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批注”之力,攻“习作”之石

2014-06-16张靖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6期
关键词:趣事符号习作

张靖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批注,而这些批注也确实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帮助。可是翻看学生的课本,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中的共鸣太多,联想太多,补白太多……思想情感人文味几乎涵盖了整本语文书。

就批注的本质而言,批注直指文本内容无可厚非,因为批注就是读者为了理解、感悟、阐释文本所做的行为,可是作为承载着“在阅读中学会习作表达”任务的阅读教学,我们要根据学生在习作中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鉴于上述思考,笔者着力于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批注,给学生的习作表达提供助力,形成从阅读到习作的正迁移,取得一定成效。

一、批注的指导,向课堂练笔延伸

要让学生从阅读教学的批注中学会习作的表达方式,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的阅读批注从“注重内容理解”向“侧重指向表达”迁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的策略是:重视专项细读,落实学生对批注的学习与模仿。

专项细读是指针对特定的课文或段落,进行精读剖析,发现一种或一类表达方法的批注,这是实现批注重心转移最简单的起步。

【案例1】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青山处处埋忠骨》

1. 课文选段

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在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2. 批注指导策略

(1)教师示范批注。细细地读课文,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什么?作者通过什么描写告诉你的?教师就第一句话作了如下简短的批注:“从毛主席的动作中,我感受到主席失去爱子后内心无比的悲痛。”

(2)让学生照样子尝试批注。“从主席的神态中我感受到主席的悲痛欲绝……”“从主席的心理活动中我感受到主席的肝肠寸断……”

可以发现,在教师的示范作用下,学生的批注也都是针对写法表达及其表达效果的,这种策略直接有效。

(3)总结批注。相互交流批注,最后总结:这篇课文紧紧抓住了毛主席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运用这些描写方法的目的只有一个——表达主席内心的悲痛。

(4)课堂练笔迁移。尝试用这类方法续写“难眠的一夜”。运用刚才学到的写作方法,抓住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写出主席的那一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痛。

(5)方法迁移验证与反馈。将自己写的内容与批注一一对应。给自己的片段作评价,评价标准为:是否用了这些描写方法,这些方法是否都指向一个目标。

每一种技能的习得都有一个从模仿到创造、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借助阅读批注进行分析、模仿,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地掌握一种写作方法并及时运用到习作上,以便将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知识为能力。所以说批注是学生从语文阅读走向写作模仿的一座“桥梁”。

二、批注的归类,向单元练笔迁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写出很多零星的指向表达的批注,任由它们零散地存在,可能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但是如果我们在每个单元结束后有意识地将这些批注加以梳理、归类,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运用能力,通过筛选构架,尽可能多地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学到的这些写法,那么就有可能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案例2】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

1.习作内容:写感人的事

选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将本组课文中指向习作技巧与方法的批注迁移运用到习作训练之中呢?

2.迁移策略

(1)批注梳理,制成表格。

①教师提供相应的表格,小组合作梳理汇总散落在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批注,汇总后得出较为完整的基本习作表达方法。

② 分类罗列其他不完全发现与批注,作为习作参考(列表如下)。

整个批注的梳理以本单元要达成的习作目标作为基本方法,是学生归类梳理的最低要求。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发现批注更多的表达方法,但不苛求。

(2)构思筛选。

要求学生在整理回读这些批注以及批注所对应的文字时,积极思考:根据我的能力,我能用上表格中的哪些方法完成习作?

3.实例赏析。

在这紧急关头,路旁的一个老大爷看见了,他飞快地冲向蜂窝,摘下草帽,捂住蜂窝口,并一屁股坐了下去。蜂窝里的蜂再也不能出来了,蜂窝外的马蜂却像无数架小飞机一样向老大爷身上俯冲过去,很多只马蜂将老人围得严严实实。老大爷的头上、身上、手上、脚上已被蜂蜇得红一块紫一块了,他还焦急地大声喊叫:“同学们,快跑!快跑!”我望着他那痛苦的表情,泪珠大颗大颗地从我的眼睛里流淌下来。(写了老大爷捂住蜂窝,不让马蜂蜇到孩子的事例,抓住了老大爷的动作,抓住了他的语言,写出当时情况的危急,“我”心里的焦急、不安)

我站在家门口,望着那位阿姨骑车离去的身影,百感交集,一股暖流慢慢流进了心田,让我的心中暖暖的。这时,一阵风吹来,不像刚才那样冷,而像春风那样温暖。——《令我感动的一件事》(结尾点题,“温暖”这个词含着多重的意思,那是陌生人伸手援助的一种温暖,从内而外的温暖)

这几篇习作片段中就包含了从《金色的鱼钩》《桥》等几篇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批注的归类为学生习作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这些从课堂上习得的语言现象进行迁移运用,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在自己的习作中绽放出自己的语言之花。endprint

三、批注的运用,走多元评价捷径

其实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也都会有意识地让学生自批、互批,但往往比较随意,没有形成一种规范,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批改,也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所以很少能在批改中得到帮助和乐趣。而运用批注的方式进行互动批改,让教师在阅读中重视了对学生批注的指导,学生掌握了不少评价的方法,批改起文章来就更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了。

1. 规范常用的批注符号

在阅读教学中学会批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所以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一系列常用的批注符号,这样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注注写写,都相对一目了然了。而在给作文自评或互评时,这些常用的批注符号也派上了用场。

常用作文批注符号用法简表(部分)

2.进行多元化的修改

(1)在自我批注中修改。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刚出炉的文章,存在的问题往往比较多,此时可由学生进行自我批注修改。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2)在交换批注中评析。

在学生具有了初步的修改知识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互改练习。这种交流的时间是不固定的,可以在课间,也可以在自修课上,拿到文章随时批注,随时交流。大到材料的选择、段落的衔接,小到某个字、某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某种意思的表述,都热烈讨论,沟通见解。有时彼此的看法大相径庭,争执也就在所难免,但由于学生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所以积极性非常高。而在互评互改中取长补短,常常会激发灵感的顿悟,促进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3)在多元批注中提升。

一个人的意见不一定是全面的,只有一个读者的批注也是不够的。教师鼓励学生继续请别人欣赏批注自己的作品,家长、同学、教师,都是读者。而教师的批注重在发现学生作品中还未被发现的问题或亮点,给学生的批注作范例与指导。

那么,上述一系列的作品批注修改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怎样的效果呢?

【案例3】以一篇习作的开头批注为例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式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直到今天我的手心中还握着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学生批注一:写得很好,读起来很有诗意。

学生批注二:我喜欢“各式各样”“闪闪发光”“五颜六色”这些词语,写出了童年趣事的丰富多彩。

教师批注:这样的开头好吗?像个大帽子,谁的文章都可以套上去。

小作者对教师的批注给予的回复:亲爱的张老师,我是从《作文精彩开头》里学来的。

于是教师针对这一系列的评价,在课堂上通过“互文”对比、群文赏析等批注交流,让学生发现虽然这样的开头很百搭,但它缺乏个人特色,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课中,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开头进行了修改或是“换头”练习。

课后,师生还达成了一个共识:“开头本身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但它直接影响我们作文的其他部分,只要是本文专属,而非千人可用的开头都是值得赞赏的。”

综上所述,教师借批注之力,只要借得恰到好处,就能为习作表达提供助力,就能达到从阅读到习作的有效迁移的目的。而那些指向表达的批注将以文字形式留在了学生的课本上、作文里。随着学生的反复翻看与借鉴,随着学生的反复批注与修改,这些用稚嫩文字记载下的关于“怎么写”的习作技能,会悄悄地留在学生的心里。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在“润物细无声”的批注中积累、反思和感悟,从而使他们的作文更精彩。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中心小学 311122)endprint

三、批注的运用,走多元评价捷径

其实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也都会有意识地让学生自批、互批,但往往比较随意,没有形成一种规范,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批改,也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所以很少能在批改中得到帮助和乐趣。而运用批注的方式进行互动批改,让教师在阅读中重视了对学生批注的指导,学生掌握了不少评价的方法,批改起文章来就更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了。

1. 规范常用的批注符号

在阅读教学中学会批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所以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一系列常用的批注符号,这样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注注写写,都相对一目了然了。而在给作文自评或互评时,这些常用的批注符号也派上了用场。

常用作文批注符号用法简表(部分)

2.进行多元化的修改

(1)在自我批注中修改。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刚出炉的文章,存在的问题往往比较多,此时可由学生进行自我批注修改。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2)在交换批注中评析。

在学生具有了初步的修改知识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互改练习。这种交流的时间是不固定的,可以在课间,也可以在自修课上,拿到文章随时批注,随时交流。大到材料的选择、段落的衔接,小到某个字、某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某种意思的表述,都热烈讨论,沟通见解。有时彼此的看法大相径庭,争执也就在所难免,但由于学生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所以积极性非常高。而在互评互改中取长补短,常常会激发灵感的顿悟,促进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3)在多元批注中提升。

一个人的意见不一定是全面的,只有一个读者的批注也是不够的。教师鼓励学生继续请别人欣赏批注自己的作品,家长、同学、教师,都是读者。而教师的批注重在发现学生作品中还未被发现的问题或亮点,给学生的批注作范例与指导。

那么,上述一系列的作品批注修改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怎样的效果呢?

【案例3】以一篇习作的开头批注为例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式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直到今天我的手心中还握着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学生批注一:写得很好,读起来很有诗意。

学生批注二:我喜欢“各式各样”“闪闪发光”“五颜六色”这些词语,写出了童年趣事的丰富多彩。

教师批注:这样的开头好吗?像个大帽子,谁的文章都可以套上去。

小作者对教师的批注给予的回复:亲爱的张老师,我是从《作文精彩开头》里学来的。

于是教师针对这一系列的评价,在课堂上通过“互文”对比、群文赏析等批注交流,让学生发现虽然这样的开头很百搭,但它缺乏个人特色,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课中,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开头进行了修改或是“换头”练习。

课后,师生还达成了一个共识:“开头本身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但它直接影响我们作文的其他部分,只要是本文专属,而非千人可用的开头都是值得赞赏的。”

综上所述,教师借批注之力,只要借得恰到好处,就能为习作表达提供助力,就能达到从阅读到习作的有效迁移的目的。而那些指向表达的批注将以文字形式留在了学生的课本上、作文里。随着学生的反复翻看与借鉴,随着学生的反复批注与修改,这些用稚嫩文字记载下的关于“怎么写”的习作技能,会悄悄地留在学生的心里。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在“润物细无声”的批注中积累、反思和感悟,从而使他们的作文更精彩。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中心小学 311122)endprint

三、批注的运用,走多元评价捷径

其实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也都会有意识地让学生自批、互批,但往往比较随意,没有形成一种规范,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批改,也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所以很少能在批改中得到帮助和乐趣。而运用批注的方式进行互动批改,让教师在阅读中重视了对学生批注的指导,学生掌握了不少评价的方法,批改起文章来就更得心应手、事半功倍了。

1. 规范常用的批注符号

在阅读教学中学会批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所以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一系列常用的批注符号,这样学生在书上圈圈画画,注注写写,都相对一目了然了。而在给作文自评或互评时,这些常用的批注符号也派上了用场。

常用作文批注符号用法简表(部分)

2.进行多元化的修改

(1)在自我批注中修改。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刚出炉的文章,存在的问题往往比较多,此时可由学生进行自我批注修改。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多读”的原则,作文写完后,先轻声读一两遍,统观全文,边读边思考;接着逐句逐段的细读,边读边加批注,边读边正确使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改好后再进行复查,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2)在交换批注中评析。

在学生具有了初步的修改知识后,再组织学生进行互改练习。这种交流的时间是不固定的,可以在课间,也可以在自修课上,拿到文章随时批注,随时交流。大到材料的选择、段落的衔接,小到某个字、某个标点符号的使用,某种意思的表述,都热烈讨论,沟通见解。有时彼此的看法大相径庭,争执也就在所难免,但由于学生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所以积极性非常高。而在互评互改中取长补短,常常会激发灵感的顿悟,促进自改能力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3)在多元批注中提升。

一个人的意见不一定是全面的,只有一个读者的批注也是不够的。教师鼓励学生继续请别人欣赏批注自己的作品,家长、同学、教师,都是读者。而教师的批注重在发现学生作品中还未被发现的问题或亮点,给学生的批注作范例与指导。

那么,上述一系列的作品批注修改过程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怎样的效果呢?

【案例3】以一篇习作的开头批注为例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式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直到今天我的手心中还握着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学生批注一:写得很好,读起来很有诗意。

学生批注二:我喜欢“各式各样”“闪闪发光”“五颜六色”这些词语,写出了童年趣事的丰富多彩。

教师批注:这样的开头好吗?像个大帽子,谁的文章都可以套上去。

小作者对教师的批注给予的回复:亲爱的张老师,我是从《作文精彩开头》里学来的。

于是教师针对这一系列的评价,在课堂上通过“互文”对比、群文赏析等批注交流,让学生发现虽然这样的开头很百搭,但它缺乏个人特色,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课中,学生对自己的文章开头进行了修改或是“换头”练习。

课后,师生还达成了一个共识:“开头本身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但它直接影响我们作文的其他部分,只要是本文专属,而非千人可用的开头都是值得赞赏的。”

综上所述,教师借批注之力,只要借得恰到好处,就能为习作表达提供助力,就能达到从阅读到习作的有效迁移的目的。而那些指向表达的批注将以文字形式留在了学生的课本上、作文里。随着学生的反复翻看与借鉴,随着学生的反复批注与修改,这些用稚嫩文字记载下的关于“怎么写”的习作技能,会悄悄地留在学生的心里。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在“润物细无声”的批注中积累、反思和感悟,从而使他们的作文更精彩。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闲林中心小学 311122)endprint

猜你喜欢

趣事符号习作
让阅读更方便的小符号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春天的趣事之狼狈逃窜
草绳和奇怪的符号
中国符号,太美了!
习作展示
街头趣事还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