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中华教育会及其20世纪40年代的文教活动
2014-06-21郑振伟
郑振伟
(澳门大学 教育学院,澳门)
一、前言
澳门中华教育会有悠久的历史, 建树良多, 惜该会早年的资料保存不多, 1945年以前的档案已告散失。[1]笔者整理澳门20世纪40年代中文报章上的教育史料, 发现不少与该会活动相关的报导, 经梳理后的文字资料, 在在有助了解该会早年的发展, 亦足见该会前贤如何积极推动澳门的文教活动, 而在国难时期, 该会于团结澳门侨校的角色益形重要。本文主要的资料来自报章,并以档案资料补充,希望能够展示这个教育团体早期的面貌。
二、澳门中华教育会的沿革
澳门中华教育会创立于1920年, 由梁爵卿、刘雅觉、刘紫垣、容循道、傅子光、陈永康等热心人士倡议成立, 旨在利便办理社会公益, 推动教育文化事业。其时崇实校长梁彦明借鉴广东省中山县七区区教育会的方式筹办, 历时约半年, 定名为“澳门华人教育会”。该会创立时采用会长制, 正会长为刘雅觉神父, 副会长为曾次崔, 而当选为评议员及各部部长的有梁彦明、冯秋雪、刘斐烈、周静生、容循道、刘紫垣、区建邦、吴秋荣、郭辉堂、刘君卉等人。[2]该会成立时, 以遵照中华民国教育实施方针, 以及研究教育事业和发展地方教育为宗旨。[3]551923年7月16日, 该会奉葡京核准立案, 经澳门政府宪报公报及衙署登记[4],成为澳门的合法教育团体, 每年依会章召开会员大会, 并选举职员, 分任会务(昔日的会章由梁官汉从葡文转译[5]274-278)。1926年, 因国内行政机关改为委员制, 该会亦随之改制。1936年7月和1937年3月, 该会先后将会务呈报侨务委员会立案。[6]1936年7月曾奉侨委会令组织理事会和监事会, 职员为两年一任[7], 并易名“澳门中华教育会”。华侨教育总会成立后, 该会取得“华侨教育会澳门分会”地位, 但沿用原有的名称。[2]
《中华教育会史志》记该会于1938年取得华侨教育会澳门分会的地位, 但华侨教育总会筹备委员会曾函聘澳门中德等九校, 负责在澳门筹备分会, 梁彦明因此于1941年8月19日向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呈请, 要求撤销总会筹备澳门分会计划。查中华教育会在侨委会立案以后, 在获复的指令中, 曾提及该会所要求之补助经费, 须待华侨教育总会成立后, 将中华教育会改为分会, 再行核办, 梁彦明即以此作为理据, 呈请撤销该计划。[6]余俊贤于1939年夏出任侨务委员常务委员兼侨民教育处处长, 曾于1941年7月12日由港赴澳视察侨校, 并由华侨教育会澳门分会接待[8]。梁彦明于1941年10月又致函当时身在重庆的林天予, 直指“余俊贤拉拢私人包办, 硬派中德校长郭秉琦为召集人, 不照原定章程凡有教育会之地方照原有名称及组织与总会联系取得分会地位之规定”, 林天予其后将信件转呈陈树人, 并陈明利害。[9]抗战胜利后, 该会改选第18届职员以后, 即向侨委会暨教育部备案, 奉令批准, 原文如下:“三十四年十二月廿五日呈一件, 呈报会务概况及现任职员名表请准备案由。呈件均悉, 准予备查。件存。此令。部长朱家骅”[10]。
三、中华教育会的组织和会址
中华教育会创会之初, 由刘雅觉任会长, 其后有十多年时间由梁彦明任会长,据刘紫垣所述, 梁历任该会评议员、委员、会长、主席。[11]该会早期成员的资料, 暂难追踪, 但《1927年澳门年鉴》中列有“澳门教育会”(Associação de Educação de Macau)的会长、秘书和司库三人的葡文名字, 分别是Lao-ngá-cóc, Ung-quai-vá和Leong-mong, 会长刘雅觉应无疑问, 秘书可能是吴桂华, 另一名字待考,[12]253另以下资料源自早期的书刊及报章。第16届职员(1938年8月—1940年8月)如下。[3]55-56
常务理事:梁彦明(兼总务)、尹梓琴(兼文书)、吴秋荣(兼财务)理事: 孔宗周(兼民众义务教育)、陈公善(兼调查)、罗致知(兼编纂)、黄振伯、区瑞墀、钟荣阶候补理事: 郑雨芬、陈贞伯、陆望明监事: 李君达、关公博、张衍雄、何其伟、张剑秋候补监事: 缪雨生、梁民全
1940年8月27日, 中华教育会召开第18次会员大会, 推选第17届理监事, 结果如下。[13]
理事: 梁彦明、区瑞墀、吴秋荣、何其伟、罗致知、钟荣阶、尹梓琴、张志城、张瑞权候补理事: 郑雨芬、何鸿平、沈芷芳监事: 黄振伯、陈公善、孔宗周、金曾澄、李君达候补监事: 梁杰灵、廖奉灵
第17届理监事于1940年9月6日假座崇实中学礼堂举行交代就职礼。[14]1941至1945年间为非常时期, 该会理监事成员连续多届没有改选。实际上, 澳门当时的立案团体, 皆奉当局扎谕不得改选, 梁彦明于1942年8月23日曾通告各会员, 出缺的理监事按原日选举时所得票数挨次递补。[15]8月27日第20次会员大会, 即议决由前一届职员续任, 会员包括: 梁彦明、吴秋荣、罗致知、张志城、尹梓琴、钟荣阶、何其伟、欧瑞墀、钟少卿、何鸿平、郭秉琦、刘紫垣、黄振伯、陈公善、孔宗周、李君达、陈律平等人。梁彦明于1942年12月遇害, 遗缺由教忠学校朱伯英继任。澳葡当局亦曾饬令该会于1943年暂不改选, 由第17届理监事职员续任。名单如下:[16]
常务理事: 朱伯英(兼总务)、罗致知(兼文书)、吴秋荣(兼财务)理事: 何鸿平(兼民众义务教育)、张志城(兼调查)、苏无逸(兼编纂)、何其伟、区瑞墀、钟荣阶候补理事: 钟少卿、罗季昭、区茂泮监事: 黄振伯(兼总务)、陈公善(兼文书)、孔宗周(兼财务)、陈律平、陈道根候补监事: 潘华石、欧植森
1944年应该是中华教育会最艰难的时期, 该会部分委员离开澳门, 时任各理监事又联合请辞, 朱伯英于8月3日谒见华视学会会长施多尼(António Maria da Silva)报告并请示。当日澳葡政府决定暂不改选, 理监事须遵政府命令连任, 空缺由其他会员继任[17],8月8日特别会议上共八项决议, 一为尊重政府意思, 全体理监事继续负责职务, 一为缺额理监事于8月27日全体会员大会上遴选, 当天只有数十人出席, 不像从前有百多人出席大会, 当天补选名理事和监事各四人。[18-20]资料显示截至1945年11月改选前, 该会的理监事有: 孔宗周、罗致知、吴秋荣、廖荣福、陈道根、陈公善、何其伟、罗作祥、张志城、钟少卿、梁惠霖。[21]
1945年第23次会员大会, 该会改选第18届职员, 到会者有中小学校代表37人, 会员109人。该届常务理事由三人改为五人, 并分总务、文书、财政等, 以常务兼总务为该会对外之代表人。[22]从第23至27次会员大会选出第18至22届各届职员, 现整理如下:
表1 澳门中华教育会第23—27次会员大会选举结果
上述18届常务理事名单据另一报导补充[32];第25次大会中张衍日、余倩娴和何贤的名字据另一报导料补充[33];第27次大会何其伟等六名候补理事亦据另一则报导补充,依票数顺序排列[34]。关于第22届的理监事名单, 《世界日报》在当天的报上,已预先公布[35],而且相当准确, 预报和当选的15名理事, 分别是何心源上榜, 孙锡昆屈居候补, 至于7名监事, 跟预报的名单完全一致。
检视中华教育会自1938—1950年的理监事名单, 梁彦明、罗致知、何其伟、陈公善、吴秋荣、张志城、孔宗周、陈道根、罗作祥、钟荣阶、黄振伯、区瑞墀等, 都是该会的骨干, 何贤、何心源、郭辉堂、张铁军等人则属于后来的主力。
中华教育会按例于8月27日庆祝孔子诞辰暨教师节后举行会员大会, 1944年8月第22次会员大会上, 议决改于11月12日的总理诞辰纪念日举行会员大会, 以利会员参加,[20]故翌年第23次会员大会即改于是日召开。1946年10月20日第十次理监事常务会议中, 曾报告已向侨委会呈请核准职员任期改为一年[36],故从19届改选开始, 理监事任期改为一年, 理事名额增至15人,监事名额增至7人。[37]
中华教育会的会员分团体和个人两种,1945年开始,例于每年11月12日国父诞辰前征求新会员。据1943年9月的会务报告, 该年度团体会员49,个人会员280名, 但当年离澳回国服务的会员共134人; 1945年, 会员有二百多人。[38-39]1947年11月12日的会员大会, 到会者177人, 据当时的资料, 新旧会员共三百多人, 团体会员分中学和小学两类, 分别有15所和37所[40], 当日团体和会员选票共有313张[29]。1949年11月, 该会团体会员共41个单位, 个人会员323人, 但报导指有相当多属新近加入(团体7个, 个人142人)。当日出席团体会员40, 个人会员175; 1团体会员缺席, 148名个人会员缺席。[41]
该会会员须缴付会费, 据1949年的资料, 中学每学期缴纳会费6元, 小学3元, 个人全年缴纳1元, 另基金1元, 过期未到会缴交, 按会章第21条作退会论, 自行放弃会员资格[42], 但欠缴的情况是存在的, 该会曾有议决于1948年10月21日在澳门的五家报纸刊登广告, 催收会费。[43]
从中华教育会创会时的会章所见, 该会会址暂设于天神巷37号, 据刘羡冰所述, 也就是崇实中学租用的宋氏大屋。由于是借用崇实学校, 她曾用“崇实学校内”五字概括该会早期的会址。[5]283崇实学校在梁彦明遇害前, 全盛时期曾有学生有七百多人, 1942年6月底, 中小两部毕业生便有百多人。[44]1945年11月第23次会员大会, 该会曾议决函请中国国民党澳门支部联同发起召集侨□组织追悼梁彦明先生大会, 并筹集款项以充崇实学校基金。[24]1946年2月, 侨委会周尚处长到访澳门, 周尚于欢迎宴开始前与校长及中华教育会理事座谈, 除于会前向梁彦明烈士默哀, 座谈结束前又推举陈律平、陈道根、朱葆勤、苏无逸、余艳梅等五人为设计委员, 定期与该校校董会和校长召开会议, 期能复兴崇实。[45]报导指1946年春, 该校得钟荣阶资助, 并代为主理, 学生人数由七十多人增至二百多人, 到1948年初学生有四百多人。[46-47]侨教工作在战后是一项重要的党务, 褒奖忠贞是具体工作表现。[48]
崇实学校曾因日久失修致后座全座倒塌, 1947年8月10日该会第9次常务会会议改于国民餐室三楼举行, 讨论事项即包括择地迁移会所, 当时议决暂迁教忠中学内, 至于筹建永久会所的问题, 则议决由张铁军、朱葆勤(教忠中学校长)、陈道根、郭辉堂、吴秋荣五理事为设计委员, 并由朱葆勤召集, 于下次常会提出讨论。[49-50]该校则临时租用龙嵩街77号做校舍。[51]
关于筹建会址一事, 该会于1948年5月16日第五次常委会会议中曾作讨论, 并议决由陈公善和何其伟二人色合用公地后再向政府请求[52-53],并计划于会所成立以后, 增设教职员图书阅读室, 搜集各年级程度教材及参考书籍, 供全澳侨校教员阅读[54]。该会其后于监牢斜巷(即今“东方斜巷”)觅得一处空地, 澳督柯维纳和经济局长罗保答允捐助建费用, 可惜与业权人洽商不果[55-56]。该会其后借用风顺堂圣若瑟中学做为临时会址[57]。
圣若瑟中学于1948年底购得南湾101-103号, 并于1949年3月18日全部迁入, 是否继续借用该校做会址一事, 该会于1949年4月1日第二次理监事联席会议上曾作讨论, 议决去函仍旧借用, 但据3月17日的报导, 实已预告中华教育会会址将附设于新址内[58-59], 现存一张照片,“澳门中华教育会”六个直排大字, 就挂在南湾101—103号新校大门的左侧[60]52。
四、澳门中华教育会的工作方针
中华教育会自成立以后,积极推动文化教育的工作, 从该会的一些会议记录和报告可以反映出来。1940—1950年间澳门中华教育会的工作, 可以抗战胜利前后粗略地分作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工作, 主要集中在澳门教师和学生的救济。[61]1940年8月27日第18次会员大会上有多宗提案, 较重要者有两项: 一为呈请教部明令, 各级学校课程须多量采及孔子圣训为补充教材, 以端士习; 另一为促进图书馆以宏大地方文化。[13]1943年8月27日第21次会员大会, 有数十人出席,该会报告计划处理的工作共四项, 包括: (1)调查会员生活状况, 以便分别请求拨款救济和配给米粮; (2)催速失业教员登记, 以便介绍工作; (3)为学校划一上课时间, 以便教员兼课; (4)征求会员, 以增强该会力量。[62-63]1945年初新学期前, 该会曾为失业教师登记, 以便介绍工作, 报导有二十多人登记。[64]
中华教育会第19届全体理监事于1946年12月1日宣誓就职, 朱葆勤主席代表全体理监事致辞, 即定下三项方针, 综合两篇报导, 其大意为:
(1) 加紧与侨委会之联系, 并协助未立案之学校与侨委会建立联系; (2) 团结澳门教育界同仁, 共同解决教育上的种种困难; (3) 联络澳门各界, 发表对澳门教育事务的意见, 以及发展会务。[65-66]
事实上, 抗战胜利以后, 国民党对于澳门的侨民教育甚为关注, 这些都是国民政府在侨务政策方面的具体表现, 目的是团结侨胞, 宣扬三民主义。中华教育会曾奉命调查服务侨教卓著的人员, 五名常委联名于1946年8月14日向全澳中小学校发出《侨教人员战时服务成绩调查表》[67-68]。国民政府亦曾设法奖励长期服务侨校的教员, 有报导指澳门当日符合领取特种或甲种奖状者, 有林虎文、孔宗周、吴桂华、区朗汉、陈公善、罗致知、吴寄梦、区瑞墀等, 而符合乙种奖状的人甚多。[69]
侨委会侨民教育处处长周尚曾于1946年2月23日到访澳门, 中华教育会理监事于24日即往谒见, 请示日后的侨教问题。[70]26日上午, 在国民党澳支部执委陈律平、粤华中学校长廖荣福, 以及教育会陈道根等人陪同下, 周尚前往视察侨校[71]。2月27日下午, 中华教育会联合各侨校假座东亚八楼八楼欢迎周尚处长莅澳视察教育, 到会者有许伟民专员、党部委员陈律平、工程师周滋泛、苏无逸、教育会理监陈道根、孔宗周、罗致知、林耀坤、何其伟、张铁军、梁惠霖等, 以及二十多家中小学校代表。在欢宴前的座谈会上, 周尚便提及“立案”和“呈报”均须切实遵依手续,并表示会尽力协助,又提出对于“师资”和提倡“国语”,亦须加意实施, 以便普及教育。[45]又侨团和学校曾奉命于3月1日下午到党部开会, 商讨侨民教育。[72]
以第19届理监事的工作为例, 在1947年11月的会员大会上, 主席朱葆勤报告期内收到公文364件, 发出公文2 204件, 侨委会交办文件35件, 当中多为关于侨民教育兴利, 或指导立案问题, 以及一些社会公益和学术比赛等事情。[73]
及至新中国成立以后, 政治顿成敏感议题, 1949年11月13日当天其中一个议案, 即为中华教育会应“脱离国民党关系, 成为无党无派之自由团体”,当日议决,是“该会宗旨向无党无派, 认为无庸再议”[31]。据报导, 中华教育会历届改选, 向例只邀请侨委会或中华总商会派员监选, 均无邀请“澳支部”派员监选[41],以第21届理监事的选举为例,选举(1948年11月12日)和宣誓就职(1948年11月28日)的确均由广东侨务处周炎荔监誓。[74-75]中华教育会于1949年11月30日假座镜湖医院礼堂,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暨第二十二届理监事就职典礼, 并发表《为庆祝中华人共和国诞生敬告全澳教育工作同人书》[76]。中华教育会于1950年4月16日下午五时, 假座圣若瑟中学二楼, 举行理监事联席会议。议决如下事项。
(1) 4月17日至23日期间, 由常务理事陈道根、罗致知、杜岚、黄毓棠、郭信坚等五人会同调查股主任吴秋荣, 访问全澳侨校。(2) 由教育会印特刊一本, 名《澳门新教育》, 以广宣传。由郭信坚、黄毓棠、郭辉堂、林虎文四人任出版委员, 负责编纂工作。(3) 依照广东省人民政府文教厅所定本省各中小学校第二学期暂行校历, 其放假日期, 与上学期有所改变者, 该校历业经印送多校遵照办理, 惟有等学校因循以往习惯, 不少对新校历之放假日期有所遗忘, 兹为提高警惕, 决定于所定放假日之十天或一周以前, 由会发函通知, 以便划一办理。[77]
在新的形势下, 中华教育会仍然秉持着推动澳门教育的工作, 配合祖国的教育发展。
五、推动华侨教育
国民政府时期, 中华教育会作为澳门和内地的桥梁, 在推动华侨教育方面, 肩负着重要的角色。如调查澳门的侨校状况[78], 办理侨校立案手续, 均由中华教育会审查存案, 侨校每学期呈报表册, 概由中华教育会审核转呈, 未有依期办妥者, 亦经中华教育会催促。[79]至如国民政府教育部的法令, 如“补习学校”立案的规程等, 也是经由中华教育会在报上刊发的。[80]
抗战时期, 中华教育会积极联合澳门的侨团, 策动救国工作, 包括推销公债, 献金义卖及募捐等。据梁彦明所述,该会承办由国民政府委办的活动,包括推进国语运动、选举国大代表, 以及选派参加南洋侨校教职员讲学会等。[6]梁彦明遇害前, 该会要求政府廉价配米给全澳教师, 也是中华教育会的莫大功绩。
(一)推行国语运动
关于推进国语运动一事, 并不限于澳门, 应为“教育部港九澳国语讲习班”, 讲习班由中国文化协进会主办。据《港九澳国语学校名册》(1941年7月)所见, 三地私立国语学校共18所, 澳门只有一家“达用国语讲习所”, 主持人为关玉书, 教员有张德良和苏无逸, 学员57人。[81]中华教育会承教育部专员周尚委托办理, 曾于1941年2月23日通函各学校, 并附章程及报名表格。[82]中华教育会于1941年曾办过四期师范班, 中小学教师共四百多人参加。部分学员于毕业后更曾组织同学会, 举办国语比赛。1942年该会续办师资班, 4月6日开班, 借崇实中学为校舍, 聘李瘦芝任教授, 学员须缴交讲义费一元, 完成者可获发毕业证书。[83]
中华教育会于1947年举办第四届师资班, 定名为“澳门中华教育会国语师资班”,宗旨是“协助我国政府推进国语运动, 训练国语师资, 促进国语教学为宗旨”。是届名额50人, 在职教师均由校长保送入读, 1947年3月3日开课, 每周授课六小时, 逢一三五下午七时半至九时上课, 地点借同善堂三楼义学课室。全期三月毕业, 成绩及格者可获毕业证书, 由中华教育会呈请侨务委员会验印后发给, 中途退学又或缺席超过全期授课时数五分之一, 不得参与考试。全期学费葡币三元, 讲义费五角, 书籍自备, 教师为陈日华和黄耀枢。[84-85]
澳门立案的中小学校, 于1946年8月曾接中央侨务委员会训令, 须即遵照政府规定, 实行以国语教授, 一切集会应采用国语行之。然而, 由于习惯和师资问题, 未能实行, 当时全澳教育界曾会商, 并请求侨务委员会核示。[86]
(二)从民众识字班到民众学校
1945年6月中华教育会曾筹办民众识字班, 分东西两区开设校舍, 一设在下环街达明学校, 一设在望德堂的公教学校。凡年龄在16岁以上, 即可报名入学, 费用全免, 每日下午六时至七时上课。当时每校约有四十人, 为求更积极扫除文盲, 曾计划在「新街市」增设校舍。[87-88]民众识字班只设黑板教授, 每学期定为三个月, 因第一期成绩理想, 故第二期于9月续办。[89]
1946年8月2日, 国民党港澳总支部主任委员李大超抵澳, 4日下午在党支部召开座谈会。在训词中, 李大超提出教育问题, 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方面, 在“学校教育”方面, 应促进各级学校的健全发展, 让适龄学童接受教育, 在“社会教育”方面, 民众不但知识有限, 且大多不识字, 故据他的观察, 澳门有从速组织“民众教育馆”的必要。[90-91]
关于民众学校, 中华教育会曾奉侨务委员会令筹办, 但此事最终也许没办成。事缘侨委会鉴于海外各地华侨文化低落, 为求普及教育, 计划建立华侨民众学校30所, 免费教授失学青年, 澳门则定设立一所。[92]然而, 澳门侨校碍于环境, 致法令未能执行, 其后曾尝试征求一中学办理。查该会第20届理监事于1948年10月19日召开第10次常务会议, 即讨论奉侨委会来电, 着即选择优良侨校一所, 附设众学校, 以救济文盲事宜。[93]第21届理监事于1948年11月12日选出, 即议定就职后商办“民众学校”事宜。[94]11月21日理监事会议上, 讨论侨委会训令着就地筹措经费举办民众学校一事, 认为事属救济文盲善举, 拟向澳门公共救济总会方面请求拨款资助。[95]然而, 办理民众学校一事进展缓慢, 侨委会拨款购置的百多本教材, 于1949年初经南京世界书局寄达, 该校仍未有成立, 侨委会曾饬令中华教育会迅速办理[96],中华教育会其后择定中正中学作为校址[97]。中正中学于1948年秋季成立, 教忠中学校长朱葆勤将学校结束后, 校舍及用具全部让与中正中学, 而他本人亦获聘为校长[98], 但该校于1949年初曾卷入校址的租务纠纷, 报导指涉及承租人未经业主同意下将物业分租[99],1949年9月9日开学礼当日, 校长突宣布学校停办, 原因是业主收回校址。[100]
(三)筹办侨立图书馆
中华教育会于1940年8月27日的会员大会上已有设立图书馆之议。1942年秋在庆祝孔圣诞大会中, 范朗西倡议建立公共图书馆, 由中华教育会负责筹备。当时, 范朗西是圣罗撒中学的教员[101], 筹设图书馆的提案, 在1944年8月的第22次会员大会上亦曾讨论, 该会于9月即发函邀约二十多位社会贤达共同协助办理, 当时全澳校长均愿响应捐书运动。查澳门当时只有设在市政厅内之贾梅士图书馆, 并无供华人阅读的公共图书馆。[20,102-103]
1945年12月7日, 中华教育会第18届理监事召开特别联席会议, 商议筹备建筑阖澳华侨图书馆事宜, 决定举办元旦售花和港澳乒乓球埠际赛, 以筹募经费。该会并以第18届理监事为筹备委员, 邀请全澳校长及社会名流, 报界记者为顾问。筹备会分总务、文书、财务、筹募、宣传、交际、稽核七组办理。[104]该会于12月16日假新马路美国楼大餐室三楼招待新闻界, 简介筹建图馆旨在促进文化事业, 鼓励阅读, 至于馆址及图书等须经费约八万元。会上, 报界的陈大白建议“全澳学生捐一元运动”, 以及“捐书运动”等办法[105]。
乒乓球联欢赛于1945年12月25—27日晚假利宵健身室举行举行[106],至于元旦卖花筹款的安排, 因“阖澳华侨庆祝中华民国开国纪念暨三十五年元旦筹备委员会”也定于元旦卖花慰劳有功将士而改于1946年2月25日童军创始纪念日举行[107]。卖花所得折合葡币1 683.6元, 扣除支出后, 实得葡币1 411.6元, 又乒乓球义赛得858.5元, 故前后筹得基金共2 270.1元。[108]
筹建华侨图书馆一事其后扩大, 由中国国民党支部召集各社团各学校代表商讨, 联合各侨团筹建纪念林卓夫、梁彦明两烈士图书馆, 并推定23人负责起草章程。[109]此事其后于中华教育会第四次理监事常务会议上议决追认[110]。澳门侨立图书馆筹建委员会于1946年3月26日召开第二次会议, 推定图书馆筹建会常务委员及各组委员名单, 会上并议决将所募得款项存放广东银行, 并定每月第二周星期六下午三时开会, 定三个月为筹委会的工作期限。[111]筹建图书馆最终或未有成事, 筹委会于1946年12月9日在党部会议厅召开第8次会议, 报告现存捐款为葡币2 298.1元, 因向各界洽借地方成立小规模图书馆未果, 自行筹建亦难, 故建议将捐款存放于广记银号, 开立一年定期存欵户口生息, 日后再商办理[112]。该笔捐款其后也许仍存放于广东省银行, 筹委会于1948年1月9日召开第9次会议, 认为馆址设立问题, 应从速果断, 并推党澳支部、青年团、商会、教育会、妇女会等负责洽商。[113]
(四)推动澳门的师范教育
澳门的师范教育, 肇始于抗战时期从广州迁澳的执信、洁芳、协和、南海联中等校。中华教育会鉴于澳门侨校师资缺乏, 1948年5月16日第五次常委会会议曾作讨论, 议决向侨委会请求准许私立学校增办师范科, 培养师范人材。[53]设置师范科的呈请获侨委会核准。中华教育会于1948年7月7日收到侨委会教导字第729号代电, 照准办理, 但有三项规定:(1)附设各该科之中学, 应为该区立案中学中规模较大, 设备充实, 师资健全之中学为宜, 并应将附设之中学名称, 及设科计划报会备查。(2) 教育系专业性质, 于招收新生时, 除应对入学资格加以注意外, 并宜以志愿从事国民教育工作者为合格。(3) 关于各该科教学科目及主持人, 应分别遵照特别师范科或简易师范科暂行办法规定斟酌办理之。[114]
中华教育会理事会于7月20日通函各校。这是一项相当重要的举措, 澳门圣若瑟中学就是接到中华教育会的通知, 遵令添招“简易师范科”[115]52, 该校的师范课程延续至今, 为澳门培育不少教师。
六、小结
澳门的教育事业, 因抗日战争爆发, 大量人口涌入澳门而出现过短暂的蓬勃发展, 但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 又顿时陷入困境。澳门中华教育会与本地的教师和学生共渡过时艰, 该会理事梁彦明更因其活动而遇刺身亡。就该会救济学生和教师的工作, 以及该会在澳葡政府管理侨校时的角色, 笔者已另文论述[61,116], 故本文侧重于该会在澳门推动文教事业方面。刘紫垣在抗战胜利后的第一次教师节的特刊上, 曾撰文对澳门中华教育会寄予厚望, 其中提及该会:
自成立以来历二十余载, 关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与及过去救国工作, 固已表现相当成绩, 唯当此我国胜利, 从事建设之伟大时期, 澳门教育会之工作, 发展教育, 研究科学, 发明新智, 以应需要, 则其贡献于社会国家尤为重大……澳门教育会会所之筹建, 澳门图书馆之筹立, 平民义学与工读夜学之筹设, 与夫各种社会教育之筹□, 久已苦心孤诣, 积极筹划, 其所以当未见诸实行者, 盖关于经济问题未能解决耳。自今而后, 唯有群策群力, 急起直追, 负艰巨之责任, 尽最大之努力, 以求实现计划而达成功之目的, 不但澳门教育会之光, 实则澳门华侨之荣也。[117]
借用这段文字作结, 是因为它大致综述了该会的贡献, 但某些于当时尚待完成的工作, 最根本的还是经济的原因。中华教育会成立于民国时期, 属民间社团, 其工作纯为义务性质。20世纪40—50年代, 当时的国民政府并无在澳门设立领事, 故该会作为侨校的代表, 担当着重要的桥梁角色。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 该会承办多项重要的活动,借着该会于20世纪40—50年间活动的具体细节, 当可彰显该会在澳门教育发展上的特殊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羡冰. 澳门中华教育会的诞生[J]. 岭南文史, 1995(4): 63-64.
[2] 中华教育会史志[N]. 大众报, 1949-11-13.
[3] 何翼云, 黎子云. 澳门游览指南[R]. 澳门, 1939.
[4] 第140号A札: 批准澳门教育会章程[M]. 澳门宪报, 1923(5), 1923-08-04, 72-74.
[5] 刘羡冰. 澳门教育史[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6] 教育部关于澳门中华教育会呈设澳门分会案. 第二历史档案馆澳门地区档案史料选编, 282/1941/五/13453/35J-182/398.
[7] 中华教育会昨举行, 廿届理监事就职礼[N]. 市民日报, 1947-12-22.
[8] 余俊贤赴澳视察侨教[N]. 大公报(香港), 1941-07-15.
[9] 教育部关于核发澳门地区中小学校补助经费的函电. 第二历史档案馆澳门地区档案史料选编, 281/1940-1943/五/13345/35J-182/304.
[10] 中华教育会教部批准立案[N]. 华侨报, 1946-03-01.
[11] 党支部教育会昨联合公祭梁烈士[N]. 市民日报, 1946-12-30.
[12] Anuário de Macau-Ano de 1927. Rpt. Macau: Kazumbi Multimedia, 2000.
[13] 澳门教育会改选理事梁彦明等当选[N]. 大公报(香港), 1940-08-31.
[14] 澳教育会新理监事就职[N]. 大公报(香港), 1940-09-07.
[15] “八二七”中华教育会庆祝孔圣诞教师节[N]. 华侨报, 1942-08-24.
[16] 本澳教育会理监事任期满, 澳督谕暂缓改选[N]. 大众报, 1943-08-10.
[17] 教育会日间召开会员大会[N]. 华侨报, 1944-08-04.
[18] 教育会特别会决议要案[N]. 大众报, 1944-08-10.
[19] 教育会庆祝教师节, 同时举行会员大会[N]. 大众报, 1944-08-29.
[20] 中华教育会积极筹设华侨图书馆[N]. 西南日报, 1944-08-29.
[21] 中华教育会常会商讨改选事宜[N]. 华侨报, 1945-11-02.
[22] 教育会本届理监事日间举行座谈会[N]. 市民日报, 1945-11-17.
[23] 中华教育会昨选出下届理监事[N]. 市民日报, 1945-11-13.
[24] 中华教育会选出新任理监事[N]. 华侨报, 1945-11-13.
[25] 中华教育会互选职员[N]. 大众报, 1945-12-02.
[26] 中华教育会昨午举行会员大会[N]. 华侨报, 1946-11-13.
[27] 中华教育会理事互选[N]. 华侨报, 1946-11-23 .
[28] 教育会监事互选结果[N]. 大众报, 1946-11-30.
[29] 澳门中华教育会昨改选理监事[N]. 市民日报, 1947-11-13.
[30] 中华教育会本届理监事今日宣誓就职[N]. 华侨报, 1948-11-28.
[31] 教育会会员大会讨论提案八件[N]. 大众报, 1949-11-14.
[32] 中华教育会发动全澳侨校捐振难胞[N]. 华侨报, 1946-04-24.
[33] 教育会昨第二次常会纪录[N].市民日报, 1948-01-12.
[34] 教育会年会很热闹, 政治问题引起剧烈争辩[N]. 华侨报, 1949-11-14.
[35] 今天教育会选举理监事[N]. 世界日报, 1949-11-13.
[36] 教育会原有会员多离埠, 从新整理会员会籍[N]. 大众报, 1946.10.22.
[37] 中华教育会今午假座商会举行第廿四次会员大会[N]. 华侨报, 1946-11-12.
[38] 教育会本年度会务报告, 停办学校共有二十五间[N]. 华侨报, 1943-09-01.
[39] 中华教育会签发会证[N]. 西南日报, 1945-04-27.
[40] 澳门中华教育会定期开会员大会[N]. 市民日报, 1947-11-10.
[41] 中华教育会昨日选举情形[N]. 大众报, 1949-11-14.
[42] 教育会征求新会员[N]. 市民日报, 1949.10.25.
[43] 中华教育会总理诞辰改选[N]. 华侨报, 1948.10.21.
[44] 崇实中学毕业志盛[N]. 华侨报, 1942-07-01.
[45] 中华教育会联合侨校欢迎周处长[N]. 市民日报, 1946-02-28.
[46] 教育消息[N]. 华侨报, 1946-08-12.
[47] 崇实员生纪念革命先烈[N]. 市民日报, 1948-03-30.
[48] 周尚. 战后两年来的中国侨民教育.[J]. 中华教育界(复刊), 1948, 2(1): 53-59.
[49] 巴掌围崇实学校后座倒塌幸无伤人[N]. 市民日报, 1947-08-09.
[50] 教育会筹备庆祝孔圣诞及教师节[N]. 华侨报, 1947-08-12.
[51] 崇实学校租得校舍, 秋季开课不致受影响[N]. 市民日报, 1947-08-10.
[52] 中华教育会请示侨委会, 私立学校增办师范科[N]. 华侨报, 1948-05-17.
[53] 教育会呈请侨委会, 准澳侨校增设师范科, 请澳政府拨地段建会址[N]. 市民日报, 1948-05-17.
[54] 中华教育会筹建会址[N]. 华侨报, 1948-05-23.
[55] 筹建教育会会所[N]. 市民日报, 1948-05-29.
[56] 教师节教育会筹备庆祝[N]. 华侨报, 1948-08-16.
[57] 世界出版社. 澳门中华教育会史略[M]//澳门今日之侨运. 澳门: 澳门世界出版社编印, 1948: 19.
[58] 教育会迁址后, 昨开联席会议[N]. 大众报, 1949-04-02.
[59] 圣若瑟中学十八周年校庆[N]. 大众报, 1949-03-17.
[60] 澳门中华教育会八十五周年会庆特刊1920-2005[M]. 澳门: 澳门中华教育会, 2006: 52.
[61] 郑振伟. 1941-1945年间澳门教育界对教师和学生的救济工作[J]. 民国档案, 2013(113): 134-141.
[62] 庆祝孔圣诞暨教师节[N]. 大众报, 1943-08-28.
[63] 中华教育会调查会员生活[N]. 大众报, 1943-09-04.
[64] 失业教师本年突增加, 教育会向社会呼吁救济[N]. 西南日报, 1945-01-30.
[65] 中华教育会十九届理监事昨日宣誓就职[N]. 世界日报, 1946-12-02.
[66] 教育会理监事昨行宣誓就职礼[N]. 大众报, 1946-12-02.
[67] 教育会奉令调查服务侨教卓著成绩人员[N]. 世界日报, 1946-08-15.
[68] 中华教育会启事[N]. 华侨报, 1946-08-20.
[69] 侨务委员会奖励海外教育从业员[N]. 大众报, 1948-01-24.
[70] 中华教育会准备欢迎周尚[N]. 华侨报, 1946-02-25.
[71] 周处长昨日视察侨校[N]. 华侨报, 1946-02-27.
[72] 全澳中小学校今日欢迎周处长[N]. 市民日报, 1946-03-01.
[73] 澳门中华教育会昨改选理监事[N]. 市民日报, 1947-11-13.
[74] 中华教育会选出下届理监事[N]. 市民日报, 1948-11-13.
[75] 中华教育会第廿一届理监事昨日行就职礼[N]. 世界日报, 1948-11-29.
[76] 华侨报, 1949-12-01.
[77] 中华教育会理监事联席会议[N]. 华侨报, 1950-04-17.
[78] 侨委会电教育会调查侨校状况[N]. 世界日报, 1946-12-14.
[79] 侨澳中小学校学期报告表[N]. 华侨报, 1948-03-07.
[80] 中华教育会颁布补习学校立案法[N]. 大众报, 1948-05-15.
[81] 周尚呈请拨补国语讲习班经费及教育部的复函指令. 第二历史档案馆澳门地区档案史料选编, 246/1941.7-12/五/12307/35J-180/226.
[82] 周尚呈报办理港九澳国语讲习班情形请聘用李瘦芝顾卡白二人视察指导及教育部的签令. 第二历史档案馆澳门地区档案史料选编, 244/1941.4-6/五/12307/35J-180/198.
[83] 教育会续办国语师资班[N]. 华侨报, 1942-04-03.
[84] 中华教育会举办国语师资班[N]. 市民日报, 1947-02-22.
[85] 中华教育会国语师资班招学员[N]. 世界日报, 1947-02-22.
[86] 侨委会训令侨校采用国语教授[N]. 华侨报, 1946-09-26.
[87] 中华教育会主办国语国术识字班[N]. 大众报, 1945-06-09.
[88] 积极扫除文盲份子[N]. 西南日报, 1945-06-17.
[89] 民众识字班继续招生[N]. 市民日报, 1945-08-06.
[90] 本澳各界侨胞欢宴李主委大超盛况[N]. 世界日报, 1946-08-05.
[91] 党部座谈会, 李主委训词原文(续完)[N]. 华侨报, 1946-08-06.
[92] 中华教育会办民众学校[N]. 大众报, 1949-02-13.
[93] 教育会征求校址筹办民众学校[N]. 世界日报, 1948-10-21.
[94] 中华教育会筹办民众义校[N]. 华侨报, 1948-11-14.
[95] 教育会商讨筹办民众夜学[N]. 华侨报, 1948-11-22.
[96] 中华教育会拟于最近成立民众学校[N]. 世界日报, 1949-02-04.
[97] 中正附设民众学校[N]. 大众报, 1949-02-17.
[98] 中正学校校董会议[N]. 华侨报, 1948-09-06.
[99] 中正中学校长禀呈法院存租[N]. 大众报, 1949-02-13.
[100] 中正中学停办原因[N]. 市民日报, 1949-09-13.
[101] 有人倡议建公共图书馆[N]. 华侨报, 1942-08-29.
[102] 教育会聘请顾问聘函今日发出[N]. 西南日报, 1944-09-28.
[103] 筹建图书馆捐书运动[N]. 西南日报, 1944-12-15.
[104] 教育会筹建图书馆[N]. 市民日报, 1945-12-11.
[105] 教育会理监事昨招待新闻界[N]. 市民日报, 1945-12-17.
[106] 乒乓义赛今晚举行[N]. 华侨报, 1945-12-25.
[107] 中华教育会定童军节卖花筹款[N]. 华侨报, 1946-02-22.
[108] 中华教育会卖花成绩尚好[N]. 华侨报, 1946-03-01.
[109] 华侨图书馆扩大组织[N]. 市民日报, 1946-03-02.
[110] 教育会理监事开第四次常会[N]. 华侨报, 1946-03-14.
[111] 图书馆筹建书推定职员[N]. 华侨报, 1946-03-27.
[112] 筹建侨立图书馆暂难实现[N]. 华侨报, 1946-12-10.
[113] 侨立图书馆筹委会议决从速成立小规模图书馆[N]. 华侨报, 1948-01-10.
[114] 侨委会复函教育会[N]. 市民日报, 1948-07-23.
[115] 本校增设师范科的经过[M]. 七十五年雅歌声: 校史述析. 澳门: 澳门圣若瑟教区中学, 2006.
[116] 1940—1950年的澳门教育——澳门私立学校的管理[J]. 教育史研究, 2013(100): 61-69.
[117] 刘紫垣. 对于澳门教育会发展之意见[N]. 市民日报, 1946-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