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死疲劳》叙述声音之洪泰岳

2014-06-25刘金英

艺术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复调生死疲劳

刘金英

摘 要:莫言的《生死疲劳》在洪泰岳的双重复调的声音中,对阶级意识影响下的个人归属的思索,隐喻作者对几千年来人的自然本性发展形成的传统血亲家族的回归趋向。

关键词:《生死疲劳》;叙述声音;复调;家族意识;家族小说

著名评论家吴义勤评价“《生死疲劳》无疑代表着小说写作的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种完全没有任何束缚和拘束的,随心所欲的自由境界。”[1]《生死疲劳》有如此高的评价,你可能会说,这要归功于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或是六道轮回的佛教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对生命强力彰显主题的挖掘……但我们这里只从洪泰岳的双重声音来分析。

1 叙述声音

詹姆斯·费伦认为声音是“说话者的风格、语气和价值的综合”。[2]他对声音的理解有四条内在相关的原则组成。首先,“声音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个体现象。”[2]只要有话语的地方,就会有声音的存在。如学校规定交作业日期的通知,写通知的人本身并没有声音,说话者是学校这种机器,但正好表明了另一种声音的在场,我们识别出那种声音,并不是识别出写通知的人,而是作为社会存在,我们在别的场合听到过这个声音对我们说话。其次,“声音是文体、语气和价值观的融合。”[2]再次,“作者声音的存在不必由他或她的直接陈述来标识,而可以在叙述者的语言中通过某种手法——或通过行为结构等非语言线索——表示出来以传达作者与叙述者之间价值观或判断上的差异。”[2]这就是巴赫金在他的《对话式想象》中所说的“双声”话语。巴赫金的“双声”话语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和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3]这种研究通常要把人物的声音置放于一个更加宽泛的价值系统中,这个价值系统是我们对这个人物的言语行为做出其高尚或低劣等品质的评判。最后,詹姆斯·费伦认为“声音存在于文体与人物之间的空间中”。[2]

声音对作品还起着审美功能和人际功能,传达美的享受和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包含着叙述者对人生的理解,这种理解来自他对客观世界的体验,表现出对客观世界的立场和观点。对《生死疲劳》声音的分析,可以听到西门闹、西门驴、猪十六、狗小四、西门金龙、洪泰岳、蓝脸、蓝解放、蓝开放、蓝千岁、“莫言”等人的多重复调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这里仅对洪泰岳声音做出分析,探讨莫言对个人归属的思考。

2 洪泰岳声音中的阶级意识

《生死疲劳》的题词“佛说: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陈思和认为“生死疲劳,本来是指生、死、疲、劳,四种人生现象,皆源于贪,终于苦。”“马改革无贪无欲,宽厚孝亲,当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得到了善果。”[4]认为莫言把声音赋予了马改革,陈思和认为莫言把他的探索中的理想赋予了毫无贪欲的马改革,这一点我们并不认同。洪泰岳在《生死疲劳》中并不是重要人物,但他的声音值得重视。在潘旭科的《<生死疲劳>:叙述声音的饱满与缺失》中认为:“洪泰岳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好人或恶人,但莫言在此也给予他同情和悲悯”,[5]他把莫言塑造洪泰岳这一形象解释为出于“同情和悲悯”,这是值得商榷的。

洪泰岳是打牛胯骨的叫花子,又是潜伏高密东北乡的老地下党员,在国家解放大潮下积极参与土改和农业合作化等运动,合作化制度的坚决捍卫者,西门屯的最高领导人。政治运动一波一波覆盖过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人们的观念开始改变,过去的传统伦理行为规约开始失效,血缘伦理一度为政治伦理所取代,只有阶级没有亲缘关系。阶级伦理以其强大生命力,轻而易举摧毁既有的传统伦理关系,又迅速被新的商业浪潮冲垮。在国家丧失了理想性,百年营造的国家理想给人民带来的只有虚无的口号和贫穷时,为国的意识渐弱;人民开始意识到家庭、家族的兴盛才真正关乎个人悲欢,为家的意识渐强。在现代价值观冲击下,洪泰岳没有被欲望湮没,依然保持最纯洁的阶级意识。莫言安排洪泰岳發出这种声音,是以阶级意识对抗物欲观的探索。

在土改和合作化运动中,他处决西门闹,对蓝脸百般刁难,形象可憎,但他只是阶级意识极度膨胀的产物。正如单正平所说,“民族意识具有保护弱者的作用,作为社会性动物,人本身就有不断寻求归属感、安全感、依赖感的本能冲动或自我保护机能……因此,在现代民族国家,越是弱者,越容易产生强烈的民族自我意识。”[6]他积极融入国家意识中寻求身份认同,对“反阶级”人物的镇压,是国家意识对人本性的压制,对千百年来形成的血缘家族意识的压制。洪泰岳竭力坚守的合作化制度在时代变化中化为乌有,阶级意识找不到出路,他在临终前喊道;“同志们,无产阶级的兄弟们……我们向地主阶级的孝子贤孙、全世界无产者共同的敌人、地球的破坏者西门金龙展开斗争的时刻到了!”“你们是无产阶级的叛徒,是人民的敌人!”[7]这是毫无杂质的无产阶级观,充满悲壮的呐喊声中带些滑稽可笑。洪泰岳阶级理想的破灭表明这种意识终无力通向幸福。

3 洪泰岳声音中的个人情感意识

在洪泰岳的声音中不仅有阶级伦理的体现,还有个人情感意识的声音,体现在他和白氏的相处中。他对白氏的感情为心中的阶级关系所束缚,我们可以看下面这段对话:“那还不多亏了您……”白氏放下畚箕,撩起衣襟沾了沾眼睛,说,“那些年,要不是您照顾,我早就被他们打死了……”“你这是胡说!”洪泰岳气势汹汹地说,“我们共产党人,始终对你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白杏啊,白杏,你为什么是地主呢?”洪泰岳低声嘟哝着。“俺已经摘了‘帽子了,俺也是公民,是社员了。现在,没有阶级了……”白氏喃喃道。“胡说!”洪泰岳又激昂起来,一步步对着白氏逼过去,“摘了‘帽子你也是地主,你的血管子里流着地主的血,你的血有毒!”

从上面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洪泰岳内心的挣扎,“嘟哝着”“气势汹汹”的话语中可以听到两个截然相反的声音。作为阶级关系的化身,洪泰岳时时警惕别的伦理关系的颠覆,处处维护这种关系的权威,在心爱女人面前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甚至听到“没有了阶级”时,他激昂训斥心爱女人,真一副阶级伦理的卫道者模样;作为渴望家庭、渴望爱情的男人,洪泰岳内心对白氏有着强烈而不可遏制的爱情,内心渴望与白氏组建家庭,处处照顾白氏及其家人,时时明里暗里帮助她,甚至把西门金龙当成接班人培养。

因此,莫言通过洪泰岳的声音,或高声呐喊,或浅吟低唱,探讨了人类生存的困境和面对困境该何去何从的主题,在阶级伦理无力抵御之时,对传统家族伦理的认同和情感回归寄予希望。

参考文献:

[1] 吴义勤,刘进军.“自由”的小说——评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J].山花,2006(5).

[2] 詹姆斯·费伦.作为修辞的叙事:技巧、读者、伦理、意识形态[M].陈永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74,20.

[3] 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陈思和.人畜混杂,阴阳并存的叙事结构及其意义[J].当代作家评论,2008(6).

[5] 潘旭科.《生死疲劳》:叙述声音的饱满与缺失[J].红河学院学报,2012(06).

[6] 单正平.民族主义简论——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史论之一(下)[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

[7] 莫言.生死疲劳[M].作家出版社,2006:527.

猜你喜欢

复调生死疲劳
《洪堡的礼物》中复调特征研究
暴力、死亡、轮回
长篇小说《我的名字叫红》的叙事艺术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宗教音乐人
葛浩文的“模糊” 翻译
论《穷人》的复调结构
隐士的诗
浅析《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