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观
2014-06-20林静
林静
摘 要 当“青年”一词更多地作为一种贬义词出现在各大报刊杂志、网络媒体的曝光栏里,端正正确的青年观实属迫在眉睫。而塑造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年观,需要高等院校、社会、青年自身三方形成合力,才能为一种价值观念培育滋长的空间。在此过程中,学院应从辅导员和自身管理制度入手;对于社会来说,发酵价值导向正确的舆情正是丹纳所谓的“时代气候”,而鉴于青年自身而言,理想信念不该外浮于形,而是深刻于内。
关键词 青年观 高校 社会思潮 大学生自身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On the Concept of Yout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ra
LIN Jing
(Zhe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Abstract When the term "youth" as a derogatory term more appear in major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online media exposure column, correct the correct view of youth is imminent. The youth under the concept of shaping a new era background, need universities, community, youth itself tripartite concerted efforts to foster the growth of the space for a values. In this process, college counselors and their own management system should start; For society, the fermentation of public opinion is the correct value-oriented Danner called "the era of climate", and given the youth themselves, ideals and beliefs should not be floating outside in shape, but deep within.
Key words concept of youth; college; social thought;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1 新时代的青年观内涵
1.1 青年观现状分析
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员文章,认为“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原本应该朝气蓬勃的年轻一代已经提前衰老,变得暮气沉沉。在校园里,也不再随处可见在草坪上朗读的莘莘学子,图书馆中也难寻以阅读为乐的爱书少年,取而代之的是沉迷于网络整日不迈出寝室大门的游戏玩家。当各大高校中,大学生们因跑步而猝死的新闻接二连三现于报端,不仅社会阶层,就连学生家长也质疑,自己的孩子在大学前还好好的,缘何一进高校体质就会如此孱弱。当代大学生正面临精神与身体上的双重衰老。
另一方面,对于年轻人的不信任态度遍及整个社会阶层。当“80后”崛起于社会时,其特质中的自我、特立独行为人侧目,因而便成了首批拥有以年代为命名方式的被贴标签一代。随着“我爸爸是李刚”、“郭美美”等类似事件的频发,认为“90后”脑残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
在整个社会思潮中,对于青年观的理解有失偏颇,曾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已被打破神话的光环,而从高等教育中对青年的定位从过去培养精英分子到现在优秀市民的转变,也能看出在大历史背景中,青年观也随着改革开放,在经受时代浪潮的洗濯。
1.2 新时代中的青年观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传统儒家道德对青年的要求,而传统价值标准伴随着历史发展已渐式微,对于新时代来说,“正能量”是最近在媒体上出现的高频词汇,其含义之一则正是昂扬积极、朝气蓬勃的人生态度。从某个角度来讲,“正能量”正是对传统价值体系的通俗替换。对于青年来说,满含“正能量”是此阶段年龄的题中应有之意。学习好、思想好、工作好、纪律好、作风好此“五好”提法,虽为新时代青年所嗤之以鼻,却是通俗又久经实践考验的最为端正的青年观。“我做高富帅,高在学识,富在精神,帅在行动。我做白富美,白在品行,富在内涵,美在心灵。”这正是新时代青年该标榜的青年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①那么所谓团结,实则意味着在构筑“中国梦”的庞大分母群里,每一个分子都需要通过实际行动,为圆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以如此方式团结起来的分子们,才会在与分母的分化中,形成气势恢弘、满含力量的一个“1”。青年作为这个分子群里不可忽视的一支强大生力军,理应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2 高校环境中的青年观培育
2.1 辅导员在端正青年观中的角色要求
“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②这三重角色定位,使辅导员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
在端正大学生青年观的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应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辅导员应加强自身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高尚的道德品德是一个辅导员作为大学生人生导师的必要素质之一。谆谆教诲固然能为学生指明明确的行为方向,但言传且不如身教更能润物无声。因而,辅导员应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才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其次,辅导员应更多地组织以升华理想信念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学校里的人际圈子,交往最多的除了同学、室友外便是辅导员了。一个好的辅导员,能在大学生的人生轨迹里留下深刻的一笔。大学生虽均已成年,但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定型,极易受外界影响而动摇,而如今社会已是网络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如何确保学生在资讯林立的网络丛林中不受诱惑,也是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endprint
再次,辅导员应更广层面地深入学生。只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才能给他们传达正确的信念。教育部在2005年1月出台的16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提出“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③但鉴于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很难完全按照此比例设置辅导员,往往出现辅导员要“以一敌众百”的现象,因而为提高效率,在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党员、班干部成了其工作的主要抓手。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学生只能在开学初见过辅导员的情况出现,辅导员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正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对于辅导员来说,更广层面地深入学生群体,不仅仅是秉承此作风,也是更好开展工作的必然要求。
最后,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还应带领学生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口头传达的理想信念教育难免会让学生感觉空洞与乏味,实践在教育过程中也必不可少。不局限于象牙塔的实践,能让学生开阔视野,感受到民生疾苦,在感同身受中培养出人文关怀,才能更加登高望远,提升原本狭隘的人生境界。
2.2 高校在端正青年观中的管理要求
对于学院来说,各职能部门的运行,不仅仅是管理学生,更应是服务学生。那么学校层面应如何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端正学生正确的青年观?也应以以下几个方面为参考点:首先,学院相关部门应加强学生干部的作风建设。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优秀群体,具备大学生身上的优良品质,加强学生干部的作风建设,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氛围。其次,学院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能力并不代表一个人素质如何,却是素质的重要体现。在更多的锻炼中,学生会获得老师的指导,为下次的实践积累更多成功的经验。再次,学院应更多地邀请知名学者、专家,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量变与质变应结合在一起才会发挥出强大的力量,学院对学生们的教育是量变积累的过程,而专家、学者生动的讲座讲解,往往是形成质变的催化剂。对于学院来说,为同学们提供一个能与专家亲密接触的平台,也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方式之一。最后,学院应更多地举办评选各种优秀学生的活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评选各种优秀学生也并不是要在学生中分出三六九等,而是通过宣扬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激励鼓舞更多的同学向榜样看齐,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更为高远的理想信念。
3 社会风潮中的青年观导向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风气,那么端正的青年观的培育也离不开社会思潮的滋养。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近年来,狄更斯《双城记》中的句子持续走红,正是媒体对于社会恶性事件的感慨。因为媒体力量的崛起,社会透明度不断提高,人们比起以前看到了更多的负面消息。这也令人们感叹,价值体系的崩塌,使社会阴暗面不断涌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波丝卡曾有诗云:“我们何其幸运,不知道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那么对于现如今有幸或者说不幸观望到这一切的民众来说,因媒体而了解更多舆情固然是社会的进步,但让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陷入无论做出什么官方承诺也难得民心的信任危机,也正是源于媒体播报时的价值导向问题。
那么对于形成现今民众眼中青年一代早衰的印象,媒体也确负有不可推却的责任。新闻界曾有名句:“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为了提高收视率或者点击率,妖魔化正是一大手段。暮气沉沉也许是现在青年一代不可否认的现状,但若以点盖面,也不是正确的宣扬方式。
矫枉过正一向是中国历史进程中难以避免的发展状况,针对青年观来说,媒体应在指出弊端的同时也更多地宣扬正面典型,而在宣扬典型时又应适可而止。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一概念后,某些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不禁使广大社会阶层沉浸“梦”中,使人谈“梦”生厌,端正的“青年观”的树立也应把握度的分寸。
4 大学生自身的青年观塑造
我院学生现多以91~93年为主,正处于人生观即将定型的重要阶段,辅导员与学院的教育,是属于外在的重要力量,而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培养慎独的精神,也许才是最主要的实践方式。“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是80、90一代从小到大最常接触的一句话,而真正践行此话精神却是树立正确的青年观中的重点与难点。
“慎独”语出《礼记·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外在行为是内心精神的自然流露,而持续坚持外在行为,也能在日积月累中强化内心的信念,修行也必能炼心。当代青年大学生应以优秀典型的为人处事为行为榜样,以学院规章制度、辅导员要求为处事规范,以实现中国梦为理想信念方向,如此才能以实践塑造出符合时代特质的“青年观”。
正确的青年观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树立,而是需要学院、社会、青年自身三方形成强大合力,才能为一种价值观念培育滋长的空间。在此过程中,学院应从辅导员和自身管理制度入手,对于社会来说,发酵价值导向正确的舆情正是丹纳所谓的“时代气候”,而鉴于青年自身而言,理想信念不该外浮于形,而是深刻于内。此三方达成一致,那么新的正确的青年观,必将镌刻在时代的里程碑里传承。
注释
① 习近平.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新华网,2013-3-17.
② 项目编写组.高校辅导员知识技能ABC.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5.
③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
参考文献
[1] 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
[2] 武蓓蓓.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