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肥胖性脂肪肝52例※

2014-06-14陈普艳姜锦林刘小琴杨春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泽泻脂肪肝肝细胞

陈普艳 姜锦林 杨 强 刘小琴 杨春黎

(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恩施 445000)

脂肪肝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肝组织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单位面积中有1/3以上肝细胞脂肪变,常伴有高血脂症。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人群日趋年轻化。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约为20%~30%,其中因肥胖而导致的脂肪肝占30%~40%,因脂肪肝而形成的肝硬化者明显增多,在我国,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病的第二大肝病[1]。肥胖性脂肪肝属于中医的“胁痛”、“肝癖”、“痰浊”等范畴。近两年来,我们采用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该病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病例均为我院中医肝病专科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中男33例,女19例;年龄19~65岁,平均(41.87±9.12)岁;病程2个月至10年,平均(4.56±2.62)年;B超诊断脂肪肝46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18~65岁,平均(41.68±8.98)岁;病程2个月至9年,平均(3.85±2.86)年;B超诊断脂肪肝4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1]①单纯性肥胖,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②疲乏,肝区疼痛或不适,腹胀,食欲不佳;③肝脏不同程度增大,质中等硬度;④肝功能轻度或中度异常,谷丙转氨酶、转肽酶升高,总胆固醇≥8.5mmol/L,三酰甘油≥2.8mmol/L;⑤B超检查:肝肿大,肝出波明显衰减;⑥排除由其它因素如糖尿病、饮酒、药物等引起的脂肪肝。

1.3 治疗方法

1.3.1 基础治疗 两组病例均给予基础治疗,即合理膳食(禁酒;多食蔬菜、水果;低盐、低脂、低糖饮食,高纤维、高蛋白饮食);适当运动(肝功异常者休息为主);减肥。

1.3.2 治疗组 穴位注射联合中药治疗,①中药:自拟降脂减肥汤:柴胡12g,泽泻20g,白术20g,赤芍30g,茯苓20g,山慈菇20g,法半夏10g,生山楂50g,决明子30g,白芥子20g,虎杖12g。每日1剂,常规加水,煎煮取汁300mL,分2次早晚口服。②穴位注射:取复溜、双侧丰隆、足三里、三阴交,分别注射硫普罗宁(山东潍坊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51016,规格:0.2/5ml/支)。穴位常规消毒,用7号针直刺入穴位,进针约2/3,得气后提插回抽无血后注入药液,每次每穴注射1mL,3次/周,连续治疗3个月。

1.3.3 对照组 静脉滴注多烯磷脂酰胆碱(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57684,规格:232.5mg/5ml/支),1次/日,10ml/次,连续用3周,休息1周,再行下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ALT、AST、GGT)、血脂(TC、TG)、体质量指数(BMI)、肝脏B超,并观察临床症状变化情况(重点观察胁痛、困重、易怒、腹胀、口腻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及血脂(TC、TG)恢复正常,B超显示肝脏形态及实质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肝功能、血脂改善,B超显示减少2个级别,从重度恢复为轻度;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肝功能、血脂轻度下降,B超显示重度脂肪肝恢复为中度或中度脂肪肝恢复为轻度;无效:症状、体征缓解不明显,肝功能、血脂无改善,B超显示脂肪肝程度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体重指数比较 见表2。x±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体重指数比较(

2.3 治疗前后B超变化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B超变化比较(n)

3 讨论

脂肪肝是由多种因素导致肝脏脂蛋白代谢紊乱、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属中医学“肝癖”“胁痛”“积证”“痰浊”等范畴。近年来,肥胖性脂肪肝日渐增多,西医无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纠正一些潜在的风险因素,但治疗脂肪肝的部分西药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却升高肝脂,加重肝脏脂肪的沉积,并且对肝功能造成新的损害[3]。中医认为多因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失调、久病体虚、禀赋不足等因素,导致痰、湿、浊、瘀、热等蕴阻于体内所致,病位在肝,涉及脾、胃、肾等脏腑,基本病机在于肝郁脾虚,痰瘀阻滞[4]。

自拟降脂减肥汤由柴胡、泽泻、赤芍、山慈菇、山楂、决明子、白芥子、虎杖等组成,具有疏肝健脾、化瘀祛浊之功。方中山楂消导和中,消食积,行结气,为健脾胃、消肉积之佳品,既能消除油腻肉食之积,又能行气散积;白术、泽泻等健脾祛湿化浊;决明子清泻肝胆、润肠降脂;虎杖、赤芍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山慈菇、白芥子祛痰散结;柴胡疏肝理气,宣畅三焦,为诸药之帅。全方共奏疏肝健脾,利湿降浊,活血通络之功。现代研究表明,柴胡有保护肝细胞膜,提高细胞膜磷脂含量使肝细胞内蓄积的糖原以及核糖核酸含量恢复或接近正常的作用[5];草决明具有干扰脂质合成和抑制胆固醇沉积的作用,泽泻既能干扰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又能影响内源性胆固醇的代谢[6];李晶等[7]研究显示生山楂、泽泻单味药有明显的降酶、抗脂肪肝作用,生山楂和泽泻合用抗脂肪肝、降肝酶有协同作用。穴位注射疗法是一种具有综合效应的穴位刺激法,具有协调脏腑,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虚泻实与扶正祛邪作用。穴位注射取足三里、三阴交、丰隆,旨在运脾、调气、活血。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可调理脾胃,取“合治内府”之意;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健脾利湿之功,与足三里相配,可泻阳明、太阴之湿,扶助脾胃运化输布功能,此乃《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丰隆为足阳明胃经之络穴,有沟通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的作用,具有通腑化痰浊的作用,既可化有形之痰,又可化无形之痰,亦可调理脾胃,促进运化,以绝生痰之源。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TC、TG,针刺丰隆可使血清中TC含量下降[8-9]。还有实验提示,针灸可以通过增强交感神经功能,提高血中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从而激活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增加,而产生脂肪分解的效应,达到降脂作用[10]。复溜穴为足少阴肾经之经穴,具补肾益阴、利水固表的作用,补复溜可补肾助气化,增强大肠的传导功能,促进脂浊排泄。硫普罗宁为游离硫基的甘氨酸衍生物,能降低细胞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升高细胞内ATP含量,改善肝细胞结构和肝功能,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糖等物质代谢,维持肝细胞内谷胱甘肽的浓度,抑制肝细胞线粒体过氧化脂质体形成,防止甘油三脂的堆积,保护肝细胞膜,是新型代谢改善解毒剂,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药物[11],穴位注射硫普罗宁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74.0%,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均有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在改善肝脏B超情况、BMI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药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肥胖性脂肪肝疗效显著,适宜推广应用。

[1]冯晶远.三甲参术汤治疗肥胖性脂肪肝108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09,24(8):1474.

[2]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4):276-279.

[3]曾民德.降血脂药物在脂肪肝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2):120-122.

[4]乔娜丽,杨钦河,纪桂元,等.论肝郁脾虚是脂肪肝的基本发病病机[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38-1239.

[5]陈青莲,郑祥银,黄新平.柴胡炮制品对小白鼠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J].中成药,1994,16(3):22-23.

[6]吕华,金秀英,邓杏林.降脂胶囊治疗高血脂症104例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1994,(7):42.

[7]李晶,冯五金.生山楂、泽泻、莪术对大鼠脂肪肝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的实验研究[J].山西中医,2006,22(3):57-59.

[8]田虹,金丽敏.电针艾灸治疗单纯肥胖性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2):32-33.

[9]明玉华,周家俊.针刺治疗脂肪肝31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5):311.

[10]张旋,张正兴.接气通经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例[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5(6):18.

[11]张琦,杨小平,张晓龙,等.凯西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146例疗效观察[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7(1):42-43.

猜你喜欢

泽泻脂肪肝肝细胞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泽泻到底“毒”不“毒”
脂肪肝 不简单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UPLC-MS联用同时测定建泽泻中8种三萜类化学成分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