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月琴在京剧中的演奏
2014-06-18孙冬娜
孙冬娜
(沈阳京剧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浅谈月琴在京剧中的演奏
孙冬娜
(沈阳京剧院,辽宁 沈阳 110000)
文章通过梳理月琴这一弹拨乐器的悠久历史,清晰地阐述了它在京剧艺术演奏中的用途。
月琴;京剧;演奏
月琴,是我国的一种民族弹拨乐器。它从阮演变而来的,自晋代起就在民间流行,约从唐代起取其形圆似月、声如琴而有月琴之名。北宋陈旸《乐书》记载:“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当时和阮相似,后来逐渐变化。东晋(公元317年—420年)“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弹这种乐器。在三国(吴)青釉瓷仓陶塑上有其图像,在南京西善桥南朝墓砖刻画和江苏丹阳南齐墓砖刻画中,都能见到阮咸演奏的图像。唐武则天时(684年—701年)称其为阮咸。《旧唐书·音乐志》:“阮咸,亦秦琵琶也,而项长过于今制,列十有三柱。武太后时,蜀人蒯朗于古墓中得之,晋《竹林七贤图》所弹如此类,因谓之阮咸。咸,晋世实以善琵琶知音律称。”月琴是由阮演变而来的。北宋陈旸《乐书》(卷一四一)载:“月琴,形圆项长,上按四弦十三品柱,象琴之徽,转轸应律,晋阮咸造也。”当时月琴的形制与阮相近,后来逐渐变化。
清朝时月琴就与阮完全不同了,比阮简化,琴杆变短,音箱呈满圆形,而且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从道光年间的皮黄起,逐渐融入到戏曲伴奏,一个多世纪以来,月琴在“三大件”中和京胡、京二胡相辅相成,起到了其他弹拨乐器不可代替的作用,形成了最传统的伴奏格局。在戏曲伴奏中起到表现人物、描写情境、渲染气氛、加强戏剧节奏、烘托表演、美化演唱的作用。此外,月琴也可以用于独奏、器乐合奏和为歌舞、说唱音乐等伴奏。
月琴是一件个性很强的弹拨乐器,声似珠落玉盘,晶莹透亮。它以点状发音为基础,由不同的“点”连接成“线”来勾勒出音乐的旋律。月琴演奏的特点是颗粒性强,在颗粒间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演奏月琴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拿拨子弹奏。月琴左手演奏的方法是用拇指把住琴颈,其余四指用指尖稍前的部分以推、拉、揉、移指等方法弹在品上,演奏时手指抬起的不能过高,以免影响速度。右手演奏的方法为右手食指与拇指紧握弹片,手腕与小手臂形成45度,利用手腕的力量以弹、拨、撮、长轮、扫弦等方法(其中弹、拨、撮、轮称为“基本功”)弹到琴弦,反复弹拨,演奏时弹拨的力度要均匀,避免弹强、拨弱。80年代初试制成功一种长杆(较原来长一倍,约18厘米)月琴。音品增至30个,缚弦下移,增加了琴马,并在琴内横音梁间增置两条竖梁,音域达4个八度,音量明显增大,音色更富有光彩。目前,月琴的演奏技巧已发展到相当丰富,有弹、拨、撮、滚、扫、按、挑、颤、滑、吟等30多种,还有独特效果的“刮品”技巧,能奏出双音、和弦、颤音、倚音、滑音等。
月琴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和为歌舞、戏曲、说唱音乐伴奏。它是京剧、评剧、豫剧、楚剧、锡剧、桂剧和台湾歌仔戏等戏剧的伴奏乐器。在京剧文场中,月琴和京胡、京二胡合称三大件。月琴也用于说唱音乐四川清音伴奏,这种曲艺形式是清乾隆年间由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深为四川人民喜闻乐见,以前,艺人多在茶馆坐唱或在街头即地做场演唱,用琵琶或月琴伴奏,故有“唱琵琶”或“唱月琴”之说。
月琴在京剧演奏中的首要任务是协助京胡为演唱者的唱腔伴奏。因此,要以京剧月琴的自身特点,按照京剧月琴演奏规律,根据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不同流派、不同京胡琴师的艺术风格,组织起高低、强弱、繁简、长短、起伏跌宕的伴奏旋律。月琴作为伴奏乐器,应该突出一个“伴”字,但演奏者决不是消极、被动地进行伴奏,而是应积极、主动地与京胡、演员配合。这就要求月琴的弹奏要很好地配合跟上京胡的演奏和演员的表演,注重轻重强弱、快慢急徐、顿挫连断、跌宕起伏,起到天衣无缝、烘托唱腔行弦的伴奏作用,与演员的演唱有机紧密结合。
在为唱腔伴奏前,应首先对每一段唱腔进行细致地解剖与分析,与京胡、演员共同设计出将月琴的弹法、指法、力度与速度的变化等演奏技巧与唱腔的高低抑扬、急缓、轻重、顿挫等演唱特点相融合的表现技巧,为塑造剧中人物的音乐形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同的唱段、不同的唱腔对月琴的演奏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在抒情唱段(唱腔)中,虽然“点”是月琴发音的基础,但不能一味地强调“点”,如果颗粒过于清楚,就会破坏唱段(唱腔)旋律的流畅性;但在武戏伴奏中,配合人物动作必须突出“点”的效果,给人顿挫的节奏感。
在伴奏中,要做到表里如一、形神兼备。在演奏舒缓的乐曲需要保持平和静谧的心态,音乐的表达与演奏的状态要自然和谐,气息顺畅,收放自如,神态自若;在演奏大气的乐曲需要表现出浓重的英雄悲剧色彩,演奏状态要夸张一些,要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气魄,动作要干净利落。只有身与心的双重投入,才可能达到演奏的表里如一;只有音乐内涵与外在表现达到完美统一,月琴演奏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在京剧伴奏中,月琴的演奏要根据不同的唱段、唱腔设计出不同的表现技巧,尤其要注重与演员、京胡以及整个乐队表现方式的和谐统一。同时,把握好“点”的穿透力和颗粒感和“线”的流畅连贯,演奏时进入身心合一、形神兼备的状态,更好地配合乐队起到描写情境、渲染气氛、突出节奏、烘托表演等作用,展现出月琴独特的艺术魅力。
J821
A
1005-5312(2014)05-00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