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劳务工主题分馆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4-06-26熊军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机制

熊军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劳务工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机制

摘 要:文章结合深圳市劳务工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情况,分析了目前劳务工图书馆现状与存在问题,从建设、运营与管理机制入手,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劳务工主题分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4)03-0002-03

1 劳务工及劳务工图书馆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农村和中小城镇富余劳动力来到了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务工生涯。据了解,我国的进城劳务工有2亿多,他们为国家经济建设、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

据《深圳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2年深圳市非户籍人口数量为767.13万人,占总人口的72.7%。非户籍人口基本上都是在深务工、经商等外来人员。《深圳经济特区劳务工条例》指出,劳务工是指没有获得深圳市常住户口而被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招用的工人。

劳务工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延伸形式,其作为城市中心图书馆的直属或业务分馆主要建立在大型企业或工业园区内,并以服务对象来命名,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从农村或中小城镇进入大中城市务工的人群及其子女。

2 深圳劳务工图书馆现状

2.1 基本情况

深圳劳务工图书馆建设主要集中在外来劳务工比较密集的宝安、龙岗、南山等行政区。2005年9月,宝安区在福永大洋工业园区建起了第一家专门为劳务工服务的图书馆——福永大洋分馆。2008年4月,宝安区建成深圳市首家命名为“劳务工图书馆”的艾美特分馆,到2012年底全区已建成13家劳务工图书馆。这些劳务工图书馆普遍采用“统一规划,政府推进,企业参与,统一服务”的建馆模式。深圳市劳务工图书馆建设成效显著,目前不同形式的劳务工图书馆近100家,其中纳入市、区图书馆一体化管理的劳务工图书馆有49家[1]。

深圳劳务工图书馆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得到了政府及图书馆行业专家的肯定与鼓励。[2]劳务工图书馆作为市区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延伸,满足了劳务工的文化需求,其建馆模式、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符合读者需求及图书馆发展的实际情况,服务效果好,其服务效益已超过大部分按行政区划设置的街道和社区图书馆,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具有较好的宣传和推广效应。2012年度,宝安区图书馆直接管理的平均面积不到300平方米的11家劳务工分馆共接待读者80.6万人次,外借图书12.3万多册次,举办各类读书活动63场次,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劳务工图书馆的良好服务效益。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定位不明确对发展造成影响。由于服务人群、建设背景及模式、服务时间等特殊原因,劳务工图书馆不同于一般的社区图书馆,政府主管部门也未将其纳入社区或区域文化建设的考核指标,其部分具体的业务指标要求上也无法跟一般达标社区图书馆比较。因此,劳务工图书馆在政府主管部门规划中的地位还不明确,这就造成了其员工待遇、文献资源订购、日常经费拨付等方面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其实际发挥作用比一般的社区图书馆要大。

2.2.2 现有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均。就全国而言,深圳劳务工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已走在前列。目前已建成各类劳务工图书馆近百家,但与全市700多万流动人口相比,已建成的劳务工图书馆数量远不能满足广大劳务工群体的阅读和学习需求。特别是在劳务工比较密集的宝安、龙岗和南山,劳务工图书馆的数量更是不足。现有的劳务工图书馆主要是以各区图书馆为建设主体,选址主要在有一定场地条件、企业有文化建设需求且热心支持图书馆事业的大型企业或工业区内,在中小企业分布较少。劳务工图书馆建设受场地面积、建设资金、运营经费、文献物流、安保等因素的制约较多,缺乏整体的布局规划。因此,目前全市劳务工图书馆的布局存在较多盲点,且分布不均。

2.2.3 队伍不稳定导致监管困难。因用人机制及薪酬条件制约,目前各劳务工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各工作人员间的业务水平、对职业的认同度、服务意识等差距很大。深圳各劳务工图书馆管理员主要有区图书馆委派、街道或企业临时招聘、兼职义务馆员等形式,他们均由总馆统一培训后上岗。聘用形式的多样性、较低的收入、不稳定的岗位、职业归属感差等原因,导致了劳务工图书馆管理人员流动频繁,同时也增加了总馆对工作人员在日常考勤、业务规范的执行等方面监管的难度。

2.2.4 缺乏长效运营机制对持续服务影响大。目前,深圳各劳务工图书馆一般由市区图书馆负责前期建设、业务指导与图书配置等,工业区或企业负责提供馆舍场地、物业管理,部分承担水电、电话及网络费用,负责解决部分人员工资等。日常管理形式有:市区图书馆直接管理、企业(或工业区)自行管理、辖区所属街道管理、义务馆员管理等,在人员经费保障、运行和维护费用保障、文献资源更新、物流保障、服务联动等方面,尚未形成行之长效的运营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解决。由于劳务工图书馆属纯公益性服务机构,在企业遇到发展困境时,合作企业较难做到持续资助,从而会导致部分劳务工图书馆开放时间缩短、订购书刊数量减少、人员变动等问题,影响到图书馆的服务效益。

3 劳务工主题分馆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建设机制

3.1.1 完善政策与制度保障。政府主导是保障劳务工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应制定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相关法规,还应根据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或规定,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综合考虑区域内人群文化需求、社会稳定、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因素,从法律的角度进一步明确政府在劳务工图书馆建设中的行政主导地位。同时,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工业区管理方经济利益的驱动性,对于支持公共图书馆建设的企业,政府采取相应的减免税或提供财政补助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

3.1.2 明确功能与定位。劳务工图书馆是以服务对象来命名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伴随城市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而产生,改变了原来以区域行政架构为基础,设置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模式。要把劳务工图书馆的建设纳入构建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框架,置于区域资源整合、总分馆建设和实施一体化服务的大环境中去,进行统筹规划[3]。劳务工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要立足于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普遍均等、惠及全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成为城市中心图书馆向基层延伸服务的重要手段,实现公益文化服务均等化。结合区域产业结构、服务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等特点,参照社区图书馆建设标准和企业文化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建设劳务工图书馆。

3.1.3 政府主导,分级(分块)投入。公共图书馆服务具有普遍性、均等性、基本性的特征,劳务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建设投入主体也应该是各级政府。可采取总体规划、分级(分块)投入、合作共建、垂直管理的方式,以类似于总分馆制的模式建设与管理劳务工图书馆。即由市级文化主管部门牵头,联合市、区级公共图书馆共同规划全市劳务工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总体规划进行合理布局,以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为依据,根据劳务工群体的需求进行布点与建设。以市、区级图书馆为建设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拟建劳务工馆所在的区和街道财政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级投入建设资金。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以协议明确分块投入的方式分摊建设费用,如:馆舍由企业提供,所属街道在提供装修并在建馆过程中进行协助,建成的劳务工馆由市、区级图书馆统一配送图书和设备,委派馆长或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管理。

3.2 运营机制

3.2.1 经费保障。运营经费的保障是劳务工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可持续性的前提。各项日常开支如:文献资源订购、网络、水电、馆舍及设备设施的维修、宣传、人员工资、活动推广等需要有持续的支持。在建立劳务工图书馆的同时,必须通过协议明确各项资金的保障来源:一是由政府包办,将建成馆作为市区图书馆直属分馆进行管理,日常运营经费纳入市区馆年度预算;二是根据实际情况,以合作协议的形式明确由政府与企业分块承担的方式处理。如:文献资源、网络、培训考核等经费由政府承担;企业承担人员工资、馆舍及设施维护、水电等开支。

3.2.2 品牌及服务宣传。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体现在服务上,业务统计数据、读者满意度、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等可以衡量图书馆服务绩效。目前,劳务工图书馆的社会影响还不够,现在已有的宣传主要是在图书馆行业或在服务区域小范围内的小众宣传,缺少整个社会层面上广泛的大众宣传。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在市民生活中,在媒体和社会对劳务工的关注视野中,都很少见到图书馆的身影,很多市民和劳务工还不知道劳务工图书馆的存在。我们应该注重宣传与形象塑造,定期在媒体或通过推广活动的形式进行宣传,可以参考品牌连锁店的营销方式,同一片区内的劳务工图书馆实行统一标识、统一规范和统一服务,逐步树立统一的品牌形象,形成品牌效应。

3.2.3 服务供给。完善的服务供给机制是劳务工图书馆优质服务的保证。目前,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平台已搭建并有效运行,已加入平台的各劳务工馆在服务规范化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各劳务工图书馆应根据本馆情况要因地制宜盘活资源,创新服务,如:①针对馆藏资源不足的实际和新生代劳务工的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手机,面向新生代劳务工大力推广数字阅读和移动阅读。②创新服务形式,以劳务工馆和企业宣传栏为阵地,为劳务工提供职介信息咨询,联合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劳务工就业培训活动。③通过整体规划,根据所在企业或工业区的产业、行业特点,各劳务工馆可开展错时服务和灵活安排年度新增文献品种和比例,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形成不同的办馆特色。④建立区域联动服务机制,通过一定的协调组织和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支持,将区域内教育、医院等专业图书馆联合起来,开展多样的文献信息服务,推动数字资源、读者活动资源在区域内共建共享,形成区域图书馆联动服务机制,更好地服务各类读者。

3.3 管理机制

3.3.1 业务一体化管理。对各劳务工图书馆统一业务技术平台,统一采编图书,统一选派和培训工作人员,统一规章制度,统一宣传标识,统一提供数字资源、讲座资源等。采取统一的服务规范,一证通用,全面开通“通借通还”业务,与总馆保证每周等长的开放时间且根据实际适当提前或推后开馆时间,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在管理层面上,总馆对于劳务工分馆的业务管理要形成制度化,在线辅导和深入基层现场辅导相结合;定期业务培训、业务辅导以及专业学习进修与年度考核评优相结合,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劳务工读者走进和利用图书馆。

3.3.2 人员培育与激励。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育机制,应确定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要抓好在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做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专业深造,鼓励并支持馆员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业务参观和考察等活动。健全与完善激励机制,图书馆管理者运用物质、情感、荣誉等因素,在管理过程中调节工作人员的心态,激发和维持其工作动机,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和谐,服务流程更顺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在总分馆服务体系内的每个成员馆都是一个完整的团队,激励机制应建立在团队基础上,主要通过总馆对分馆进行公平、公正、合理、定期的评估和业务考核来实现。对于合格或优秀的团队主要给予必要精神和物质鼓励,对于不合格的团队要找出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批评或帮助,从而使每个分馆都取得良好的办馆效益。

3.3.3 业务指标考核。总馆科学地制订劳务工图书馆的业务考核评估体系,形成完善的业务指标考核机制,组织人员成立评估工作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各分馆进行考核。以评估标准及其指标体系为依据,全面系统地收集各图书馆的相关信息,对各分馆实现预期目标的条件、行为及其状态做出客观的价值判断[4]。通过考核评估发现各分馆在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各分馆的现状和在行业中的发展水平,使上级管理者充分了解实际情况,及时纠正不当之处,推进各分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在总馆基本办馆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总馆在资源、技术、人力、管理和组织读者活动等方面的优势,拓展了总馆的服务深度和广度,扩大了服务的覆盖率和辐射面,提高了文献资源综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文献资源的共享。同时,使各分馆能在总馆的统一掌控之下,形成形散神聚的管理效果。从整体上提高分馆的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促进了总馆与分馆的共建双赢[5],更好地满足各类读者的阅读需要。

3.3.4 安保机制。劳务工分馆一般处在离中心城区较远的工业区或大型企业内,服务对象流动性大,企业或工业区公共服务设备设施被盗的情况时有发生。作为一个公共文化空间,为保障文献借阅及信息服务的正常开展,对电脑设备、图书、报刊等各类资产的安保要下足工夫。图书馆管理方要与工业区或企业物业管理方密切联系,寻求其保安人员的支持,加强日常巡视。同时对馆舍门窗进行加固,在主要出入口安装红外监控报警器。在各分馆内部安装一到两个全球眼监控设备,总馆设立整体监控平台,这样既方便总馆业务监管部门了解所有分馆的进馆人次等服务情况,也可作为夜间安保的监控录像设备。

4 结语

外来务工群体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理所当然有权利享受平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深圳市、区两级图书馆根据自身情况和特点建设的劳务工图书馆服务模式各具特色,满足了部分劳务工群体阅读需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伴随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新生代劳务工群体需求变化、人群流动性加强等因素的影响,劳务工图书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图书馆及其从业人员一起共同关注和研究,不断完善城市中心图书馆分馆的建设、运营及管理等机制,以期建立覆盖面更广、服务更优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罗秋近,黄婧.深圳图书馆再开分馆,劳务工图书馆近百家.[EB/OL].[2011-9-18]. http://news.sznews.com/content/2011-01/06/content_5237766.htm.

[2] 张军营.深圳劳务工图书馆建设和管理体制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1(3):42-46.

[3] 朱亚萍.劳务工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思考[J].图书馆论坛,2012(3):54-58.

[4] 潘寅生.图书馆管理工作[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203-205.

[5] 程亚男.关于总分馆建设的几点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0(3):1-4.

(编校:崔萌)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