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市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014-06-20李芳萍

企业导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能力

李芳萍

摘 要:市民是文化传播和建设的主体,在大庆市建设国际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培养市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最后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文化知识的建立三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培养市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语言能力;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市民

一、引言

大庆市第八次党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把大庆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重大战略。要建设“两化”城市,文化建设也应该现代化国际化。市民作为文化传播和建设的主体在将大庆市打造成国际文化名城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市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曾在火车站候车时遇到一对外国夫妇领着他们的三个孩子也在候车,丈夫的中文讲得很好,可以用中文与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对话,三个孩子都是金发碧眼,长得十分可爱,这引来许多中国人的围观。有的人一直盯着他们看,有的拿出手机来对着他们不停的拍照,还有的甚至直接伸手去摸孩子的头发。这让这对夫妇感到很气愤也很反感。另有一些人看到孩子的父亲可以说中文,就与他聊起来,可是问的问题都是一些很隐私的问题,诸如:你来中国做什么?每个月能挣多少钱?这让他们感觉很不舒服,也许心里在想:我来中国做什么,能挣多少钱是我自己的事,为什么要告诉你们。上面这个例子就是一个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交际失败的典型例子。由于文化的不同,在我们看来很平常的事情,如围观、拍照,不经过允许就摸人家小孩子的头发,在西方人的眼里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我们要建设“两化”城市,打造国际文化名城,势必会有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会有更多的外国友人来到我市。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市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非常有必要。

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研究现状

在国际上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1951年Edward Hall 最先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概念,他在1959年出版的专著《无声的语言》奠定了跨文化交际学的基础。经过50多年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已经发展成一门成熟的、完整的科学体系。在我国,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只有将近20年的历史。上世纪80 年代末,随着胡文仲(1988)对国外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介绍,我国的外语教育工作者对这一学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上世纪90年代,跨文化交际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一批跨文化交际学论著(胡文仲1994;关世杰,1995;胡文仲1997;贾玉新,1997),为跨文化交际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奠定了基础。目前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还是以语言翻译、语言理解与比较为主”,也有一些学者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视角“延伸到经济与管理、涉外商务谈判等领域之中”(庄恩平,2006)。

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概念的理解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Young Yun Kim (2001: 98) 在他的书中所阐述的: “Considerable divergence is seen in the existing academic concep

tions of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

tion competence (o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nd such related

terms as intercultural skills and intercultural effectiveness).”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国际上,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

munication competence)与跨文化能力(intercultural competence)被认为是同一概念的两种说法。在国内,过去我们有很学者一直把它们当作不同的两个概念来对待。但是现在跨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认为它们是同一概念,可以互换(庄恩平,2006)。

目前,国内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的文章为数不少,其中绝大多数是研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的。这一点可以从杨盈、庄恩平(2007)和王永杰(2011)所做的调查统计中得到证实。就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象来看,主要集中在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身上,也有少数文章研究的是翻译人才、商务英语人才、教师和海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对市民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却几乎没有。本文主要是探究在建设“两化”城市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市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为我市打造国际文化名城更好地服务。

三、如何培养市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及模式,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Samovar & Porter(2004: 303)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动机(motivation)、知识(knowledge)和技能(skill)三个方面组成,这种模式被国内外学者普遍接受和采纳。在国内,赵爱国、姜雅明(2003: 229)认为在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应该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行为能力。古海波(2009)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分析,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本质是跨文化交际的参与者应该具备的意识、知识和能力。参阅以上的分类,本文认为市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应该包括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文化知识的建立三个方面。下面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培养市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培养市民的跨文化意识是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跨文化意识指的是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本族文化和异族文化)的感知。这种感知不是简单地认同和接受异国文化,而是通过导向使市民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引导他们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学会尊重异国文化, 消除文化偏见,形成文化平等和融合的意识。市民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渗透在英语语言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的各个环节,需要市民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语言能力的提高。培养市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提高市民的语言能力,尤其是英语语言能力是分不开的。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理解文化的基础。要建设国际文化名城,将我们大庆特有的文化传播出去,为世人所知,需要提高市民的英语语言能力。同样,要引进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文化产业和文化理念,更是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和市民的英语语言能力的普遍提高。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设施开设一些简单的英语课程,向广大市民普及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能力。例如,可以利用交通广播教授广大司机们一些日常交通用语;利用电视开设一些日常交际用语课程;播放一些优秀的带中英文字幕的外国影片。一些公共文化和娱乐设施的名称也要采用中英两种语言作为标记;在公交车报站时,采用汉语和英语各报一遍的方法,这样做不仅方便了外国友人的出行,同时也有利于市民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另外,向广大外籍工作者咨询一下,他们在我们的城市生活有哪些困难和不便之处,这些方面也正是我们今后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随着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城市向国际化迈进,势必会有更多的国际友人来到我市,他们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事先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就会为今后更大的发展铺平道路,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提高广大市民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之,我们就是要在我市掀起一股人人学习英语的热潮,为建设“两化”城市和国际文化名城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三)文化知识的建立。培养市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离不开对文化知识,包括对西方人价值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历史等的学习。实际上,导致交际失败的往往不是语言知识的匮乏,而是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欠缺。因此,我们要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歌剧院等各种手段向广大市民介绍西方的文化知识,提高市民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培养他们的跨文化能力。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市民对本民族,尤其是本市文化传统的学习。作为城市,要引进一批专业的外语人士从事翻译和宣传工作,将大庆独有的城市特色做成英文科教片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歌剧院等媒体和设施传播出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市民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有利于我市文化的传播和旅游等各項事业的发展。作为外语工作者,在教学中除了要教授学生们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外,还应该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为他们当中会有很多人在毕业后留在大庆工作,成为大庆的市民,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为此,在授课时,我们应尽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并且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以便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文化差异的意识,克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同时,我们这些外语工作者也可以走进基层,到厂、矿等单位为广大职工讲授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大庆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离不开文化的推动。文化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文化塑造了一个城市与众不同的形象,是城市个性化和发展力的灵魂。而市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和建设者在将大庆打造成国际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市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文化知识的建立三个方面论述了市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问题。但是,培养市民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和参与,本文只是初步的探究了这一问题,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和更多的专家和学者做进一步地探讨。

参考文献:

[1] Young Yun Kim. Becoming Intercultural: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M].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2001. 98.

[2] Samovar L. A. & Porter R. 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5th ed.)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302-303, 173.

[3] 庄恩平.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思考[J].中国外语,2006(1):57-61.

[4] 赵爱国,姜雅明.应用语言文化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229.

[5] 古海波.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思考[EB /OL].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试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培养幼儿语言艺术的方法研究
“英语微课”对高职国际合作项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