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国家对英语外来语的政策态度研究
2014-06-22阚明刚
阚明刚,何 伟
(1.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2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分中心,北京100024)
汉语语言生活中,到底如何对待英语外来语观点不一、争论激烈。是否把一些使用频率极高、深入人们生活的英语外来语就认为是汉语词汇,还尚无统一意见。鉴于英语的使用并不是汉语的独有现象,了解和调查其他非英语国家是如何使用对待英语外来语的,定会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迪。
本文是在前期对10个汉语用高频英语缩略语在14种非英语语言中使用情况调研的基础上所做的进一步研究(参见拙文……)。调研显示:14种语言对10个英语缩略语接受程度大相径庭。这不由得我们深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差别呢?是语言发展本身?还是文化需求?或者是政治需要?本文就从14种语言中选出四种语言——阿拉伯语、俄语、法语、德语——为代表进行研究,从语言层面分析英语使用状况和英语外来语借用形式、考察各个国家对英语外来语的政策、阐述该国社会各层各界的态度,最终揭示造成使用差异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为我国相关语言政策的拟定提出参考性建议。
一、代表性语言的选择
前期研究中根据接受程度分值对14种语言进行了排序并形成了柱状图。本文进一步选取阿拉伯语、俄语、法语和德语来研究。选择这四种语言主要考虑了以下三点原因:
第1,分差距离。前期研究数据显示,接受程度最弱的是阿拉伯语,分值为-40,其后的俄语分值为-5,相差35分。西班牙语离俄语最近,分值为-2.5。下一个语种日语分值为27.5,与俄语分差为32.5。其他分值高于日语的语种几乎按照2.5的分值递增。因此,按照分值对14种语言分成四组:阿拉伯语单独一组;俄语和西班牙语一组;日、葡、法、希腊、瑞士、意六个语种为一组;波兰、韩、泰、德、荷兰五个语种为一组。前两组分值显示的亲近远疏比较明显。后两组分组时以意大利语和波兰语(相差5)分为界限。这样既保证了分组依据明显,也保证了分组不至于过细。四组的代表语言先是阿拉伯语和俄语,然后看间隔等值(距俄语35分)的是法语,离法语分值间隔相35分没有,按照分值距离对等优先原则,暂时定为荷兰语。
第2,国际地位。暂定代表性语言阿拉伯语、俄语和法语都是联合国工作语言,国际地位较高,使用人数较广。而荷兰语则相对比较弱一些。在第四组中,德语是仅次于荷兰语而离法语最远的。综合考虑分差距离和国际地位这两个因素,拟将第四组代表性语言选定为德语。
第3,所属语族。四个代表性语言,阿拉伯语属于非太语系闪-含语族;俄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法语属于印欧语系拉丁语族;德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因此,他们更能说明不同语族间对英语缩略语的接受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说明我们的选择具有合理性。
第4,大文化圈。既然想说明差异的原因,文化异同也是要考虑的。四个代表性语言,阿拉伯语属于伊斯兰文化圈;俄语属于东欧文化圈;法语和德语属于西欧文化圈。按理说法语、德语取其一。但两者25分的分差却显示,对英语缩略语的接受程度跟两种语言属于同一个大文化圈似乎没有关系。因此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做深一步探讨。
综合以上四个考虑,本研究选定阿拉伯语、俄语、法语和德语为代表性语言进行研究。
二、4种语言对英语的借用形式和相关政策、态度
下面将按照接受程度对四种语言进行分析。
(一)阿拉伯语中英语词语使用状况及应对
1.语言上的借用历史和形式
阿拉伯语是22个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约10亿穆斯林的宗教语言、阿拉伯文化的核心支柱。从近代阿拉伯复兴运动和近代科学复兴运动开始,阿拉伯语主要从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西方语言中借入大量外来词,涉及现当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科技方面,外来词几乎统一天下[1]。从形式上看,科技上进入阿拉伯语的大量词语都采用了阿拉伯字母,或音
语一些词语也渗透进英语,如一些与国际时政密切相关的词汇。文化上,英语中一些与伊斯兰文化有关的词多来自阿拉伯语。进入21世纪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浪潮边缘化了阿拉伯文化;英法等语言通过信息、通讯、传媒等各种渠道向阿拉伯国家渗透和传播;加上原来殖民语言的影响,阿拉伯语陷入日益弱化和萎缩的困境[3]。
2.社会各阶层的态度和相关政策
阿拉伯文化曾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文化,而强势文化压制弱势文化是历史规律。阿拉伯国家内部的民族情结、教育政策一定程度保护了阿拉伯语的纯洁性。据刘晖、于杰飞[4]调查,在受法语深远影响的阿尔及利亚,其人民对自己的母语有着深厚感情,即使移居非阿拉伯国家,仍有73.45%的人坚持说阿拉伯语;为保证母语的延续,77.08%的人要求或将会要求自己的子女说阿拉伯语。当听到阿拉伯语与过去相比正在退化时,有92.2%的人表示遗憾,其中63.52%的人表示会为阿拉伯语的复兴付
3.分析总结
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文化的强势以及民众态度和语言政策,决定了阿拉伯语对英语缩略语渗透的限制。除一些现代科技词语如windows 98这类全球通用词语外,用别国文字符号表达的情况很少。这也表明,具有辉煌文明历史的语言与强势语言间是相互渗透的。渗透到各自语言中的词语会很快被同化,并很少直接使用外文原形。
(二)俄语中英语使用状况及应对
1.语言上的借用历史和形式
俄语在各个时期都在吸收外来词语,20世纪中叶以后多来自英语,特别是美国英语[7]。苏联解体后,俄语受到了大量的黑话和外来语的影响,语言不如从前那样稳定,对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8]。英语借词进入俄语后要在俄语固有的构词规律支配下经历一番改造,利用外来语和俄语本身的构词资源按照俄语相应词类的构词模式重建一个“新词”[9]。重建过程就是俄化过程,发生在三个层面:语音层;语法层;语义层。绝大多数英语进入俄语的途径是音借,既借语音外貌,又借意义内容。使用英语原形表达的情况多发生在计算机及网络俄语中,这往往是一些表示软件名和计算机专业术语的词汇,如:MP3,e-mail,FTP。其次是经济领域,比如 trade-in,special products,CPI,PPI,IPO,ISO 等等。俄语中还有一种词汇,形式是纯外语词汇加上俄语的词根或词 缀, 如 DOS-OB CKИЙ, Пакет Norton Commander等。
2.社会各阶层的态度和相关政策
俄语中一部分外来词语的引进是“生活所必需”的,而很多则是人们追逐语言时尚、崇美崇外心态的反映。如青年人喜欢使用外来词作为自我肯定、抬高身价的手段;广告、招牌使用外来词作为吸引顾客的一种方式;甚至大众传媒也常常夹杂着外来词以显示语言的生动[10]。到21世纪初,俄罗斯一半左右的商务活动所使用的工作语言是英语。俄罗斯企业家在商务谈判中即使说的“俄语”也夹杂着大量的英语单词[11]。所有这些引起了俄联邦政府的担心。前总统叶利钦和普京曾呼吁俄罗斯人民正确使用俄罗斯语言,要求俄罗斯人民行动起来保护俄罗斯语言文字,维护俄语作为主要国际交际语言的地位。2002年6月,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俄语作为俄罗斯联邦语言》的联邦法草案。经过将近半年的讨论和听证,2003年2月俄罗斯国家杜马最终通过了《俄罗斯联邦国家语言法》,法令的第一章明确规定“在俄语中有同义词存在的情况下,不准使用外来词或外来词组。”在语言学界,对英语词语的使用分歧较大,语言学家各执一说,有的主张“净化语言”,有的反对,认为借用词语会丰富俄语,还有的持中立态度。而俄罗斯老百姓则不大关心这一问题。
3.分析总结
从俄罗斯的情况我们看到,俄语在政治领域很少使用英语原形表达,这表明俄罗斯语言保护的政治态度比较明朗。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各种形式的英语原形表达大量使用。在日常语言使用中,俄语强硬的政策和语言同化策略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因为缺乏大众参与,也没有专门机构负责,语言学界的热情也不高,所以整体上不如阿拉伯语抵抗力强。
(三)法语中英语使用状况及应对
1.语言上的借用历史和形式
英语对法语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曾出现英语词汇大量涌入法语的浪潮。18世纪时美语词汇也通过一些游记进入了法语。从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美语词汇对法语的渗透达到了高峰。这一时期英语借词主要涉及财经、科技、文化、工商领域,如 discount,L/C,marketing,laser等。法语吸收英语的方式有:直接借入英语原形、词义借词、意译、仿译、仿构词规则。由于法国的纯洁主义者主张抵制英语直接借词的渗透,第一种方法受到了限制,但总体借用规模仍然很大。
2.社会各阶层的态度和相关政策
随着英语的强大,法国人民的担心和忧虑也在加剧。1964年,作家埃蒂安布勒的《你会说法英混合语吗》一书是表达这种忧虑的代表作。在这种形式下,法国成立了一些机构,如:法语术语协会,法语技术词汇委员会等。这些机构的主要任务是为一些来自英语的技术词汇找出法语的对等词[12]。专家会把外来词语进行整理,按照法语的构词原则提供与外来词汇相对应的法语词,或者引用英语词汇的原形,但重新用法语的发音方式来规定发音。他们认为不应该直接照抄照搬英语词汇,而应该创造出自己的新词,以防止英语的侵入、保护法语的纯洁性[13]。1980年《法语中的英语词语词典》被视为针对法语纯洁政策的反响。1984年出版了官方正式认同的法语新词词典,同时还有一系列措施,如定期出版有关刊物,建立计算机有关数据等。现阶段法国采用的是较温和但是更积极的保卫法语的手段,成立了法语高级委员会和法语国家最高理事会。法律上,1994年法国国民议会和参议院通过了新的《法语使用法》,它是对1975年所颁布的《法语使用法》的修订和补充,增加了有关劳动、教学、广播、电视等方面的语言使用内容[14]。此外,法国在各个领域如教育、科技、大众传媒等领域大力鼓励使用法语。在现实生活中,即使法国人懂英语,甚至英语非常好,他们也不喜欢用英语同他人交谈。法国人为了讽刺那些英语说得好或常说英语的人设立了一些奖项,获奖人通常被认为是维护英语而损害法语的人,其目的是使法国人时刻注意对法语的保护。
3.分析总结
英法处于欧洲大的文化框架下,政治、经济、科教联系频繁,竞争与融合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法国从语言政策、民众意识着手保护自己的语言,应该说取得了一定效果。法国术语委员会对于引进外来词的条件值得我们借鉴:(1)当现存法语词不能表达某个外语词的词义时;(2)当无法创造出合适的法语替代词时;(3)当创造的替代词过于冗长时;(4)当引进的英语词或其他外来词不破坏法语发音和书写的基本规则时。
(四)德语中英语使用状况及应对
1.语言上的借用历史和形式
德语和英语同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但是当代英语对德语的影响却大于德语对英语的影响。2004年有人曾做过统计,在过去的10年,德语新出现的700个词汇中40%以上是英语外来词或英德混合词。许多语言学家、媒体都对此表示了担忧。德国一些政要在国内也曾号召德国人要与“破坏德语的现象”作斗争,认为“滥用外来词的现象越来越让人难以忍受”[15]。2006年新的德语正字法颁布,对外来词语的拼写规定[16]:很多的外来语都要与德文相结合,也就是说,要按德文习惯书写。此外,德语也创造了大量词汇来代替外来词语,如:Cursor——Lichtmarke,download——herunterladen 等等。
2.社会各阶层的态度和相关政策
在国际组织中,德语受到英语的很大排挤。德语在欧盟机构的使用和其应有地位不相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德国政界人士和德籍欧盟官员普遍缺乏语言意识,对于语言同化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合作精神。许多官员在国际场合——例如西欧联盟或者北约的会议上,根本不要求使用德语翻译。这些人一般说英语或者法语,也以在外语环境中游刃有余地工作为荣,甚至在谈话对方用德语向其打招呼的情况下仍旧坚持讲英语。国内的德国人更愿意参加英语或者法语的课程[17]。德国青年一代在用语里大量充斥英语词汇,他们崇尚美国文化,希望通过“洋味儿”的表达引领时尚[18]。针对英语进入德语,有人建议以法国和波兰为榜样制定一部语言法,从法律上禁止英语流入;另外也有人(包括一些语言机构、学术机构)认为,这个问题会自行解决,根本不需要采取措施。而民间有一些松散的语言协会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这一发展趋势。其中最大的语言协会是1997年由数学家、科学家瓦尔特·克莱默教授在多特蒙德创办的德国语言协会[19]。该协会发起编制了“德语中的英语词汇索引”[20],该索引对每个英语词条都附加了以下三种评价中的一种:(1)对德语的补充;(2)德语中无匹配词;(3)有对应词并威胁到德语。对于第一种提倡使用,是对德语的丰富;第二种暂时借用,但要创造自己的词汇;第三种情况应该得到禁止。
3.分析总结
总体来看,德国对于英语入侵,高层、学界态度不一致,这是使得大量英语词语直接进入德语的原因之一,经济和信息技术领域尤为突出。由于这些词和德语的相似度很高,就很容易在德语中“安家落户”,如:UFO,WC,VCD等。更有甚者,德语还创造出一种仿外来词,结构和组成部分是英语,英语中却没有这个词汇。由于英语已经渗透到了德国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人民大众的语言纯洁化意识相对提高了,而且有民间组织已开始注意这样的问题,但终归力量薄弱。显而易见,这种语言态势削弱了德国语言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汇总并建表如下:
表1 四种语言对英语词语使用量、方式、相应政策和态度的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造成四种语言对英语外来语接受程度差别的原因很多。语言层面上,和其他三种语言不同,由于阿拉伯语和英语不是一个语系,因此借用英语原形词语较少。虽然文化取向和社会态度没有阿拉伯语强烈,但俄语由于官方坚决抵制和相应法律法规的实施,从而限制了英语外来语的介入,使得其和法德两种语言由产生了较大区别。法语虽然文化取向和社会态度较俄语强烈,但由于官方意见不明显,而且语言、地域又靠近英语,因此接受程度要高。德语在各方面几乎都处在阿拉伯语的反面,因此,处在了英语外来语接受程度的另一个极端。
三、思考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我们可知:
(1)英语的影响是全球的,汉语不可能置身其外。现代科技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吸纳英语中的新概念、新表达,在如今信息社会就成了语言传播中的必然现象。对汉语而言,西洋的影响是全面的,涉及各个方面。完全不使用英语缩略语、将汉语彻底纯净化是不大现实的。另外,对英语外来语的接纳吸收或者拒绝必须从语言、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各个层面形成合力。单独某个方面发出声音或是采取措施,效果就不会太明显。
(2)所有国家都不是无条件全盘接受。各个国家要么政府立法、要么民众态度坚决、要么学界大声疾呼要使用自己的语言。英语虽然强势依旧,但已不能独霸天下。例如在因特网上越来越多地使用汉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日语、韩国语等语言[21]。因此,国家对进入汉语的英语缩略语进行观察、监测并加以规范、引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我们建议:
1.借鉴法国,走政策与学术相结合、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的道路。语言规划必须遵循语言及语言生活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体现国家的意志,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针对汉语中大量的英语特别是英语缩略语进行规划,可以借鉴法国的做法,请民众来参与,让学术去论证,最后制定政策予以执行,同时考虑汉语特征、这些词为大众所接受的程度。对已在汉语中使用的,考虑变动这些词对语言生活可能产生的影响。
2.借鉴德国,分阶段、分步骤的解决语言问题。中国是文明古国,汉语一直以来都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吸收并融合了民族词汇和其他语言词汇。字母词的应用对汉语结构规律的冲击力仍是很有限的[22]。当代,外语是中国语言文字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我们对待英语缩略语问题,不应操之过急,可以像德国那样,先进行全面调查,解决哪些应该规划、哪些不应该规划、哪些先规划、哪些后规划等问题,最后各个击破。
3.借鉴阿拉伯和俄罗斯,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国民凝聚力。国强语言强,国胜语言胜,千古之真理[23]。保持汉语健康发展,归根结底要建立在国富民强的基础上,建立在大力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增强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民族自豪感和国民凝聚力上。阿拉伯国家和俄罗斯在这方面可以为我们提供正反两方面的借鉴。另外,母语教育、多语教育以及针对语言多样性的公共服务都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们反对那种把汉语孤立起来的做法。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四种非英语语言在对进入本族语的英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手段、策略、法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相信,博大的汉语语言在聪明睿智的中国人的使用与管理下,定会健康和谐的发展。
[1] 陈中耀.阿拉伯语的词汇与词(三)[J].阿拉伯世界,2000,(1).
[2] 刘风华.现代阿拉伯语新词构成探析[J].语文学刊(高教·外文版),2007,(8).
[3] 国少华.阿拉伯世界外的阿拉伯语与阿拉伯文化——记阿拉伯文化学会第九届年会[J].阿拉伯世界,2003,(6).
[4] 刘晖,于杰飞.阿拉伯语在阿尔及利亚的发展及现状调查[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9,(4).
[5] http://elt.i21st.cn/article/284_1.html
[6] http://www.guo8.com/baoxian/200911/393.html
[7] 资中勇.语言规划[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8.
[8] 薄守生,赖慧玲.当代中国语言规划研究——侧重于区域学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9] 潘广云.俄语中以-инг结尾的英语借词[J].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7).
[10] 储诚意.俄罗斯语言的现状与发展前景[A].周玉忠,王辉.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理论与国别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1] 舒笙.俄罗斯:要捍卫的岂止是俄语?[J].国际瞭望,2002,(14).
[12] 童佩智,陈丽瑜,柳利,张煦智.法国语言与文化.教学辅导参考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3] 郭科研,金志茹.法语保护政策对我国语言政策的启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14] 李克勇.法国保护法语的政策与立法[J].法国研究,2006,(3).
[15] 周婧娟.德国历史上反对外来词的斗争及外来词的德语化进程[J].德语学习,2007,(1).
[16] http://www.mydict.com/deutsch/data/2006/06.html
[17] 伍慧萍.德国的欧盟语言政策[A].周玉忠,王辉.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理论与国别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8] 何涛.德语青年用语的两种现象[J].德语学习,2003,(4).
[19] 严莹.德语中的英语现象及其对德国社会的影响[J].德国研究,2007,(3).
[20] http://vds-ev.de/anglizismenindex/
[21] 冯志伟.语言规划的重要领域——术语学[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2] 于虹.关注字母词在中文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报,2005.7.24,(004)
[23] 张西平.在世界范围内书写中国学术与文化[A].张西平,柳若梅.世界主要国家语言推广政策概览[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