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合并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2014-06-22赵冬梅雷振海刘万保

关键词:统一核算财务

赵冬梅,雷振海,刘万保

(河北联合大学财务处,河北唐山063009)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数百所高等学校合并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每年合并数量逐年增加、数量巨大,到2000年甚至达到近百家(见表1),许多单科性大学合并为综合性大学且规模越来越大。改革高等教育体制,通过教育资源重组提升高校综合水平、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优化办学效益,实现综合性大学的交叉优势,高校合并是手段之一。但高校合并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其效果并不能仅从数量来体现,能否“一合就灵,一并则优”,财务管理发挥着关键作用。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后勤保障等各项事业发展的财力保证,同时又涉及全校教职工各方面的切身利益。因此,适应高校合并,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在高校办学中的资源配置作用,促进合并高校在各方面的深度融合,保证新组建高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既是合并高校财务工作需要研究和探讨的新问题,也是高校合并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表1 1990年以来高校合并情况(截止到2006年5月15日)

一、高校合并初期财务管理状况分析

(一)财务管理机构不够统一。部分高校合并后为了考虑工作的延续性和利益的平衡性,在组建新的财务机构领导班子时,过分强调均衡原则,导致领导成员成为各方利益的代表,虽然实质上的原有建制已被撤消,但无形的原有建制却依然存在,在其合并特别是“磨合”阶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财务管理机构,使合校后的财务工作难以顺利展开。

(二)内部管理体制多种多样。合并前,有的高校已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协调一致的内部管理制度,有系统、完整的财务管理程序和管理要求;而有的高校则没有符合实际的具体、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没有建立明确的经费审批原则和“一支笔”审批权限,财务事项的运作大都依靠惯例,随意性较大,这使合并后新高校面临着财务管理制度不统一,政出多门的问题。

(三)会计基础工作千差万别。由于合并前各高校规模不一样、隶属部门不尽相同,致使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会计核算的方式方法、对会计报表的填报要求及选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一致。原来规模小、基础差的高校可能采取原始的手工记帐方式,业务处理不够规范、凭证填制随意性大,会计业务流程不够合理;而规模相对大、基础好的院校则往往采取计算机甚至网络化管理方式,有规范的业务处理方式和流程,这样的差别给高校财务合并、统一管理带来较多的问题,使得合并后的新高校面临着会计基础工作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四)员工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合并后会计人员来自不同的高校,业务素质高低不一、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且受原来高校会计制度、政策的影响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方式和账务处理的“惯性”,对各自原校区以外的校区情况不了解不熟悉,如果在这种状况下就匆忙上阵,可能会导致所获得的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难以真实反映高校的财务情况。

(五)财务工作运转不够顺畅。合并前每个院校都有自己的财务管理人员,上至处长下至科员,往往是满岗满编;合并后更是造成会计人员严重超员超编、数量众多。由于对于合并不能达成共识,各方从自身利益角度发展考虑问题,致使没有形成理想的合并氛围。同时,合并后新的同事关系不容易在短时间融洽,难以形成合力,致使政令不通、有令不行、工作消极、运转不畅的问题较为严重。

二、高校合并财务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就是指合并后的高校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整体,而财务处作为学校合并后唯一的财务主体对全校各方面的经济活动作整体性的筹划和统一管理,其内容必须是全面的,既包括本级财务,也包括二级财务;既包括资金的筹集,也包括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既包括财务业务的合并,也包括财务机构的合并。因此,财务合并是对财务活动涉及的各个领域全方位的整合,必须全面、完整,不能有遗漏。

(二)可行性原则。合并前各院校财务部门在科室安排、人员配备、业务处理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财务合并要综合考虑各高校所处的环境、财务运行机制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制定可行的方式、方法。合并初期可求大同存小异,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而后再循序渐进直至财务管理各方面的完全统一。

(三)发展性原则。高校合并目的就是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优势互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而财务管理要为高校的发展服务,立足于长远,应着眼于未来,使合并高校产生“1+1>2”的规模效益,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扎实做好高校合并过渡时期的财务管理

高校合并的过渡时期,点多、面广、分散、特殊的复杂局面,给财务管理带来重重压力。在过渡期后,合并高校将以唯一的独立法人地位来规划学校的未来发展,财务工作要为此提供财力上的保证。因此,在过渡时期,学校应成立财务领导小组,认真分析合校前各校的财务状况、理清财产资物、明晰债权债务,以保障合校后各项经济活动正常进行。

1.正确评价合并前各高校财务状况,为建立健全合校后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奠定基础。理清合并高校的各项资金往来渠道,分清各类收入,审查收入来源是否合理合法,有无违反财务制度的乱收费现象,是否将全部收入都纳入单位财务统一核算和管理,有无设置小金库、账外账现象。对于合校期间的各项支出,应重点审查各项支出手续是否完备,支出项目是否真实、合法,有无非法违规支出,有无借并校之机突击花钱、购物的行为,是否专款专用,有无挤占、挪用或损失浪费情况,为合校后制定新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2.加强对财产物资的清查,为并校后充分利用、合理配置现有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合并后高校的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存量巨大。而资产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因此,高校在合并过程中应抓紧合并的“契机”,对各类财产、物资进行彻底清查,着重审查资产的购置、建设、处置,查核帐实是否相符,有无非法处置等情况,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充分挖掘现有资产潜能,优化现有资产配置,实现彻底的资源共享,为合并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3.全面清查债权债务和各种往来款项,避免对合并高校造成严重负担,为合校后各项事业的发展扫清障碍。各高校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种各样的债权、债务和各种内部往来款项,在合校前应全面清查这些款项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查明发生的时间、金额、性质、原因和用途,积极催收、追索拥有的债权,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清理呆账、死账,力求做到合校后债权债务清晰明确,由专人或专部门负责。通过合校前的财务清算,摸清家底,找出问题,为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与措施提供依据,为合校后各项事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四、全面加强高校合并后的财务管理

(一)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机构。会计机构是一种组织形式,又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的重要内容。高校合并后,应加深会计机构的改革,处理好校本部财务与各分校区财务之间的关系。为了实现财务工作顺利、有序的展开,高校应设立一个统一的财务管理机构,即在校长负责下,设置财务处作为高校的一级财务管理职能部门,对全校的资金进行归口管理,统一领导全校财务工作,实现财务工作和财务人员的实质性合并。另外,根据高校合并后校区较为分散的特点,可建立各分校区的二级财务机构作为财务处的派出机构,接受财务处的领导和监督,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合理调配人员,定期轮换岗位。可利用互联网实现多校区间的财务局域网络,共同使用同一财务软件,同时将银行帐户合并为一个基本帐户,一套财务专用章,以避免多校区间财务工作的混乱和不必要的相互转帐,简化财务工作,减少重复劳动,从而促进财务工作的快速整合,有利于高校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财务集中核算减少了核算和管理的层次,提高会计信息的传递速度,强化高校对财务工作直接、集中的管理以及对预算执行的控制力度。

(二)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制度统一是高校合并财务统一的核心,是财务统一的出发点与归宿点。高校合并后应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及相关财经法规,在参考原各高校财务制度的同时,制定一套适合新建高校实际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报销流程,统一会计基础工作。首先,统一预算管理制度。预算是高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也是高校办学规模和事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反映,对于各部门的预算支出,可采用零基预算法,不考虑合校前的情况,一切从零开始,对所有财务支出项目按新的财务制度,逐一进行审核和评估,使项目支出指标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其次,在统一高校综合财务预算前提下推行分级预算管理。高校各教学行政管理部门是高校具体事务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因此高校在统一计划和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将综合预算下达至各个院系及行政管理部门,通过二级预算管理将教育经费的使用落到实处,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预算经费下达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的同时确定经费“一支笔”审批权限,明确责、权、利的关系,由二级预算管理部门在权限范围内统筹安排经费的使用。

(三)建立统一的财务核算方式。财务核算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证财务信息真实性、全面性、完整性的关键环节。一是按照财政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和高等学校预算会计科目的要求,编制统一的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统一的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建立具有网络功能的多校区、多帐套核算功能的全校统一的财务软件,统一会计科目、部门代码、项目编码、统一核算口径,保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统一性,实现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数据统计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二是结合高校实际,明确会计科目的核算范围和内容,在财务清算的基础上,在新设置的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下,根据报表、账簿、债权、债务等相关明细帐,对各校区、部门、院、处的项目经费进行统一编码,对数据尽可能合理地进行初始化,建立一套与新高校发展相适应的系统的、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实现一套帐核算。

(四)建立先进优化的财务管理系统。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财务部门利用网络技术优化财务管理系统,使财务管理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延伸到管理的各个区域。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实现财务信息的无纸化网上传输,提高财务服务水平。目前,高校各层财务管理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细化,有教师对自己工资、公积金及个人所得税等信息的需求,有学生对自己学费缴纳及奖助贷学金发放情况的需求,有科研项目负责人对自己科研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的需求,有财务主管对会计信息的要求,还有高校领导及各主管部门领导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要满足高校多层次人员的需求,首先,要优化财务管理系统,作好财务基础工作,严格按预算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部门管理系统,财务核算按项目分类归集,为信息采集提供基础;其次,开发各种查询系统,建立多种财务查询终端和信息公开系统;再次,对各类查询终端进行系统培训,一方面,培训财会人员,使其熟练掌握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培训信息需求者,使其掌握相关操作方法,使各类人员利用校园网络在查询终端随时查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既满足了教职员工的需求,又简化了财务工作。

(五)切实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高校财务合并后要求每位会计人员必须全面熟悉各类财务事项的经济内容、经济用途。目前高校财会人员一般从事财务工作多年,工作经验丰富,业务基础扎实,但高校合并后工作环境和业务范围的变化,以及会计制度和会计政策的更新,要改变每个人多年形成的固有思维模式和业务处理习惯必然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这就要求不断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结构,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提高业务水平。首先,树立创新和不断学习的理念。财会人员应积极主动强化新准则、新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更新和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单位财务主管应组织财务人员定期学习,不但学习所在单位的业务从而有助于控制管理,还要学习最新的财务法规以提高核算的准确性,更要学习本行业最新动向为管理者提出合理化建议;其次,加强后续教育培训和考核,充分利用财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的后续教育培训进行知识的更新,培训的内容应该尽可能涉及工作的各个方面。一是应进行财务软件的培训,现在的财务软件中都融入了会计、财务、管理等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应用软件的培训是实现会计信息化正常运行的前提。二是应进行新的核算体系的培训,正常有序的核算离不开对核算科目、项目的准确理解和使用,现有的财务人员都习惯了原有的科目和项目,因此在培训中应结合预算控制明确各科目核算的内容和范围以及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三是定期实行工作岗位的轮换,让所有的财务人员在各个校区以及各种性质的岗位之间进行轮换也是进行人员培训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样不但提高了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加快和解决了原有各高校会计处理方式上的相互磨合。

高校合并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财务工作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的保证,也是高校实质性合并的关键。因此,如何适应合并后高校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新型的财务管理体制、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等,是一项严肃而紧迫的任务,需要结合高校合并后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深入探讨、不断完善,以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 韩华.关于合并高校财务整合问题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2.17.

[2] 胡新婷.合并高校财会队伍建设的思考—以A大学为例[J].教育财会研究,2012.4.

[3] 邓宝玲.论高校合并的财务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J].北方经贸,2012.4.

猜你喜欢

统一核算财务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统一数量再比较
水利财务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