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引导少儿阅读的可借鉴经验
2014-06-21黄维泱
黄维泱
摘 要:
本文通过归纳阅读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的案例,集中探讨图书馆引导阅读的可借鉴经验。
关键词:图书馆;青少年;引导阅读;角色功能
阅读社会的形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成员中个人全面素质提高的必然要求。公众在阅读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则在阅读中进步。社会的主流阅读理念直接影响到民族的精神境界、精神走向。
儿童阅读是社会主流阅读的重点。任何一个国家要想长盛久治,就必须从整体上提高下一代的素质水平。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从儿童早期就开始的一项育人工程。一般来讲,成年人读书习惯在童年就已扎根。一个人过了少年如还没有读书欲,那么阅读的窗户将永远关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4年的《公共图书馆宣言》关于“公共图书馆的使命”的描述中,第一条就是“从小养成和增强儿童的阅读习惯”。公共图书馆是少年儿童阅读教育和引导的核心,没有任何机构能如此完备地储存少年儿童生长、教育、成长等多方面的知识信息。它在满足孩子们的求知热望的同时,反过来影响少儿书籍的创作和出版,同时更影响社区及家庭的教育延伸。
1.图书馆在引导阅读中的角色
少儿图书馆在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事业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家庭、学校教育的延伸。这些国家莫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经费为少年儿童服务。少儿图书馆员除了具有其它类型图书馆员的专业能力外,更需要扮演指导者、辅导者和照顾者的角色。图书馆的功能在变化,从图书管理到知识导航,直到指引阅读。
1.1 重视程度高
美国图书馆协会在2000年5月就推出了“从出生就阅读”计划,鼓励父母教育出热爱阅读的小孩。美国国会图书馆于同年提出 “建设美国成为阅读国”四年计划,针对个人、家庭、机构、公司、学校、图书馆等提出建议。近年来,美国儿童图书馆的图书出借率占全部馆藏的30%一50%。
新加坡政府专门成立了国家图书馆管理局,并拨款10亿新加坡币建设各级图书馆。从国家到社区,少儿图书都是馆藏重点。如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馆藏特色之一就是亚洲少儿图书。新加坡每个图书馆最重要的部门是儿童阅览部,孩子一出生就有资格办借书证。从1993年开始,新加坡还建立了多个专门为10岁以下儿童服务的图书馆。
1.2 引导方式多
美国马里兰州乔治郡图书馆克林顿分馆规定:只要小孩读满六本书,就能得到免费热狗乃至NBA免费入场券。丹麦的儿童图书馆专门提供睡床,孩子读得太晚可以睡在图书馆。日本的儿童图书馆致力打造像家一样的阅读环境,儿童书架低矮,方便孩子取书,阅读桌椅颜色鲜艳,有的馆还设立专供小读者使用的儿童卫生间。
新加坡少儿图书馆的图书分类很细,首先按语种分类,然后又以年龄划分,有婴儿书(撕不破的纸书)、学龄前儿童书(彩图故事书)、学龄儿童书(文字书)。所有图书在书脊处都有一个彩色编码,不同分类属于不同颜色组合,并以图案表示图书类别。有的馆还改变将图书直立摆放的方式,转过来让儿童看到书的封面,以此吸引注意。每一个图书馆内都有专门为小朋友设置的矮借书台,每个孩子有一张阅读卡,自己动手每借4本书就可以在卡上敲一个印章,攒够15个印章就可以换取一份印有图书馆标志的奖品。馆外24小时服务的自动还书窗口下面,特别为孩子们设了一级台阶,还书的孩子只要稍踮脚尖就可把书推进窗口,从而体会和大人一样的做完事的成就感。
1.3 为社区存在
图书馆作为社区文化生活方式之一,是将社区成员凝为一体的粘合剂。1977年,日本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功后,迅速颁布了“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该计划提出将图书馆建到家门口,即社区居民徒步20分钟范围内必须有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便成为学生下课后最喜欢去的社区活动场所。新加坡的社区图书馆,一般均离居民社区很近,直线距离大多仅为200米,对少年儿童而言,图书馆就是校外有趣的游戏场。
社区一直是图书馆开展儿童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场所。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共捐款3.3亿美元,建设了1679座公共图书馆,成为世界之最。卡内基对其捐款的公共图书馆提出的惟一要求“图书馆应该成为社区的实际存在”。这个要求影响了美国的社区图书馆建设,美国的每个社区图书馆的活动节目很多,而儿童故事时间是必有的节目。
2.图书馆服务外的辅助力
加拿大温哥华图书馆认为:“图书馆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们乐意来。”可见,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和提供知识技能的过程,都必须等兴趣激发出来后才有。图书馆在引导孩子从小具备利用图书馆的习惯和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各方面的力量。
2.1 家长作用大
西方学者认为,家长的态度对儿童的阅读行为影响极大。加拿大温哥华图书馆专门开设课程教授家长如何利用念书给婴儿听。美国纽约皇后区公立图书馆对小婴儿开放,刚满一岁的小读者被家长抱来听故事,家长可以在图书馆免费听五堂课,由医生、营养学家和心理学家授课。新加坡政府2001年提出 “天生读书种,读书天伦乐”计划,婴儿出生时,医院叮嘱产妇的事项中就有“如何读书给婴儿听”一项。澳大利亚的少儿图书馆会经常散发手册,教家长如何带领孩子养成阅读习惯,馆内每周有固定时段是“故事时间”、“阅读时间”,邀请父母带孩子一起参加活动,跟着馆员阅读、讨论、做游戏。
2.1 志愿者模式
志愿者是在不索取物质报酬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责任感,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从事社会公益服务的人员。欧美、日本的图书馆很早就引入志愿者模式,它对图书馆拓展特色服务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美国图书馆志愿者除了引导阅读外,还有为盲人编制点字读物的工作,以补充馆藏。日本草津市立图书馆举办的儿童故事会都由志愿者来策划设计。新加坡的社区儿童阅读俱乐部由国家图书管理局与民间组织共同组建,由企业赞助,俱乐部工作人员多由志愿者担任。新加坡的儿童图书馆专门为志愿者提供一个服务社区的平台,志愿者每周举办活动,小朋友可以听志愿者讲故事,也可根据图书里的故事情节表演短剧,或是按照科学书籍里的示范进行科学实验。
3.结语
阅读,是使人们接受教育、发展智力、获得知识信息的最根本途径。图书馆本来就是教育的一部分。一个孩子如果有常到图书馆的经历,他的一生就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在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阅读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美国前总统布什的夫人是图书馆管理员,布什在“911”事件发生时正在佛罗里达州为小学生们读故事书,这一直为图书馆界津津乐道。中国于1986年参加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并成立中国分会(CBBY)。2007年4月,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将国际儿童图书节引进中国,设定每年4月2日为“中国儿童阅读日”。
在中国的大中型城市,少儿图书借阅量逐年增加。如2013年,上海市144家图书馆及基层服务点的少儿读物借阅量达90多万册。仅第三季度,在市少儿图书馆借书的少儿读者就有1.7万人,借阅量为7.4万多册。
所以,图书馆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少儿阅读引导和推广中的重要位置和独特作用,借鉴各方经验改进和完善工作,始终保持开放的视野和宏观的高度,那么所做的一切都会使小读者极大受益。
[参考文献]
[1]《新加坡建成由社区发起的儿童图书馆 》(http://www.jslib.org.Cn).
[2]《变革、创新、前进中的新加坡图书馆事业》(http://www.cce365.Com).
[3]《新加坡的青少年与图书馆》(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4]《新加坡:全家爱上图书馆》(为了孩子2008年1月刊).
[5]《对社区图书馆的构想》(《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1年第1期).
[6]《让孩子们到“身边的图书馆”读书》(http://book.QQ.Com) .
[7]《儿童图书馆千方百计引导孩子阅读》(《中国教育报》).
[8]《论复合型儿童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1-6).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上海 2003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