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50例
2014-06-14夏元石邱型豪
夏元石 葛 芳 邱型豪
(江西省武宁县中医院,武宁 332300)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由于多重折返小波引起的不规则的间歇性快速的心房节律,起搏点在心房出现异位性心动过速[1]。该病症在发作时心房每分钟出现350~600次的不规则冲动,造成不协调的心房乱颤。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阵发性快速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应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90例阵发性快速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45~75岁,平均(62.8±5.5)岁;均经临床诊断以及相关检查确诊,均符合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相关诊断标准;基础疾病为冠心病45例,风湿性心脏病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4例。排除预激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洋地黄应用禁忌症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房颤发作时均不表现出急性心衰症状。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A组与B组,A组患者40例,B组患者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将0.4mg的西地兰加入到40ml的5%葡萄糖溶液中稀释后给予患者静脉缓慢注射,如患者基础疾病有糖尿病则可以将葡萄糖换成0.9%NaCl溶液。如患者临床效果不理想,在2小时后可以加用0.2mg的西地兰稀释给予静脉缓慢注射。B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配合治疗,采用平补平泻法针刺内关、郄门两个穴位,注意在均匀提插旋转后即可将针拔出。采用提插补泻法针刺血海和三阴交两穴位。补法:保持较小的提插幅度,保持其频率缓慢,操作时间相对较短;泻法:针刺要先深后浅,插入时要重,提起时要轻,提插的幅度相对要大,频率要适当增快,操作时间相对要延长。给予两组患者必要的心电监护。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1小时房颤症状即消失,患者的临床心悸以及胸闷等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1小时后患者房颤症状未得到转复,但心室率在患者平静状态每分钟下降到60~80次,临床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无效:患者房颤症状、心率以及临床症状均未得到改善[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2.5%;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0%,B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阵发性心房颤动又称为特发性房颤,绝大多数发生在患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中[3],其中以冠心病、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以及高心病较为常见,也会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原发性心肌病、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以及其他病因心脏病患者中出现[4]。阵发性快速房颤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常常会逐渐演变成持续性房颤或者永久性的房颤,给患者造成身心上的严重影响。
现代医学中主要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对阵发性快速房颤进行治疗,但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会引起患者心律不齐等并发症。阵发性快速房颤在中医学中属于“怔忡”、“心悸”“胸痹”的范畴[5],主要是由于瘀血、痰浊以及气阴虚而发病,治疗时应遵循安神定悸、活血化瘀以及宣痹理气的原则。
本研究中,应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6.0%,明显较常规用药组总有效率52.5%高,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房颤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韩宝德.针刺配合药物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6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42-45.
[2]祝鹏宇.针刺预处理抗大鼠阵发性房颤作用机制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6(16):42-46.
[3]于晓明.快律宁胶囊抗快速心律失常的离体药效学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85-90.
[4]宗文静.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气阴两虚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82-86.
[5]何积源.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快速房颤32例临床观察[J].内科,2009,10(25):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