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甲骨文的审美与欣赏

2014-06-25田川

艺术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自然美审美意识甲骨文

田川

摘 要:殷墟甲骨文自发现已有一百余年,它除了具有极高的史学研究价值之外,还蕴含着诸多美学特征。甲骨文作为先民对美的追求和反映,其章法也是顺从自然,纵无行,横无列,行中字或大或小,参差错落,互相呼应,全篇浑然一体,它是文字审美意识最原始的萌发。甲骨文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也与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密不可分。

关键词:甲骨文;审美意识;自然美;和谐美

安阳殷墟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动物龟甲骨上的卜辞或与占卜有关的文字,这些文字包罗万象,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具有很强的写意成分,字形像图画一样优美,它除了表达人的意志内容外,还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审美价值。本文从甲骨文的审美意义上展开,解析其美的内涵。

1 甲骨文的美学价值

甲骨文起源于图画,字形多采用象形法,个别拆开其字的结构来看,就像一幅幅图画展示。从字体的结构去分析,可以说甲骨文已是自成一体比较严密系统的文字。甲骨文除史学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甲骨文有刀刻也有书写的特点,线条具有横平竖直,疏密均称等形式美,体现出当时社会追捧自然的风范。《中国大历史》中说“甲骨文字的大量出土,使当时事物逐渐可考,给后人看出此间一个初具规模的国家即将发展成为一套令人折服的文化。虽然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故谓之‘象形文字。”象形字来源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古人依照简单的图画创造字体来表达出他们的想法,当图画不能完全表达人的意志后,其图形的性质便减弱,而象征事物本质的性质增强。古人们用利器刻在兽骨上,用简练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呈现出刀笔味浓重充满情趣的文字世界。

甲骨文的美不仅在于其外表,而秀于其内涵。殷商时期作为主要的记载工具甲骨文,是一种权威、神圣的象征,它是用来人神沟通的工具。因而在选择甲骨时,那些质地上好的甲骨便作为宫廷文字载体的首选,卜辞语言更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习惯,要求文字和叙述应接近于与神交流的层面。故而,无论是兽骨还是字体,都达到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要求。董作斌在《殷墟出土一块“武丁逐豕”骨板的研究》中论述:“这虽然只是残余的牛肩胛骨的上半,但是骨质坚致作牙黄色,一部分接近铜器处浸染了碧玉,用干布略加擦摩,便觉光滑闪耀,晶莹如玉,古色古香。尤其重要的是在骨臼、骨面、骨背,三处都刻有文字,又是武丁盛世之物,契刻之后,涂以朱墨,色彩鲜明,实在可以作早期骨板上卜辞的代表。”武丁时期是商代鼎盛时期,从这块牛肩胛骨的选材用料和制作上可以看出当年的盛景,叙述的事和契刻的文字以及自然形态和内涵美都达到最高境界。

甲骨文的构造大约保留了30%以上的直接象形文字,但又绝非原始图画,它不是简单地对事物描绘临摹,而是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具有语言符号的抽象表意功能,这与古人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形象直观,更富于描绘性,从而形成独特的“象形”美的特征。

2 甲骨文自然美的内涵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社会活动的缩影,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甲骨文,会发现其中深邃的内涵和对后代文字所产生的影响。

朱光潜先生说过:“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因为美的意象世界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它是人的主观和客观存在相结合,完整的和充满情趣的感知世界,也就是美学界常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甲骨文的美正是人们从发现到认识再到研究这一过程的提高,它所蕴涵的美虽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它的字形和意象,以及它所表达的丰富内容认知却是一致的。甲骨文的美不仅在意象,也美在形式,它的结构方式、视觉造型、章法排列都传达着美,对它的审美不仅仅是殷商时期的需求,也是我们现代人研究甲骨文的需要。

甲骨文客观存在的美大约有以下几种。形式美:甲骨文是以“象形”为基础构造的,这种构造包含着人文精神的意蕴,它的形式美是文字和载体甲骨相辅相成的,甲骨的形态呈现出自然美的属性,文字有机的与它合为一体,形成有规律的组合,契合成外在的自然美。它包含了文字的对称、均衡、比例、尺度、明暗、虚实、主从等关系,从而构成了甲骨文独特的形式美。意趣美:甲骨文的趣味意在传神灵妙,它表现的是宗教祭祀文化,形式多样的舞蹈和人们的自然需求,因而就极具生气。《礼记·郊特性》记有“殷人尚声”之说,不管是祭祀或是贵族飨食无不用乐,甲骨卜辞中再现的乐歌、舞蹈、乐器以及乐师都能引发强烈的趣味审美。自然雕饰美:朴拙的雕饰反映出殷商人的审美观,雕饰平淡自然,言简意赅,方式上采取简朴去铺陈、花饰和雕琢,这种朴拙传达出中华民族含蓄的传统。殷商的朴拙意识是凭借禅宗自然玄远与古典艺术相接触,从而形成中国含蓄的传统,甲骨文的自然美就是那个时期人们思想的集中反映。

3 甲骨文情景交融的和谐美

自然形态的甲骨文又称甲骨刻辞,是古人崇拜天地和神灵祖先,凡是自然气候变化,军事行动,田猎,耕种,生育等事务皆要问神灵、祖先释疑难,解吉凶。甲骨文的形成是用毛笔先书写到甲骨上而后用刀刻,或直接用刀刻之。表现出来的文字线条比较单一,多呈直线和折线状,常带有刀锋痕迹,故而给人一种视觉形象独特美的效果。甲骨文所表现出来的客观存在自然事物是经过艺术化的处理的,情、景作为我国古典美学的独立范畴,被巧妙地运用到甲骨文的创造中。“情”是契刻者刻字时的情感塑造,以及几千年后甲骨文对后人的情感冲击,二者激起的情感共鸣。“景”是泛指一切社会和自然的客观存在物的图景或形象。当我们审视甲骨文字的情景融合时,便成了今人与甲骨文之间的交流关系,从审美的角度看,情、景还应包含文字意义内容与文字造型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从现有的甲骨文研究中发现,甲骨文的一些会意字鲜明活泼,在构图中被组织成一幅幅情真意切的画面,这种独特的画面产生一种美像,给人以很大程度上的想象空间,同时也保留一定空白,使文字这一客观主体与人的情感有了更大的交流融合。甲骨文之所以能穿越时空让后人与他们产生共鸣,这不仅是它的造型美,更在于它的真实性。甲骨文无论是它的载体或是它的文字都呈现出美轮美奂的形态,它所表现的内容和细节也是淋漓尽致地使甲骨文的情景交融在一起,把一些极具趣味的情感传达出一种令人遐想的美。

甲骨文情景美首先是文字排列上的主次关系,文字笔画的变化无穷,其丰富多层次的构图烘托了情景。其次是文字静中有动的结构,这样的场景主要表现在田猎、牧渔、劳动方面,不但有动态的美也有静态的美。再次是文字的虚实结构,甲骨文的虚实关系处理的非常到位,文字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二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生成情景美的构图。虚实相结合符合审美要求,它时隐时现把情感隐蔽在每个字中,在客观事物和夸张中传达出契刻者的情感世界。

甲骨文的审美不是仅以具象为美的,而是逐步离象而求,囊括万殊,是人类精神境界的宝贵财富。甲骨文之所以能穿越时空三千余年再现今日世界,就是因为它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和不可替代的魅力所致。甲骨文作为殷商时期的主要文字符号,殷商社会状况和审美风貌必然体现在其中,為我们研究殷商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参考文献:

[1] 裘锡圭.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J].中国语文,1978(3).

[2] 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董作宾.甲骨文断代研究例[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自然美审美意识甲骨文
甲骨文“祸”字新证
三千年甲骨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最“萌”甲骨文——心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于坚文学作品中的审美意识价值体现
浅析自然界的审美现象
浅谈苏轼作品的审美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