调查的1007名城乡居民中,仅72%听说过酒依赖。在听说过酒依赖的城乡居民中,40%认为古怪行为是酒依赖的常见的症状;39%认为无助是酒依赖的常见症状;38%认为兴趣缺乏是酒依赖的常见的症状;45%认为心理压力足够大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会出现酒依赖;只有32%和25%的城乡居民正确判断酒依赖的常见症状为震颤和出冷汗。见表3。
表3 城乡居民对酒依赖知晓情况调查
续表3:
酒依赖属于精神障碍195(27)416(57)118(16) 酒依赖不必治疗也可能痊愈254(35)364(50)111(15) 酒依赖通过心理治疗会痊愈328(45)160(22)241(33) 酒依赖通过药物治疗会痊愈297(41)283(39)149(20) 治疗酒依赖的药物常常对身体有害225(31)233(32)271(37) 治疗酒依赖的药物会成瘾139(19)281(39)309(42) 如果我得了酒依赖我会寻求治疗590(81)87(12)52(7) 阻止酒依赖患者自杀是对的473(65)181(25)75(10)
3 讨 论
WHO的研究提示,到2020年推测精神问题将占疾病总负担的五分之一[10]。与此相对的是,精神疾病的科普教育相对滞后,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低,且普遍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歧视,导致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较高,患者就诊率及对治疗的依从性较低。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和河北省1007名城乡居民对精神科常见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酒依赖的知晓率低。在调查的1007人中,听说过上述三种疾病的居民的比例依次为76%、67%和72%,其中抑郁症所占比例最低,这与国内天津城市居民调查相接近[4],但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如意大利的一项针对1001人的电话调查中,有98%的被调查者听说过抑郁症,77%的被调查者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58%的被调查者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11]。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意大利居民对抑郁症的知晓率高于我国。
本次调查的三种疾病均是常见的精神障碍。古怪行为和怀疑都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有66%的城乡居民识别出古怪行为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63%的城乡居民识别出怀疑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识别率相对较高。但也有54%的城乡居民认为古怪行为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40%的城乡居民认为古怪行为是酒依赖的常见症状。67%的城乡居民认为怀疑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28%的城乡居民认为怀疑是酒依赖的常见症状。后两种疾病确实可以伴随古怪行为和怀疑症状,但均是在病情较重的情况下伴随的一种精神病性症状,而非上述疾病的常见症状。震颤和出冷汗是酒精戒断状态的主要表现,仅有32%的城乡居民识别出震颤是酒依赖的常见症状,25%的城乡居民识别出上述症状是酒依赖的常见症状,可见城乡居民对酒依赖相关知识的了解非常少,且只有27%的被调查了解酒依赖属于精神障碍,远远低于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知晓情况,知道后两者属于精神障碍的比例分别为78%,65%。
关于治疗,多数城乡居民对治疗有误区,如认为心理治疗就可以治愈精神疾病,用于治疗的药物有成瘾性等。本研究中有49%的城乡居民认为精神分裂症通过心理治疗会治愈。分别有39%、37%、31%的城乡居民认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酒依赖的药物对身体有害,分别有28%、23%、19%的城乡居民认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酒依赖的药物会成瘾,上述误解势必影响精神障碍者的诊治率,如香港的一项研究显示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与药物的依从性有关。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好的病人往往掌握较多所患疾病相关知识[12]。因此消除公众对治疗方面的错误认识非常重要。
本次调查中多数被调查者表示若自身患病将会选择就医,这个结果令人欣慰,说明北京市和河北省1007名城乡居民有这方面的常识,即患有精神障碍需要系统诊治。其中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均为90%,酒依赖偏低,为81%。推测可能与部分居民并不认为酒依赖是“疾病”,甚至认为是品行问题。而实际上酒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饮酒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伤残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之一,饮酒与超过60种疾病有关,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饮酒相关问题日趋严重[13]。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精神疾病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中提出:严格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进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而我国的现状是城乡居民对常见精神疾病知晓率偏低,因此推动精神疾病知识的科普教育势在必行。各级相关部分应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资源,深入且广泛地进行精神疾病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改变错误的认知,从而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已经罹患精神疾病者可以更早被发现、更早得到诊治。
[1] Phillips MR, Zhang J, Shi Q, et al. Prevalence, treatment, 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2001-05: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J].Lancet,2009,373(9680):2041-2053.
[2] 蔡焯基,谈我国当前精神卫生工作的形势与任务[J].院长论坛,2008,5(5):4-8.
[3] 刘彩萍,谢斌,韩慧琴,等.上海、昆明两城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与服务需求对比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8,20(3):152-155.
[4] 孙霞,李献云,费立鹏.中国北方两地城乡居民常见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现况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0):729-741.
[5] Kuzman MR, Bosnjak D, Vokal P,et al.Can medical students recognize depression? A survey at the zagreb school of medicine[J].Acad Psychiatry,2014,38(3):312-315.
[6] Economou M, Richardson C, Gramandani C,et al.Knowledge about schizophrenia and attitudes towards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in Greece[J].Int J Soc Psychiatry,2009,55(4):361-371.
[7] Kurumatani T, Ukawa K, Kawaguchi Y,et al.Teachers' knowledge, beliefs and attitudes concerning schizophrenia- a cross-cultural approach in Japan and Taiwan[J].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2004,39(5):402-409.
[8] 李献云,费立鹏,牛雅娟,等.公众对自杀的态度量表的编制及在社区和大学学生中的应用[J].社会精神病学,2011,25(6):468-475.
[9] 李献云,费立鹏,王安文,等.中国北方部分地区人群对自杀的态度与知识的定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4):296-301.
[10] Christopher JLM, Alan DL.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from diseases, injuries, and risk factors in 1990 and projected to 2020: summary[M].Ha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1996.
[11] Munizza C,Argentero P,Coppo A,et al.Publicbeliefs and attitudes towards depression in Italy: a national survey[J].Plos One,2013,8(5):e63806.
[12] Chan KW, Hui LM, Wong HY.Medication adherence, knowledge about psychosis, and insight among patients with a schizophrenia-spectrum disorder[J].J Nerv Ment Dis,2014,202(1):25-29.
[13] 郝伟.酒精相关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