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猴子种果树》

2014-06-16贾晓丽任永刚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6期
关键词:猴哥陈述句杏树

贾晓丽+任永刚

《猴子种果树》(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2课)是一篇童话。主人公是猴子,另外三个“人物”是乌鸦、喜鹊、杜鹃,它们对猴子各说了三句话,说法大同小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从模仿起步——阅读中的写作训练策略例谈》中对这篇课文有这样一段分析:细细推之,鸟儿劝告的话语又隐藏着这样的语言结构:第一句:“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这是劝阻,连叫两次“猴哥”是着急的表现,“你怎么种梨树呢?”反问句又增强了劝阻的力量。第二句:“有句农谚,‘梨五杏四。”这是说理,运用农谚来告知道理。第三句:“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这是“再劝”,反问句再次加强了劝阻的力量。〔原文见2014年《小学语文教学》(增刊)第12页〕笔者对这一见解不敢完全苟同,冒昧指出其中的疑点进行浅析,与薛老师商榷。

一、如何理解三句话的内容?

薛老师的理解是:第一句是“劝阻”;第二句是“说理”,用谚语“劝阻”;第三句是“再劝”,加强了“劝阻”的力量。分析可见,乌鸦的三“劝阻”(不要种梨树,要种杏树),其力度一次比一次强,给人的感觉不单是“劝阻”,还有“逼”的味道。照这样分析,接下来喜鹊的三“劝阻”(不要种杏树,要种桃树),到后来杜鹃的三“劝阻”(不要种桃树,要种樱桃树),是三个“人物”的极力劝告阻止,导致了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笔者认为,这样分析有失珍贵的童真、童趣,不知不觉在孩子心田里留下阴影——乌鸦、喜鹊、杜鹃不是好孩子。建议贴近儿童的心来引导思考、朗读,孩子们只要把“人物”为猴哥的“着急”“担心”读出来就可以了。着急什么?种了晚结果的树。担心什么?等不及。猴子种果树为什么没种成?外来的原因是三个好朋友出于好心帮了倒忙,本身的原因(主要)是它心里没主见,少耐心。

二、这几个句子是反问句吗?

1.薛老师说:“‘你怎么种梨树呢?反问句又增强了劝阻的力量。”

课文中与其类似的还有两个例句(略)。笔者认为,课文中的这三个例句,都是无疑而问,答案就是“你不能种梨(杏、桃)树”,可视为反问句。反问句与陈述句比较,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学生读出语气就可以了。说它“增强了劝阻的力量”,有点夸大反问句的作用,似不可取。

2.薛老师说:“‘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反问句再次加强了劝阻的力量。”

课文中与其类似的也有两个例句:“杏树四年才能结果,你能等得及吗?”“种桃树再短也得三年才结果,你不着急吗?”笔者认为,薛老师把这三个例句视为反问句来教学有失妥当。反问句问而不答,寓答于问。这里将其改为陈述句分析一下:你没有这个耐心。你等不及。你着急。这三个陈述句的意思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显然不符。试想,幼稚、活泼、可爱的猴哥,这个说它没耐心,那个说它等不及,又来一个说它着急,这样“加强劝阻”,不合情理。世上有这样劝人的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三个问句的答案,下文中都可以找出来:

(1)“……你有这个耐心吗?”猴子一想:“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

(2)“……你等得及吗?” 猴子一想:“对,四年太长,我也等不及。”

(3)“……你不着急吗?”猴子一想:“对,三年也太长,我还是等不及。”

分析说明,这三个例句都不是反问句,是一般问句。比较而言,一般问句用的语气就要舒缓、柔和,猴子也可以接受了。

(山东省莱州市莱州中心小学 264000

山东省莱州市教学研究室 264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猴哥陈述句杏树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杏树
让你大开眼界的奇异植物(上)
猴哥的烦恼
童年的杏树
一棵杏树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猴哥来了
八戒八戒,傻得可爱(连载)
中考英语陈述句和疑问句专项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