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性质来探究

2014-06-24周桦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稀盐酸酚酞酸碱

周桦

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实验以探究为核心,因此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具备科学探究的精神,是化学教师教学目标的不变主线。选自初中化学的课题《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以实验导入探究酸和碱之间的反应。

一、整合知识点,铺垫课题

我们利用酸碱指示剂可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而借助pH可以精确地知道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将这两个知识点整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从定性到定量的角度来认识溶液,有助于学生把课堂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运用。

学生在学案中的预习部分填写下表,完成后教师利用一体机中的投影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并进行提问。

师: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发生什么变化?溶液的pH如何,说明溶液的酸碱性?

生:能使紫色石蕊变蓝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溶液的pH>7,溶液为碱性。

这样做一方面灵活地建立起溶液酸碱性、紫色石蕊颜色变化、无色酚酞颜色变化、pH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滴有酚酞的无色溶液,可为酸性或中性这一考查重难点,也为接下来的实验探究做好知识铺垫。

二、透过实验现象,探究实验进程

课本上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选取的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然而该反应本身没有明显现象,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说明其发生了反应。为了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说明酸碱能反应,可以先借助有明显现象的酸碱实验,再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反应。

师:进行探究实验1,取少量氢氧化铁粉末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生观察实验现象:红褐色粉末不溶解。)

师:氢氧化铁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碱,我们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振荡,稀盐酸和氢氧化铁能否发生反应呢?

生1:红褐色粉末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生2:稀盐酸和氢氧化铁发生了反应,呈黄色的溶液含有Fe3+,通过实验现象,我们可以推测该反应生成了氯化铁。

师: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很仔细,并通过实验现象,推测出稀盐酸和氢氧化铁发生了反应。现在分组完成稀硫酸与氢氧化铜的实验,并完成学案中探究实验1的部分。

生3:我们小组合作完成了实验,并填写好了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师:稀盐酸、稀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铁、氢氧化铜属于碱,这两组实验说明了酸与碱能反应,那么其他的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呢?利用你们面前的实验药品、实验仪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反应。

生4:实验药品中还提供了酚酞溶液,氢氧化钠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而酸性、中性溶液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我们能否利用这样的颜色不同,判断实验是否发生呢?

生5:我们小组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了酚酞溶液,发现溶液变红;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发现红色消失了,溶液变为无色。我们推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师: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反应的发生,这个想法很好。请同学们进行探究,并规范自己的实验操作,完成学案中探究实验2的部分。

生6:我们重新进行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实验,并完成了下面的问题。

①实验步骤B中边滴边搅拌的目的是充分反应;

②实验中加入无色酚酞的作用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三、利用已学知识,突破思维瓶颈

判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是课本实验的延伸问题。课本实验操作中提到“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然而学生在做实验中,通常都做不到逐滴滴加,使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因此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是本实验探究的难点。

师:在同学们实验过程中,老师观察到所有小组的溶液都变为了无色,但是有的同学并没有按照实验操作“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而是加入稀盐酸速率较快,甚至有同学没有滴加,直接倾倒了稀盐酸。那么这些不同的操作,会对反应后的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有什么影响吗?“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呢?

生1: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表明此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师:对。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呈中性。大家实验后的溶液均为无色,那么是否能表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呢?

生2:溶液为无色不能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盐酸有可能滴加多了。

生3:酚酞呈无色时,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

生4: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可能为NaCl,也可能为NaCl和HCl。

师:同学们给出的猜测越来越具体,请利用之前所学的酸、碱的性质设计实验,进一步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讲台前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药品,大家可以动手验证自己的猜想,完成实验探究。讲台上的实验药品有紫色石蕊溶液、锌粒、铁粉、石灰石、碳酸钠、氧化铜、氧化铁、氢氧化铁、氢氧化铜、硝酸银溶液;实验用品及仪器有药匙、pH试纸。每组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等,实验后教师选取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展示。

生5:我们组给出了猜想,进行实验,完成了学案中探究实验3的部分。

两种猜想的区别在于HCl,即对H+的检验,所以想到利用酸的通性,来完成实验探究。如果学生选择硝酸银溶液无法达到实验目的,因为硝酸银用来检验Cl-。学生对酸、碱、盐的性质掌握情况较好,但是考试不会单一地考查酸碱盐的性质,而是会设置一些情景,比如在实验探究中利用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鉴别等。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在实验探究,设计思路是通过运用所学的酸、碱的性质,逐步对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反应后的溶液成分进行探究。其中出现的“无明显现象”、“无色溶液”都容易让学生迷惑,学生可借助物质的性质,看到无形的实验事实背后的有形物质,从而将单一的化学知识转变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思维。

责任编辑 张 凯endprint

猜你喜欢

稀盐酸酚酞酸碱
自制酸碱指示剂
酸碱体质与酸碱食物
酸碱环境对TiO2吸附替硝唑的影响
Ni-W-Fe-P四元合金镀层在酸碱盐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对一道经典化学题的质疑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
利用pH传感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探究
沐舒坦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肺损伤的肺保护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