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里园外,你读出了什么

2014-06-16朱礼霞许魏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14年6期
关键词:倭瓜狗尾草呼兰河

朱礼霞+许魏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这篇课文以朴素诗化的语言,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看到的、感受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深深的怀念。执教这篇课文,我仔细地将文本读了一遍又一遍,自以为对“园子”有了较深的了解,然而读过《呼兰河传》,看过《落红萧萧》的书、电影后,我对这篇课文又有了不同的感悟。

一、园中的景物丰富美丽,充满生机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通过文章的第2、第13自然段,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鲜活的园子,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倭瓜”“黄瓜”“玉米”“狗尾巴草”“韭菜”“谷穗”“小白菜”,一应俱全。“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这些小动物的颜色多丰富啊,有“白、黄、金、绿,还有大红的”,色彩斑斓。光是小动物就这么惹人喜爱,如果园子里的植物开花结果了,那将会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园子啊!“一切都活了”“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读着这些文字,眼前仿佛出现了翩翩起舞的蝴蝶、蹦蹦跳跳的蚂蚱、金灿灿的黄瓜花、自由飞翔的小鸟。 园子里的一切在小小的萧红眼里是多么可爱,多么迷人,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其实这些景物是萧红儿时的玩伴,所以在她的眼里才有了感情。

二、园中的“我”自由快乐,充满童趣

在这样的园子里,作者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吃黄瓜就吃黄瓜,想追蜻蜓就追蜻蜓,想睡觉就睡觉,“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人是自由的,连倭瓜、黄瓜也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这些语句明着在写园子里的“倭瓜”“黄瓜”,实际上是作者内心自由的表现,没有作者的自由,就没有作者眼中物的自由。这是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作者整天跟随祖父在园子里,“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祖父种菜时,我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单菜种没被土盖上,反而被我踢飞了”;祖父铲地时,我“用锄头乱勾一阵”“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而浇水时,“我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小小的萧红并不会做事,但祖父还是让她随意地“瞎闹”“乱勾”,一个天真活泼的孩童跃然纸上。

三、园中的“祖父”慈爱宽容,充满温情

作者随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祖父明知她不会“种菜”,还让她“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明知她不会铲地,还让她“乱勾一阵”,结果“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祖父没有对我的犯错怒气冲冲,当“我”认为狗尾草就是谷子时,祖父“大笑”,“笑得够了”,“祖父还在笑”。透过这三个“笑”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位和蔼慈祥、亲切宽容的老人,这位老人耐心地给他的孙女讲“谷子是有锋芒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尽管孙女“并不细看”,但老人并不生气。只有疼爱自己的孙女,a祖父才会有这样的“笑”,笑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以后,作者在《呼兰河传》中仍回忆了祖父的笑——“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四、园外的作者一生坎坷,充满凄凉

萧红在文章的开头写道“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其实这座小城里住着她的父亲、继母、姑姑、祖母等一大家子的人,然而作者只提到祖父一人,为什么呢?这得从她的身世说起,萧红,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但命运坎坷,一生悲苦。她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封建地主家庭,母亲早逝,父亲对她很冷漠,祖母有洁癖,小萧红幸福吗?作者在《呼兰河传》中曾写道“父亲的冷淡、继母的恶言恶语和祖母用针刺我手指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虽说算不了什么,但多年以后,她仍能记得,可见在这样的家庭中,她受着怎样的委屈。在偌大的家中,只有祖父对她最好。祖父教她读古诗,带她到后花园中劳作,任由她在田地里瞎闹,这些都出于祖父对她的疼爱。然而疼爱她的祖父在她18岁时离开了人世,萧红失去了依靠,父亲逼婚,她出逃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故乡,再也没有看到那个充满温馨、快乐的后花园,那个园子成了萧红魂牵梦绕的精神之园。萧红一生颠沛流离、穷苦困顿,才31岁就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萧红的身世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中园子的温馨快乐、美丽自由、充满温情不正是缺爱的萧红所向往的吗?

五、园外的社会动乱复杂,充满愚昧

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个歌谣为什么是凄婉的呢?这就挑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好好地读一读《呼兰河传》吧!教学名著,我定位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著名女作家萧红,感悟萧红的独特语言魅力,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重温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阅读前让学生先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是必要的。萧红1942年1月在香港去世,而这本书就是她临死前写的,当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国家、民族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她的生活也到了最穷困潦倒的地步。然而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萧军、端木蕻良都不在她的身边,在那样一个艰苦的环境下,最需要爱和温暖的萧红,用平静的、苍凉的语调讲述了自己家乡呼兰河城的小平民的生活故事。灰色的世界,单纯的人们,落后的生活现状,愚昧的精神状态……这一个个惨淡的景象就是整个呼兰河小镇的写照。在那里,人们很迷信,随处可见因愚昧、无知而发生的一个个悲剧,其中小团圆媳妇的死使人倍感悲伤,她的死是人们的封建愚昧造成的……书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简直就是一幅多彩的乡村风俗画。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金桥校区 226300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平潮小学 2263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倭瓜狗尾草呼兰河
倭瓜情
童年里的《呼兰河传》
狗尾草
我爱种倭瓜
梦游呼兰河(组诗)
晚秋农家院
读《呼兰河传》有感
倭瓜
挠痒痒大王
蚂蚁爬上狗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