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4-06-21
摘 要:
班级是学生在高校最基本的归属单位,是校园中满足学生成长与成才要求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高校教学管理发生了重大变革,90 后群体逐渐走进大学校门并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在给大学带来新活力的同时,班级管理也变得日益复杂。本文以 90 后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为分析基础,分析他们在班级管理方面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90后大学生;班级管理
开展班级建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强化大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但传统的学生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90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变化。以下是对90后大学生鲜明特点的分析。
1、90 后大学生的突出特点
1、1 思想活跃,个性张扬
90 后大学生是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更加广泛,受世界多元文化的影响,思想也更加活跃,个性更加张扬。一方面,在生活与学习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善于创新,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力更加敏感。另一方面,他们喜欢标新立异,表现欲较强。喜欢新鲜的、刺激性的事物,言谈举止不拘小节,不太顾及别人的看法和感受。然而,由于社会阅历浅薄,缺乏社会经验,看待问题的时候往往简单化、片面化,很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左右。
1、2 个人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化
90后大学生大部分希望摆脱家长、老师的说教和束缚,对事物多持批判态度,在各种活动中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可。但由于从小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习惯了他人的关心和忍让,不自觉地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倾向,很多不会换位思考,更不能把个人发展与集体需要联系起来,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淡薄,久而久之,容易导致他们自由散漫,集体意识淡化。
1、3 心理承受能力不足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90后大学生自主意识较强,喜欢挑战新鲜事物,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家庭,都是在父母呵护下成长,很少遇到挫折和失败,社会经验不足,心理脆弱,自我调节能力较差,一旦遇到问题很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反应。
2、新形势下,以90后为主体组成的班级管理的现状
2、1 班级缺乏凝聚力
个人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化。部分同学认为班级建设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事,与己无关,不但不积极参与班级建设,还对班级建设产生强烈的批判情绪和叛离心理。不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团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班级认同及归属感不高,导致班级缺乏凝聚力。
2、2 班级内部缺乏沟通、小团体现象严重
很多大学生为班级服务意识较弱,考虑更多的是自我利益的得失。我们常常看到以宿舍为单位的小团体或是以几个人为组织的小团体一起办活动,对班级活动置之不理,集体意识缺失,造成班级四分五裂,班级工作很难开展。
大学校园文化丰富多彩,课余社团、创业团队、网络活动广泛开展,各种学生自我教育团队蓬勃兴起,学生在社团中锻炼能力。但过多沉迷社团活动,导致一些同学对班级活动缺乏更多的兴趣和时间。另外,从时间上来说,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在寝室里度过,同一宿舍的同学因时空邻近原则,一些志趣相投者易结成小群体,这些对班级建设都有较大影响。
2、3 班级学习氛围不浓
当前大学生视野、思想相对开放,面对外面世界的诱惑自控力逐渐弱化,加之大学管理相对开放自由,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慢慢减弱、学习兴趣逐渐淡化,学习失去方向。另外,大学目前普遍推行的学分制与选课制,使原有的班级体制和管理模式发生较大变化,同学间的交流变少,淡化了班集体思想认识。总体来看,90 后大学生对大学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导致学习风气不浓;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不足,对如何充实度过大学生活无明确想法;对参加班级活动、体育锻炼、劳动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热情性不高,班集体像一盘散沙,班风气息不浓。
2、4 班干部缺乏系统培养
班干部是班级建设的骨干力量和领导核心,在班级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对班级干部“重使用、轻培养,重能力、轻成绩,重感情、轻教育”,导致很多班干部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与同学关系紧张等不正常现象。很多具备优秀潜质的学生干部,因为得不到正确、科学、有效指导和培养半途而废。
3、新形势下班级管理对策
3、1 抓好学风和班风建设
班风、学风是一个班级道德风貌、学习风貌、思想状况的综合体现,是一个班级的形象表现。首先,可通过评奖评优、班级干部的选拔优先考虑学习成绩等机制,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发挥优秀学生的标杆作用,同时,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其次,要注重学生干部服务意识和团队能力的培养,作为班级成员的一分子,学生干部应积极服务同学、倾听和接纳同学的合理化建议、与同学保持良好的沟通、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3、2 分阶段、分层次,确定明确的班级建设目标
班级建设目标的设立将有利于规范班级发展方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并使最终的实施效果明确化。辅导员通过分析大学生4年中每个阶段的特点,分阶段、分层次地帮助设立班级建设目标。大学第一学期是适应期,是学生逐步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目标应该设定为“打造一个凝聚力强、学风浓厚、纪律性强的班级”,并以此为重心制定班级的工作计划。第二至第七学期是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并为之努力的奋斗期,辅导员需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和班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确定目标,如建设学习型优秀班集体、创新型优秀班集体等。第八学期是毕业期,班级建设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在分阶段明确目标后,辅导员还要指导学生将班级宏观大目标分解为具体小目标,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逐步、逐级实现班级建设目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