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之我见
2014-06-19周慧仙
周慧仙
摘要:
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继承就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弘扬和创新了;同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是群众文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和重要功能,在传承的基础上对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不断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源动力。
关键词:传承;民俗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发展;群众文化
一、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发展群众文化的必由之路
文化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生于过去的群众文化还保留着旧时代的烙印,本民族祖先创造的民间民俗文化,被赋予了鲜明的民族色彩,派生出精彩纷呈的民族服饰、古典诗词、忠孝观念和民间传唱等等文化。
各民族民俗文化在历史上都产生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有的则被时代淘汰或插迁到别的国家或地区。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灿烂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生活方式和价值关键上对国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民间文化植根于华夏热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令世界瞩目。新世纪的发展,不仅需要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更需要在确保多样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符合生产力、文化发展的整合和创新
群众文化从群众来,同时也服务于人民群众。我们必须发展群众文化事业,才能更好地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实现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群众文化发展的重要功能之一
群众文化孕育、传承和发展着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形式和内容的传递也离不开群众文化。许多传统型的群众活动都是以某种固态的形式传承下来的,历经风雨,依然保持古貌,如赛龙舟、泼水节等。如今,新兴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不仅传遍神州大地,甚至享誉五洲,比如分别产生于50年代和70年代的户县、金山农民画,就是当地农民将传统的民间雕刻、剪纸和刺绣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再加以新的表现手法而创造出来的,到现在为止已经在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深得当地人民的喜爱。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的同时,群众文化还会不断创造或衍生出新的活动方式。党和国家对群众文化的重视,整理、搜集、发掘和抢救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遗产,并使它们焕发出新的活力,不断创新和发展。
我国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自成系统,独具特色,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群众文化具有共同性、稳定性、过程性、个别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也具有激励力、稳定力、约束力和凝聚力等六个方面的作用。群众文化的基础是物质文化,并以制度文化这个中间媒介向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渗透,把精神、物质和行为等层面的东西有机结合起来。
三、在传承中创新是群众文化发展的源动力
我国的群众文化优良的历史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民主性,继承、创新和发展这种历史传统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题中之义。
(一)发展群众文化中的继承
群众文化和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有着历史的继承关系,尽管群众文化受制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它同时也有一定的独立性,这就使得它不会因为原有经济基础的改变而全部消亡。所以,我们不应该隔断历史而应该尊重自己的历史。
群众文化不仅继承文化艺术遗产的形式,还继承文化艺术遗产的内容。相对来说,由于形式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因此,对形式继承的价值更大。群众文化以歌颂爱情、热爱祖国、赞美劳动等主要内容,世代相传并不断发展、充实。古诗、戏剧等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是历史上劳动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至今的体裁几乎没变。武术、山歌等群众文化形式的面貌也没多大改变。舞狮、挂彩灯等习俗依然被人民群众喜欢着。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活动方式至今为各民族人民喜闻乐见,并不断发展,世代相传。一种新的群众艺术形式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并非空穴来风,比如戏曲就是在舞蹈、歌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我们对传统和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遗产既不能完全否定更不能生吞活剥地全盘接受,而是应该批判地继承,去伪存真,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对于舶来的文化艺术,要做到洋为中用,克服民族虚无主义的同时也要反对排外,并将它们充分运用到我国群众文化的创作中。
(二)群众文化发展中的创新
群众文化经过不断继承、创新、扬弃、积累后发展起来的,它是对一定社会活动的反映。群众文化的更新和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创新,二是形式的创新。群众文化的形式是活跃的、容易发生变化的,而其内容是保守的、稳定的。舞狮、舞龙灯、划龙船等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古时候没什么大的变化,但其内容却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一方面,我们要更新传统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以便能更好地反映新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也需要表现形式的创新。创新和继承是辩证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是新的群众文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条件;继承的最终目的是创新,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新的群众文化,既不能隔断历史也不能固步自封。
四、结语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类文明更加繁荣昌盛,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今人的某些需要古人不会有,今人的某些需要将来也会消失,而未来的人们又产生更好、更新、更多的需求。我们唯有做好民族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不断变化群众文化需求,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胡向泽,经典山西[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2]孙澜,群众文化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3]张纪,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J],学术论坛,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