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整合材料 轻松掌握新知
2014-06-16韩黎
韩黎
分数是学生认识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如何调整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掌握新知是值得每位执教教师思考的问题。“认识几分之一”是分数学习的起始课,如何在教材基础上有效整合学习材料,抓住分数本质属性,让学生轻松建立初始概念,为今后系统学习分数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实践及反思。
【教学片段一】教学
1.的产生
课件出示月饼图(6个、4个、2个、1个月饼各一组)。
师:请大家看这些月饼,如果把这些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多少?请在括号内填入一个数。
把6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 )个月饼。
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 )个月饼。
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 )个月饼。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 )个月饼。
因为在之前的课上学生已经学过整数及平均分的知识,因此前面三题解决起来并不困难。而最后一题学生们都知道是“半个”,但偏偏要求用一个数表示,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用新的数表示的需要。课堂上出现了这几种答案:半个、、、一半等。
师:这几种表示方法选用哪一种比较好呢?
这时用表示的同学急不可耐地叫嚷起来,说自己的表示方法与书本上是一样的。
师:好,那我们就选用与书本一致的来表示,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导入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此时,虽然有个别学生知道可以用分数表示,但对于是如何产生的还不甚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解决读法和写法的问题。
⒉理解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是怎么来的,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⑴先让学生结合图形独立说一说。
⑵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有不准确的互相纠正。
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中间的“—”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⑷突出平均分:课件上出示没有平均分成2份的月饼图让学生讨论能否用表示,使学生理解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
3.概括的本质属性
教师出示下列图形:
师:刚才是一个实物,现在老师给你们这样三个材料,你们能用分数表示吗?
师:为什么不同物体、不同形状都可以用表示呢?
通过抽象的图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物体只要平均分成2份,2份中的1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凸显的本质属性,为下面学习“几分之一”做好铺垫。
【教学片段二】教学几分之一
1.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
师:我们能在月饼图中表示出它的,还能用其他的分数表示不同的等分吗?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帮助学生思考。
生: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它的;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1份就是它的;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5份,1份就是它的;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份,1份就是它的。
师:为什么可以表示出这么多不同的分数?它还可以表示出哪些分数?
生:还可以表示:
如果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0份,那么,1份就是它的;
如果一个月饼平均分成50份,那么,1份就是它的;
……
2.概括几分之一
师:谁能概括一下,几分之一是怎样得到的?
生:只要把月饼平均分成几份,这几份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一。
3.折出几分之一
师:请你们写出一个几分之一,选出老师为你们事先准备的图形中的一个,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把你写的几分之一折出来。理论知识的输送有时候未必能真正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头脑里,教师适时操作和指导则能让学生加深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本质属性。
【教学片段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师:你们说和哪一个大?
教师随即出示分月饼的课件。
(1)操作比较,直观感受。可以让学生利用卡片折一折、叠一叠的形式来进行,操作比较,直观感受>。
(2)结合生活,加强理解。生活中,如果把一个饼平均分给2个人、4个人、6个人、10个人,结果谁分到的最多?
(3)叙述故事,增强趣味。有一个成语叫“僧多粥少”,谁知道这个成语的故事,与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什么关系?
(4)系列训练,及时落实。现在我们来练一练:在( )里填上“>”或“<”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抽象概括,巩固提升。分子都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值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值反而大;分子都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
【教学反思】
1.适时提供材料,建立抽象概念
在进行“的产生”的课堂教学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几组不同数量的月饼图,从整数到分数,引出新知。在关于“概括的本质属性”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三个图形,并让学生思考不同的材料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促使学生对本质的理解。在“教学几分之一”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同一个月饼经过各种平均分,它的每一份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从直观到抽象,从易到难,帮助学生自然贴切地概括出几分之一的意义。在“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教学时,再一次利用月饼材料,从实物操作联系到现实生活,从成语故事过渡到系列习题练习,再到最终的抽象概括,每一个阶段教师都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提供了各种材料,无论是具象的实物图片,还是简单的几何图形,都有利于学生抽象概念的产生。教师将书本中孤立的单个材料设计成系列、系统材料,便于学生理解、比较、分析和归纳。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感悟、深化,这才真正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理念。
2.逐步层层递进,落实知识难点
知识的传递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示了是怎么来的时,先要求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分组讨论,继而提问抽查,从思考、讨论到表达,是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成型、内化的过程。而从说说各部分的含义,到不是平均分的2份中的1份能用表示吗?再到为什么不同材料都可以用表示的本质理解,以及在更进一步学习“几分之一”时,教师利用月饼图,从“课件分月饼”到“想象分月饼”,再到“手中折出几分之一”,从、到、,都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来逐步将知识落到实处。
3.启迪学生思考,促进知识内化
启迪学生思考,是数学课的本质所在。没有思考,就没有数学概念的产生。当分月饼的结果不再是整数个,而教师又要求只能用一个数来表示月饼的数量时,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产生了用分数表示结果的需求,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先让学生思考“‘半个用一个什么数表示”,再引导学生思考是怎么来的、不同的材料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然后,组织学生就同一个月饼由于有不同的分法,所以得到不同的分数;最后,通过多种措施让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分子是1分母大的分数值反而小的道理。课堂教学因为教师的启迪、学生的思考而逐步拓展,学生也因为不断地思考而逐渐进步、因系列思考而理解掌握了新知。
(浙江省临海市汛桥镇中心校 317024)endprint
分数是学生认识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如何调整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掌握新知是值得每位执教教师思考的问题。“认识几分之一”是分数学习的起始课,如何在教材基础上有效整合学习材料,抓住分数本质属性,让学生轻松建立初始概念,为今后系统学习分数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实践及反思。
【教学片段一】教学
1.的产生
课件出示月饼图(6个、4个、2个、1个月饼各一组)。
师:请大家看这些月饼,如果把这些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多少?请在括号内填入一个数。
把6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 )个月饼。
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 )个月饼。
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 )个月饼。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 )个月饼。
因为在之前的课上学生已经学过整数及平均分的知识,因此前面三题解决起来并不困难。而最后一题学生们都知道是“半个”,但偏偏要求用一个数表示,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用新的数表示的需要。课堂上出现了这几种答案:半个、、、一半等。
师:这几种表示方法选用哪一种比较好呢?
这时用表示的同学急不可耐地叫嚷起来,说自己的表示方法与书本上是一样的。
师:好,那我们就选用与书本一致的来表示,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导入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此时,虽然有个别学生知道可以用分数表示,但对于是如何产生的还不甚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解决读法和写法的问题。
⒉理解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是怎么来的,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⑴先让学生结合图形独立说一说。
⑵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有不准确的互相纠正。
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中间的“—”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⑷突出平均分:课件上出示没有平均分成2份的月饼图让学生讨论能否用表示,使学生理解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
3.概括的本质属性
教师出示下列图形:
师:刚才是一个实物,现在老师给你们这样三个材料,你们能用分数表示吗?
师:为什么不同物体、不同形状都可以用表示呢?
通过抽象的图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物体只要平均分成2份,2份中的1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凸显的本质属性,为下面学习“几分之一”做好铺垫。
【教学片段二】教学几分之一
1.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
师:我们能在月饼图中表示出它的,还能用其他的分数表示不同的等分吗?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帮助学生思考。
生: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它的;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1份就是它的;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5份,1份就是它的;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份,1份就是它的。
师:为什么可以表示出这么多不同的分数?它还可以表示出哪些分数?
生:还可以表示:
如果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0份,那么,1份就是它的;
如果一个月饼平均分成50份,那么,1份就是它的;
……
2.概括几分之一
师:谁能概括一下,几分之一是怎样得到的?
生:只要把月饼平均分成几份,这几份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一。
3.折出几分之一
师:请你们写出一个几分之一,选出老师为你们事先准备的图形中的一个,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把你写的几分之一折出来。理论知识的输送有时候未必能真正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头脑里,教师适时操作和指导则能让学生加深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本质属性。
【教学片段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师:你们说和哪一个大?
教师随即出示分月饼的课件。
(1)操作比较,直观感受。可以让学生利用卡片折一折、叠一叠的形式来进行,操作比较,直观感受>。
(2)结合生活,加强理解。生活中,如果把一个饼平均分给2个人、4个人、6个人、10个人,结果谁分到的最多?
(3)叙述故事,增强趣味。有一个成语叫“僧多粥少”,谁知道这个成语的故事,与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什么关系?
(4)系列训练,及时落实。现在我们来练一练:在( )里填上“>”或“<”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抽象概括,巩固提升。分子都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值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值反而大;分子都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
【教学反思】
1.适时提供材料,建立抽象概念
在进行“的产生”的课堂教学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几组不同数量的月饼图,从整数到分数,引出新知。在关于“概括的本质属性”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三个图形,并让学生思考不同的材料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促使学生对本质的理解。在“教学几分之一”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同一个月饼经过各种平均分,它的每一份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从直观到抽象,从易到难,帮助学生自然贴切地概括出几分之一的意义。在“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教学时,再一次利用月饼材料,从实物操作联系到现实生活,从成语故事过渡到系列习题练习,再到最终的抽象概括,每一个阶段教师都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提供了各种材料,无论是具象的实物图片,还是简单的几何图形,都有利于学生抽象概念的产生。教师将书本中孤立的单个材料设计成系列、系统材料,便于学生理解、比较、分析和归纳。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感悟、深化,这才真正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理念。
2.逐步层层递进,落实知识难点
知识的传递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示了是怎么来的时,先要求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分组讨论,继而提问抽查,从思考、讨论到表达,是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成型、内化的过程。而从说说各部分的含义,到不是平均分的2份中的1份能用表示吗?再到为什么不同材料都可以用表示的本质理解,以及在更进一步学习“几分之一”时,教师利用月饼图,从“课件分月饼”到“想象分月饼”,再到“手中折出几分之一”,从、到、,都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来逐步将知识落到实处。
3.启迪学生思考,促进知识内化
启迪学生思考,是数学课的本质所在。没有思考,就没有数学概念的产生。当分月饼的结果不再是整数个,而教师又要求只能用一个数来表示月饼的数量时,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产生了用分数表示结果的需求,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先让学生思考“‘半个用一个什么数表示”,再引导学生思考是怎么来的、不同的材料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然后,组织学生就同一个月饼由于有不同的分法,所以得到不同的分数;最后,通过多种措施让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分子是1分母大的分数值反而小的道理。课堂教学因为教师的启迪、学生的思考而逐步拓展,学生也因为不断地思考而逐渐进步、因系列思考而理解掌握了新知。
(浙江省临海市汛桥镇中心校 317024)endprint
分数是学生认识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分数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学生认识过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如何调整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掌握新知是值得每位执教教师思考的问题。“认识几分之一”是分数学习的起始课,如何在教材基础上有效整合学习材料,抓住分数本质属性,让学生轻松建立初始概念,为今后系统学习分数的相关内容打下基础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实践及反思。
【教学片段一】教学
1.的产生
课件出示月饼图(6个、4个、2个、1个月饼各一组)。
师:请大家看这些月饼,如果把这些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多少?请在括号内填入一个数。
把6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 )个月饼。
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 )个月饼。
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 )个月饼。
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得到( )个月饼。
因为在之前的课上学生已经学过整数及平均分的知识,因此前面三题解决起来并不困难。而最后一题学生们都知道是“半个”,但偏偏要求用一个数表示,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用新的数表示的需要。课堂上出现了这几种答案:半个、、、一半等。
师:这几种表示方法选用哪一种比较好呢?
这时用表示的同学急不可耐地叫嚷起来,说自己的表示方法与书本上是一样的。
师:好,那我们就选用与书本一致的来表示,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导入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此时,虽然有个别学生知道可以用分数表示,但对于是如何产生的还不甚了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同时解决读法和写法的问题。
⒉理解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是怎么来的,它表示什么意思呢?
⑴先让学生结合图形独立说一说。
⑵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有不准确的互相纠正。
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中间的“—”表示什么,表示什么。
⑷突出平均分:课件上出示没有平均分成2份的月饼图让学生讨论能否用表示,使学生理解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础上的。
3.概括的本质属性
教师出示下列图形:
师:刚才是一个实物,现在老师给你们这样三个材料,你们能用分数表示吗?
师:为什么不同物体、不同形状都可以用表示呢?
通过抽象的图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物体只要平均分成2份,2份中的1份就是这个物体的,凸显的本质属性,为下面学习“几分之一”做好铺垫。
【教学片段二】教学几分之一
1.认识和理解几分之一。
师:我们能在月饼图中表示出它的,还能用其他的分数表示不同的等分吗?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帮助学生思考。
生: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它的;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3份,1份就是它的;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5份,1份就是它的;
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份,1份就是它的。
师:为什么可以表示出这么多不同的分数?它还可以表示出哪些分数?
生:还可以表示:
如果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0份,那么,1份就是它的;
如果一个月饼平均分成50份,那么,1份就是它的;
……
2.概括几分之一
师:谁能概括一下,几分之一是怎样得到的?
生:只要把月饼平均分成几份,这几份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一。
3.折出几分之一
师:请你们写出一个几分之一,选出老师为你们事先准备的图形中的一个,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把你写的几分之一折出来。理论知识的输送有时候未必能真正深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头脑里,教师适时操作和指导则能让学生加深理解了“几分之一”的本质属性。
【教学片段三】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师:你们说和哪一个大?
教师随即出示分月饼的课件。
(1)操作比较,直观感受。可以让学生利用卡片折一折、叠一叠的形式来进行,操作比较,直观感受>。
(2)结合生活,加强理解。生活中,如果把一个饼平均分给2个人、4个人、6个人、10个人,结果谁分到的最多?
(3)叙述故事,增强趣味。有一个成语叫“僧多粥少”,谁知道这个成语的故事,与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有什么关系?
(4)系列训练,及时落实。现在我们来练一练:在( )里填上“>”或“<”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抽象概括,巩固提升。分子都是1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值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值反而大;分子都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
【教学反思】
1.适时提供材料,建立抽象概念
在进行“的产生”的课堂教学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几组不同数量的月饼图,从整数到分数,引出新知。在关于“概括的本质属性”的教学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三个图形,并让学生思考不同的材料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促使学生对本质的理解。在“教学几分之一”时,教师为学生提供同一个月饼经过各种平均分,它的每一份可以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从直观到抽象,从易到难,帮助学生自然贴切地概括出几分之一的意义。在“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教学时,再一次利用月饼材料,从实物操作联系到现实生活,从成语故事过渡到系列习题练习,再到最终的抽象概括,每一个阶段教师都为学生接受新知识提供了各种材料,无论是具象的实物图片,还是简单的几何图形,都有利于学生抽象概念的产生。教师将书本中孤立的单个材料设计成系列、系统材料,便于学生理解、比较、分析和归纳。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感悟、深化,这才真正体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一理念。
2.逐步层层递进,落实知识难点
知识的传递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认识几分之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示了是怎么来的时,先要求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分组讨论,继而提问抽查,从思考、讨论到表达,是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成型、内化的过程。而从说说各部分的含义,到不是平均分的2份中的1份能用表示吗?再到为什么不同材料都可以用表示的本质理解,以及在更进一步学习“几分之一”时,教师利用月饼图,从“课件分月饼”到“想象分月饼”,再到“手中折出几分之一”,从、到、,都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来逐步将知识落到实处。
3.启迪学生思考,促进知识内化
启迪学生思考,是数学课的本质所在。没有思考,就没有数学概念的产生。当分月饼的结果不再是整数个,而教师又要求只能用一个数来表示月饼的数量时,造成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产生了用分数表示结果的需求,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先让学生思考“‘半个用一个什么数表示”,再引导学生思考是怎么来的、不同的材料为什么都可以用表示;然后,组织学生就同一个月饼由于有不同的分法,所以得到不同的分数;最后,通过多种措施让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分子是1分母大的分数值反而小的道理。课堂教学因为教师的启迪、学生的思考而逐步拓展,学生也因为不断地思考而逐渐进步、因系列思考而理解掌握了新知。
(浙江省临海市汛桥镇中心校 3170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