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在纵隔肿瘤诊断和治疗上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14-06-20谢占强程可洛
谢占强?程可洛
【摘要】 目的 观察对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诊治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为纵隔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本院胸外科收治的86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各43例。微创组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 常规组是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创组共出现并发症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30%, 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7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9.5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微创、便捷、疗效好且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开胸手术;纵隔肿瘤
纵隔内包含较多的重要器官和神经组织, 容易发生多种组织来源性肿瘤, 其中神经源性肿瘤、胸腺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3种纵隔肿瘤, 约占所有纵隔肿瘤的60%~83%[1]。纵隔肿瘤前期多无显著临床症状, 常规胸片可见纵隔异常, 此时应进一步检查确诊[2]。纵隔肿瘤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规的开胸手术具有较多缺陷,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为探究该方法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86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本院胸外科收治的86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各43例。微创组中男23例, 女20例, 年龄18~72岁, 平均(35.5±9.4)岁, 其中前纵隔27例, 后纵隔16例;常规组中男25例, 女性18例, 年龄18~78岁, 平均(38.8±8.9)岁, 其中前纵隔28例, 右侧15例。全部患者术前均经胸部X线及胸部CT检查确诊无其他干扰性疾病, 临床多表现为突发胸痛、胸闷、咳嗽等。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患病部位、临床表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很好的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微创组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 常规组是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方法为:患者全麻, 给予双腔气管插管, 健侧单肺通气。前纵隔患者取斜卧位, 术侧抬高20°~30°, 术侧上臂上举固定于头架;后纵隔患者取常规侧卧位。根据患者肿瘤部位选择切口位置, 胸腔镜比肿瘤所处位置高或略低1~2个肋间, 切口大小在1.5 cm左右, 置入胸腔镜观察病变部位, 并根据病情再做2~6 cm切口完成手术[3]。
1. 3 疗效观察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术后微创组共出现并发症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30%, 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7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9.5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因为纵隔内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存在, 纵隔肿瘤是肿瘤类型最复杂的病变, 各种肿瘤和囊肿的发病率也随年龄的变化各异, 儿童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较高, 而成人中胸腺瘤的发病最高;各种肿瘤的发病也随部位的变化各异, 前纵隔中胸腺瘤发病较高, 中纵隔中心包囊肿发病率较高, 而后纵隔中是神经源性肿瘤较多[4, 5]。
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上, 对于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多以放疗或化疗治疗, 而对于大多数患者还是行外科治疗, 即使一些无症状的良性肿瘤, 若患者无手术禁忌证, 也多会选择手术切除[6]。且多数纵隔肿瘤的影像学和临床诊断多不能明确病理类型, 需要手术明确诊断。
本研究86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 其中分为电视胸腔镜治疗的微创组和常规开胸手术的常规组。从本研究结果来看,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术后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9.5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了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优越性。
常规的开胸手术手术创伤大, 胸骨正中切口或侧胸进路均需切断较多的肌肉、神经、骨骼等组织, 并尽可能的撑开, 对患者身体损伤严重, 增大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延缓了患者的恢复, 且长期的置管引流会大大影响患者生活, 增大患者痛苦[7]。
作者认为:对纵隔肿瘤的手术治疗, 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类型, 要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 尽可能减少创伤, 利于患者的恢复[8]。开胸术创伤大, 对患者伤害必然较大, 也加大了各种感染和其他器官或组织异常的发生。而电视胸腔镜技术既保证了良好的手术视野, 又具有微创的优势, 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优先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世军,郭伟.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35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8):58-59.
[2] 李国锋,王正,王光锁,等.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的电视胸腔镜治疗.现代医院, 2012,12(10):54-55.
[3] 张位星,黄日茂,何争鸣,等.电视胸腔镜的临床应用.中国内镜杂志, 2002,8(8):6-7,10.
[4] 张业强,晏大学,陈娟,等.单操作孔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临床外科杂志, 2012,20(12):885-886.
[5] 柳常青,徐美清,郭明发,等.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54例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13(8):683-684,688.
[6] 王贵刚,陈椿,郑炜,等.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75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13(7):581-583.
[7] 孟宪鹏,刘战国,孙毅,等.电视胸腔镜的手术并发症的分析与对策.黑龙江医药, 2013,3(6):1081-1083.
[8] 金将,朱成楚,陈保富,等.前纵隔肿瘤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现代实用医学, 2009,21(9):956-957.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对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诊治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为纵隔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本院胸外科收治的86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各43例。微创组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 常规组是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创组共出现并发症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30%, 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7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9.5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微创、便捷、疗效好且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开胸手术;纵隔肿瘤
纵隔内包含较多的重要器官和神经组织, 容易发生多种组织来源性肿瘤, 其中神经源性肿瘤、胸腺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3种纵隔肿瘤, 约占所有纵隔肿瘤的60%~83%[1]。纵隔肿瘤前期多无显著临床症状, 常规胸片可见纵隔异常, 此时应进一步检查确诊[2]。纵隔肿瘤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规的开胸手术具有较多缺陷,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为探究该方法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86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本院胸外科收治的86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各43例。微创组中男23例, 女20例, 年龄18~72岁, 平均(35.5±9.4)岁, 其中前纵隔27例, 后纵隔16例;常规组中男25例, 女性18例, 年龄18~78岁, 平均(38.8±8.9)岁, 其中前纵隔28例, 右侧15例。全部患者术前均经胸部X线及胸部CT检查确诊无其他干扰性疾病, 临床多表现为突发胸痛、胸闷、咳嗽等。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患病部位、临床表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很好的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微创组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 常规组是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方法为:患者全麻, 给予双腔气管插管, 健侧单肺通气。前纵隔患者取斜卧位, 术侧抬高20°~30°, 术侧上臂上举固定于头架;后纵隔患者取常规侧卧位。根据患者肿瘤部位选择切口位置, 胸腔镜比肿瘤所处位置高或略低1~2个肋间, 切口大小在1.5 cm左右, 置入胸腔镜观察病变部位, 并根据病情再做2~6 cm切口完成手术[3]。
1. 3 疗效观察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术后微创组共出现并发症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30%, 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7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9.5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因为纵隔内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存在, 纵隔肿瘤是肿瘤类型最复杂的病变, 各种肿瘤和囊肿的发病率也随年龄的变化各异, 儿童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较高, 而成人中胸腺瘤的发病最高;各种肿瘤的发病也随部位的变化各异, 前纵隔中胸腺瘤发病较高, 中纵隔中心包囊肿发病率较高, 而后纵隔中是神经源性肿瘤较多[4, 5]。
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上, 对于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多以放疗或化疗治疗, 而对于大多数患者还是行外科治疗, 即使一些无症状的良性肿瘤, 若患者无手术禁忌证, 也多会选择手术切除[6]。且多数纵隔肿瘤的影像学和临床诊断多不能明确病理类型, 需要手术明确诊断。
本研究86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 其中分为电视胸腔镜治疗的微创组和常规开胸手术的常规组。从本研究结果来看,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术后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9.5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了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优越性。
常规的开胸手术手术创伤大, 胸骨正中切口或侧胸进路均需切断较多的肌肉、神经、骨骼等组织, 并尽可能的撑开, 对患者身体损伤严重, 增大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延缓了患者的恢复, 且长期的置管引流会大大影响患者生活, 增大患者痛苦[7]。
作者认为:对纵隔肿瘤的手术治疗, 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类型, 要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 尽可能减少创伤, 利于患者的恢复[8]。开胸术创伤大, 对患者伤害必然较大, 也加大了各种感染和其他器官或组织异常的发生。而电视胸腔镜技术既保证了良好的手术视野, 又具有微创的优势, 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优先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世军,郭伟.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35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8):58-59.
[2] 李国锋,王正,王光锁,等.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的电视胸腔镜治疗.现代医院, 2012,12(10):54-55.
[3] 张位星,黄日茂,何争鸣,等.电视胸腔镜的临床应用.中国内镜杂志, 2002,8(8):6-7,10.
[4] 张业强,晏大学,陈娟,等.单操作孔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临床外科杂志, 2012,20(12):885-886.
[5] 柳常青,徐美清,郭明发,等.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54例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13(8):683-684,688.
[6] 王贵刚,陈椿,郑炜,等.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75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13(7):581-583.
[7] 孟宪鹏,刘战国,孙毅,等.电视胸腔镜的手术并发症的分析与对策.黑龙江医药, 2013,3(6):1081-1083.
[8] 金将,朱成楚,陈保富,等.前纵隔肿瘤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现代实用医学, 2009,21(9):956-957.endprint
【摘要】 目的 观察对比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诊治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为纵隔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本院胸外科收治的86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各43例。微创组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 常规组是常规开胸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创组共出现并发症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30%, 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7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9.5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微创、便捷、疗效好且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开胸手术;纵隔肿瘤
纵隔内包含较多的重要器官和神经组织, 容易发生多种组织来源性肿瘤, 其中神经源性肿瘤、胸腺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是最常见的3种纵隔肿瘤, 约占所有纵隔肿瘤的60%~83%[1]。纵隔肿瘤前期多无显著临床症状, 常规胸片可见纵隔异常, 此时应进一步检查确诊[2]。纵隔肿瘤的治疗多以手术治疗为主,常规的开胸手术具有较多缺陷,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为探究该方法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择本院收治的86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本院胸外科收治的86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 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常规组各43例。微创组中男23例, 女20例, 年龄18~72岁, 平均(35.5±9.4)岁, 其中前纵隔27例, 后纵隔16例;常规组中男25例, 女性18例, 年龄18~78岁, 平均(38.8±8.9)岁, 其中前纵隔28例, 右侧15例。全部患者术前均经胸部X线及胸部CT检查确诊无其他干扰性疾病, 临床多表现为突发胸痛、胸闷、咳嗽等。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患病部位、临床表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很好的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微创组是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 常规组是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方法为:患者全麻, 给予双腔气管插管, 健侧单肺通气。前纵隔患者取斜卧位, 术侧抬高20°~30°, 术侧上臂上举固定于头架;后纵隔患者取常规侧卧位。根据患者肿瘤部位选择切口位置, 胸腔镜比肿瘤所处位置高或略低1~2个肋间, 切口大小在1.5 cm左右, 置入胸腔镜观察病变部位, 并根据病情再做2~6 cm切口完成手术[3]。
1. 3 疗效观察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比较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术后微创组共出现并发症4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9.30%, 对照组共出现并发症17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9.5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因为纵隔内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存在, 纵隔肿瘤是肿瘤类型最复杂的病变, 各种肿瘤和囊肿的发病率也随年龄的变化各异, 儿童中神经源性肿瘤的发病率较高, 而成人中胸腺瘤的发病最高;各种肿瘤的发病也随部位的变化各异, 前纵隔中胸腺瘤发病较高, 中纵隔中心包囊肿发病率较高, 而后纵隔中是神经源性肿瘤较多[4, 5]。
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上, 对于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治疗多以放疗或化疗治疗, 而对于大多数患者还是行外科治疗, 即使一些无症状的良性肿瘤, 若患者无手术禁忌证, 也多会选择手术切除[6]。且多数纵隔肿瘤的影像学和临床诊断多不能明确病理类型, 需要手术明确诊断。
本研究86例患者全部行手术治疗, 其中分为电视胸腔镜治疗的微创组和常规开胸手术的常规组。从本研究结果来看,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术后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9.5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了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优越性。
常规的开胸手术手术创伤大, 胸骨正中切口或侧胸进路均需切断较多的肌肉、神经、骨骼等组织, 并尽可能的撑开, 对患者身体损伤严重, 增大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延缓了患者的恢复, 且长期的置管引流会大大影响患者生活, 增大患者痛苦[7]。
作者认为:对纵隔肿瘤的手术治疗, 要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术类型, 要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同时, 尽可能减少创伤, 利于患者的恢复[8]。开胸术创伤大, 对患者伤害必然较大, 也加大了各种感染和其他器官或组织异常的发生。而电视胸腔镜技术既保证了良好的手术视野, 又具有微创的优势, 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优先选择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世军,郭伟.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35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7(8):58-59.
[2] 李国锋,王正,王光锁,等.神经源性纵隔肿瘤的电视胸腔镜治疗.现代医院, 2012,12(10):54-55.
[3] 张位星,黄日茂,何争鸣,等.电视胸腔镜的临床应用.中国内镜杂志, 2002,8(8):6-7,10.
[4] 张业强,晏大学,陈娟,等.单操作孔胸腔镜在纵隔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临床外科杂志, 2012,20(12):885-886.
[5] 柳常青,徐美清,郭明发,等.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手术54例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13(8):683-684,688.
[6] 王贵刚,陈椿,郑炜,等.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腺瘤75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13(7):581-583.
[7] 孟宪鹏,刘战国,孙毅,等.电视胸腔镜的手术并发症的分析与对策.黑龙江医药, 2013,3(6):1081-1083.
[8] 金将,朱成楚,陈保富,等.前纵隔肿瘤的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现代实用医学, 2009,21(9):956-95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