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休所应加强慢性病管理的研究总结
2014-06-20李斌张晓莉
李斌 张晓莉
干休所应加强慢性病管理的研究总结
李斌 张晓莉
军队干休所;老干部;慢性病管理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是一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 严重耗费社会资源, 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也是可预防、可控制的疾病。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慢性病的发生规律, 国家卫生部等部门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军队干休所的医务人员在长期的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中, 积累了大量的慢性病的预防、控制、预后等方面经验与教训, 应该认真总结, 为高龄老年人慢性病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1 干休所重视慢病管理研究的必要性
老年人是慢性病管理的重点人群, 干休所是高龄老人集中居住地, 作为特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在老年人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长期的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中, 医务人员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教训, 应该认真总结,为高龄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流行、控制、预后、卫生决策、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 干休所开展高龄老人慢性病研究的优势
2.1 研究对象“同质性” 老干部个体差异程度较小。老干部普遍高龄, 80岁以上;在医务人员长期的保健指导下, 生活方式相近;长期固定生活在干休所。
2.2 研究实施的可行性好 老干部的慢性疾病谱相近。所有老干部均由上级体系医院明确诊断, 治疗方案规范。每年定期两次全面查体, 医学资料规范全面。由于干休所保健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制, 保健对象长期固定, 医务人员常年负责其医疗事务, 得到老干部和家属的的普遍信任, 在进行研究调查时, 会得到他们的全面理解和配合, 大大提高试验的依从性, 减少研究过程中的失访率, 使试验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2.3 近几年军队重视全科医生的培训工作, 干休所医务人员都接受了全科医(护)师的培训考核, 持证上岗。干休所医务人员的素质和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所增强。
3 干休所自身存在不足
3.1 干休所存在的客观因素
3.1.1 卫生人才配置较低[1]。军队干休所普遍存在高学历医师人才较少, 且老年化现象突出。由于干休所医生的个人发展空间受限, 年轻医生调离多。
3.1.2 老干部普遍高龄, 身患疾病多, 保健要求高, 医务人员日常工作繁忙, 难以派出人员外出学习。医务人员没有机会学习先进的科研方法, 想从事科研苦于无从下手。
3.1.3 干休所设备条件有限, 制约了科研的开展。
3.1.4 由于干休所对卫生所开展科研工作不够重视, 在人才培训和研究经费方面都缺乏支持。医务人员有没有科研成果一个样。
3.2 医务人员个人主观因素 个人思想上不重视, 主观努力不够, 放松学习和开展研究工作;对于撰写文章望而怯步,致使许多慢性病的经验教训无法得以总结发表, 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4 对策与建议
4.1 领导重视, 设置激励机制, 给予资金扶持, 调动干休所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大力倡导医务人员开展研究的氛围。
4.2 干休所采取多种培训手段, 自我培养人才。鼓励医务人员参加体系医院的讲座;参加专业性会议。为医务人员提供到大医院短期进修学习机会, 提高其医疗专业基础知识和医疗服务水平。
4.3 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制度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在岗学习机遇, 鼓励医务人员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挑战, 及时更新知识, 自觉地参加各种培训计划。
4.4 进行优势整合, 开展合作科研[2]。干休所与体系医院和科研单位相关学科多联系, 增加他们对干休所的了解, 寻求合作的契机, 充分利用军队干休所的优势, 协助开展力所能及的慢性病研究、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优势互补, 促进医学科研, 全面提高干休所医务人员的科研素质和科研意识。各个干休所之间增加交流, 资源共享, 进行更多资源的整合合作。
[1] 高江苓,黄燹.军队干休所卫生资源现状调查.实用医药杂志, 2010,27(1):90-91.
[2] 李嘉琦,吕宪玉,张琳.充分发挥干休所优势,开展医学科学研究.中外医学研究, 2011,9(33):156.
100851 总参军训部北京第六干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