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如何树立市场意识

2014-06-16杨晓燕郭多娴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需求科技期刊

杨晓燕 郭多娴

摘 要:随着当前中国科技期刊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面对增长方式转变和数字化浪潮冲击等发展环境,该文主要以分析《空间碎片研究与应用》刊物的办刊情况为基础,提出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应通过了解所出版产品服务的读者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不同产品间的关系,密切关注所出版产品的市场反应,了解和掌握所出版产品的优劣势,通过办刊理念形成、建立品牌意识,最终树立按市场需求变化谋划产品出版、按市场规律谋求产品发展的市场意识,从而获得产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科技期刊 编辑 市场意识 需求 可持续性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203-03

Abstract:Accompanying China Sci-tech periodicals reform entering into the key stages, facing the Change of the economic increase mode and the impact of digital publication,the Sci-tech periodicals editors were advised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reader market,competition statu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products main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eriodical of Space Debris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as a case,then focus on the market response of own publishing product knowing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 well,form the periodicals publication idea timely,set up brand awareness,finally build up market awareness that contrives the products publication according the readersneed and explore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in conformity to market rules,eventually gain the long 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products.

Key words:Sci-tech periodicals;editors market awareness needs sustainability

中国航天事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取得了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为标志的重大成就,空间技术整体水平大幅跃升,空间应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空间领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而航天领域的科技期刊,特别是学术性和技术性期刊,对传播中国航天科技领域各学科的新成果、新信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足迹,而且在广大编辑人员的努力下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作者群体,成为了全中国乃至国际社会广大读者深入了解中国航天发展的一扇窗户。

然而在国家科技期刊发展集约化、企业化的大趋势下,航天科技期刊也面临着一方面坚持为航天科技工业发展服务的方向,另一方面按办刊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变轨转制、开拓市场、争创效益、把期刊做大做强的形势。我国现已出版的科技期刊达4800余种,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数量和规模、门类比较齐全、覆盖各学科、基本能满足科技人员成果发表和学术交流需要的科技期刊体系。2012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目的是通过改革改变报刊业“小、散、滥”的结构性弊端,实现报刊业转型升级。面对中国期刊出版业的这种发展环境,无论正式期刊还是内部期刊的编辑人员,急需从了解产品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产品间关系,到产品市场反应、优劣势分析等几个步骤着手,在编辑工作中树立按市场需求变化谋划期刊产品出版,按市场经济规律谋求期刊产品发展的市场意识,通过市场检验所出版期刊文化产品的质量,通过市场树立期刊产品品牌形象,通过市场实现期刊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1 编辑人员需要了解所出版产品服务的读者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不同产品间的关系

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阅读的期刊均是在各自工作、学习需要和生活文娱爱好前提下,来挑选征订和购买的。而作为知识载体的期刊既具有精神文化产品属性,还具有物质文化产品属性,因此凝结了编辑人员辛勤劳动汗水的期刊也成为了能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公共产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报纸期刊出版几乎全部享受国家全额拨款,到21世纪国家进一步推动出版体制改革,期刊编辑人员需要从市场营销角度重新认识所出版的产品,了解产品的读者市场、竞争状况和不同产品间的关系等,从而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首先,读者市场是首要考虑因素。以对《空间碎片研究与应用》杂志的分析为例,该刊的创办是为了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空间碎片研究的方针政策,及时、全面反映空间碎片研究的新政策、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活跃学术交流,为全国从事空间碎片研究的各行业部门和研究单位提供一个快速、及时、便捷、稳定和现代化的信息交流、沟通渠道,从而推动全国空间碎片研究的步伐。随着人类航天活动的迅速发展,外层空间的空间碎片也在以链式速度增长,由此又给人类航天活动带来不可预估的威胁。这个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政府自1995年正式以国家航天局名义加入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后,于2000年启动了中国空间碎片行动计划。满足当时国际和国内读者对了解中国航天领域空间碎片研究状况的需求成为该刊所承担的一个重要职责。就国际读者市场而言,由于当时中国航天领域没有一个专门的期刊宣传中国的空间碎片政策和科技研究成果,一些政策和成果多散见于不同报纸、各类期刊以及网站,刊载内容普遍存在政策介绍不全面,动态信息不连续,科技成果及理论介绍不系统等特点,特别是对于国外读者了解中国作为负责任航天大国在该领域所做出的努力而言,该刊的出版适时满足了这一需求。就国内读者市场而言,广大科技工作者和航天爱好者尽管可以从已经出版的47种航天领域正式期刊和一些非正式刊物上了解此领域的发展状况。但囿于已有刊物的专业技术领域划分比较细致,有关空间碎片研究类的文章多数不属于重点栏目论文,而是归类于多种多样的栏目内。为此,读者想要全面了解空间碎片研究各专业领域的学术信息和政策动态,就需广泛涉猎各种刊物、报纸和网站,不仅浪费时间,还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系统性认识。正是了解到国内读者市场的这种需求,该刊的编辑人员才能在具体工作中有的放矢地选题组稿,以满足读者阅读需求。endprint

第二,编辑需要弄清所出版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正式科技期刊产品有其商品属性的一面,而作为商品就意味着要参与市场竞争。想要通过竞争,获得稳定而广大的读者市场,首先就需要弄清楚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同样作为非正式科技期刊的编辑人员也需要在工作中树立起竞争意识,弄清所出版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才是刊物继续生存之道。所谓产品竞争对手是在某一行业或领域中,拥有与己相同或相似的作者群体、读者群体等的个体期刊、报纸、电子出版物或者网络出版物,并且该个体的目标与己相同,产生的行为会给自身带来一定的利益影响。期刊《空间碎片研究与应用》目前的作者群体主要是航天专业技术领域的广大科研工作者以及相关法律和标准专业的专家。分析这种作者群体构成的特点,可以发现他们所撰写的专业学术论文也可以在公开发行的正式航天科技期刊上发表,如《宇航学报》、《航天器环境工程》、《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空间科学学报》、《中国空间科学技术》、《航天返回与遥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环球法律评论》、《航天标准化》等二十几种不同专业方向的科技期刊。但是这些作者选择在《空间碎片研究与应用》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是因为该刊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门针对空间碎片研究领域的专业期刊,另一方面因为该刊主要在国内从事空间碎片领域研究的人员中间发行,信息受众的读者群体相对稳定而且集中。该刊创刊也正是掌握了这种市场竞争状况而有的放矢。

第三,编辑人员应理清所出版的不同期刊产品之间的关联性。目前多数航天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是由不同的研究院、研究所或者专业技术协会承担,因此一个刊物一个编辑部的形式比较常见。但也存在同一单位或者同一编辑部出版多个刊物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人员就需要弄清楚不同出版产品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承办《空间碎片研究与应用》刊物的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拥有5个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其中有两个正式刊物是由同一个编辑部门负责,分别是《中国航天》和中国航天英文版《Aerospace China》,同时还有两个内部刊物《空间碎片研究与应用》和《深空探测研究》也是该部门承办的非正式科技期刊。该部门的编辑人员并非单一从事某个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清楚了解不同刊物读者市场的异同,做针对性的选题、策划以及编辑加工等就显得异常重要。其中两个非正式科技期刊依托两个行业专家委员会的专家进行审稿把关,在遇到难以确定稿件学术品质及学科属性时,编辑人员可以向两个专家编委会寻求意见进而开展来稿编辑加工。对于一些综述性较强的来稿,依据来稿质量编辑人员可以推荐作者退修后在《中国航天》中文版或者英文版上发表。这样做不仅可以保护作者投稿积极性,而且还能保证作者论文的时效性和首发性。因此,编辑人员弄清楚自身产品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每个期刊个体以及编辑部门团体而言都将是双赢的局面,从而更有利于参与更广范围的市场竞争。

2 编辑人员应密切关注所出版产品的市场反应

科技期刊作为一种商品,存在由诞生、发展和衰退组成的一个生命周期。 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编辑人员应该时时刻刻通过各种方式来了解所出版产品的市场反应,进而观察总结出产品的发展趋势,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创造更多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科技期刊作为一种承载精神文化的有形产品,读者和作者对其外观形式与内在质量所做出的反应即可称谓期刊产品的市场反应。期刊产品的外观形式就是指其装帧设计,包括期刊外形设计、内在编排以及印刷和用纸等几个方面。内在质量主要是指其实质性内容、文字以及所提供的信息。

对于科技期刊特别是学术类期刊,为了能使刊载内容方便检索并与国际接轨,在正文编排格式上已经逐渐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规范标准。《空间碎片研究与应用》在创刊初期受开本形式限制,并没有采用高校学报类刊物普遍使用的编排格式,缺少中、英文摘及关键词等内容。随着交流范围扩大以及图书情报部门提出收录等情形的出现,编辑人员及时调整了刊物的开本以及正文的编排格式,增补了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等内容,使得刊物能够满足馆藏及读者检索等要求,从外观上与市场上同种类型的科技期刊了取得一致。读者和作者以及文化市场对于科技期刊产品内在质量的反应主要表现在主动投稿数量和发行数量的提高上以及公共图书馆的收录。随着期刊《空间碎片研究与应用》的交流范围从最初200~300百本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册,该刊获得了越来越多读者和作者的认可,究其原因专门涉足空间碎片研究领域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编辑人员已经从最初依靠专家委员会推荐具体专业学科领域作者撰写稿件,到目前已经能够紧密跟踪该领域三大分支专业体系的学术交流动态,能在相对较短时间内组织到最新理论或技术以及动态综述性稿件,提高了刊物实质内容质量,为关注该行业发展的科技与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信息适时、学术严谨、内容全面的媒体窗口。因此,编辑人员不断提高期刊内外在质量是使产品赢得市场的关键。

编辑人员需要基于所出版产品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总结其发展趋势。一般科技期刊产品的社会反响主要指其满足读者精神文化需求和作者发文愿望的程度。刊物的栏目设计是否贴近读者、刊发论文质量高低、出版周期长短、论文平均发表时滞对作者投稿的影响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所出版产品引起的社会反响。如,一篇提供的信息独一无二、学术价值很高、行文通俗流畅且易懂的科技论文对于阅读者而言往往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那么关于此种期刊的社会反响应是积极向上的。而在产品经济效益方面,中国目前的科技期刊总体上按照计划经济时的模式运行,随着国家市场经济改革的推进,有许多编辑部实现了自负盈亏,可总体格局还是各自为战。为此,编辑人员应该深入理解国家公布的《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积极开辟期刊的经营渠道,根据所面临的实际市场环境选择性地借鉴国外知名科技期刊的营销做法,开拓创收渠道。例如,可以根据期刊读者特点推出网络版期刊,提供有偿服务。目前中国知网已经成为国内很多科技期刊网络版发布的重要平台,并且不少刊物还通过该平台接受作者投稿。endprint

3 编辑人员需掌握所出版产品的优劣势,树立品牌意识,获得产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我国现有科技期刊4800余种,数量已为世界第二。面对数量如此巨大的科技期刊产品市场,每个科技期刊编辑人员掌握了所出版产品的市场反应和发展趋势后,还应从办刊理念、品牌建设等几方面做好所出版产品的优劣势分析,形成办刊理念,建立品牌意识,使所树立的市场意识能主导日常编辑工作,所出版的产品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

办刊理念顾名思义是指期刊出版者对期刊的定位、社会环境和读者需求等客观条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之后,针对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提出的一种想法或思路,是对期刊的任务、办刊的指导思想和编辑方针的高度概括。从这个概念定义可以发现,先进办刊理念是基于刊物定位、社会环境和读者需求分析而提出的,因此左右办刊理念优劣的因素显而易见:首先,应分析自身出版的期刊产品是否是科学界所需要的,学科领域独一期刊的地位可能会成为办刊优势。对于国内多数科技期刊而言,学科领域细分因素会使得独一性的特点比较显著,但学科交叉因素的存在又会使得这种独一地位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期刊《空间碎片研究与应用》是目前国内唯一专门报道该领域科技发展的刊物,期刊定位也是以此细分学科作为报道方向,刊物优势相对较强。但另一方面又因空间碎片研究领域可按研究方向划分为监测、预警、防护、减缓以及标准、立法等几个方向,这就使得刊物的优势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因为这些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皆可在相关领域科技期刊中发表,只是信息相对分散,系统集中性略差。其次,社会环境因素是办刊理念的基础。近年来在载人航天和卫星应用的推动下,空间碎片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美、俄、日、德、法、印,以及意大利和乌克兰等国都开展了空间碎片研究,联合国也多次将空间碎片问题列入会议议题,成为了外空委科技小组和法律小组讨论的重要内容。中国自加入机构间空间碎片协调委员会和启动空间碎片行动计划以来,空间碎片领域研究工作已在全国诸多科研部门逐渐展开。正是在这种社会环境因素的推动下,《空间碎片研究与应用》创刊并已连续出版了12年。可见,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及时抓住社会文化市场需求,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刊理念,这样所出版的产品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最后,读者需求是左右办刊理念优势形成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建立读者至上的办刊理念就是要对读者进行知识文化层次、职业特点和年龄阶段等多方面调查,了解读者阅读心理、爱好和主要需求,从栏目设计、封面、内芯等多角度适应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因此,抓住学科领域独一性优势,紧跟社会文化环境发展需要,及时刊登有关学科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整合各种学术观点与动态信息,帮助解决读者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使读者在阅读中受益,成为了《空间碎片研究与应用》期刊编辑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秉持的办刊理念。

以产品优劣势分析为基础,适时形成办刊理念之后,建立品牌意识就成为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培养产品优势的关键。能否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栏目是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进行品牌建设,建立品牌意识的重要步骤。这里以正式科技期刊《中国航天》为例,该刊属于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设计的栏目有特别报道、中国报道、航天活动、航天系统与技术、航天政策与管理、导弹及其他武器系统、空间探测、法律研究、空天瞭望等十几个。其中中国报道栏目是该刊品牌建设的重点,报道内容涵盖高层动态、重点项目发展动态、政策动态等,是读者快速了解中国航天领域最新发展信息的一个栏目,与同类报纸和网络信息相比,信息报道的深度和全面性具有无法替代性。因为品牌是体现商品个性和消费者认同感、象征生产经营者的信誉、被用来与其他商品区别开来的名称、标志、包装等符号的组合。 所以品牌代表着商品的质量,它能开辟市场、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品牌一经形成,就具有识别、保护消费者权益、促销和增值的功能。 科技期刊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商品,其编辑人员应树立品牌构建和品牌经营的意识。成立理事会是《中国航天》杂志配合品牌栏目建设而进行的联合经营性尝试,通过这种联合办刊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办刊资金不足的问题,丰富刊物内容,理事会单位之间还可以通过年会活动等交流信息、互相促进,同时刊物也能够为理事单位提供更为细致的服务。目前《中国航天》的二十几家理事单位不仅通过刊物宣传了自己的企业,而且刊物也因此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综合全文所述,面对当前中国科技期刊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面对增长方式转变和数字化浪潮冲击,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应通过了解所出版产品服务的读者市场、竞争状况以及不同产品间的关系,密切关注所出版产品的市场反应,掌握所出版产品的优劣势,适时形成办刊理念,树立品牌意识,最终获得产品的长期可持续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需求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关注商业的可持续性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关于减贫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探讨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