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新闻语言的特点

2014-06-13崔珺

新闻世界 2014年4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特点语言

崔珺

【摘 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电视新闻经历了长足发展,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电视新闻语言也在不断丰富。电视新闻语言有哪些特点?如何抓住电视新闻语言的特点彰显出电视传媒的特色,是新闻工作者需要思考与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电视新闻 语言 特点

电视新闻语言是电视新闻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作为电视画面的补充,以其鲜明的特点彰显出电视传媒的特色。作为新闻工作者有必要在电视语言上要做一番推敲。

什么是电视新闻语言?简单地说,电视新闻语言就是记者在电视新闻中利用文字和同期声所表现的内容,可分为显性语言与隐性语言。所谓显性语言就是明显看得见听得到的,如:屏幕上的字幕、录制的同期声、播音员对新闻文字稿的解说等;而隐性语言是不明显的,藏于新闻画面中的,如:拍摄的新闻画面内自带的说明性文字,新闻现场的自然音响等。无论是显性语言还是隐性语言,其作用都是对新闻画面的补充,表达画面无法表现或不能完全表现的新闻内涵。

一、电视新闻语言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首要标准,因此电视新闻语言也必须具备真实性的特点。拿新闻语言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电视新闻解说词来说,记者在写作时要做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等新闻要素的真实,引用的各种资料、数据、史实等必须真实可靠,记者在对客观事实表达个人观点时,要以客观现实为基础,不能随意夸张或掩盖事实真相。现如今,随着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很多新闻节目采取直播方式,并在节目中与新闻事件现场连线。直观鲜活的现场画面吸引受众的眼球,其中记者的出镜语和现场的同期声更增加了新闻的真实性,也凸显出电视新闻语言真实性的特点。另外,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时要注意字幕与图像的准确性,不可出现静态文字错误等,这也充分显示出电视新闻语言真实性特点。

二、电视新闻语言的导向性

电视新闻画面比较直观,本身具备导向性的特质,而配合电视新闻画面的语言可更加明白无误地表现出电视新闻的导向性。可以说,一组电视新闻画面要运用语言描述,才能更清楚地交待相关信息,让观众了解到画面不能包含的事件背景、起因等。例如,2011年3月份,全国不少地区出现“抢盐潮”,各地市场在几天之内“闹盐荒”。电视镜头若只是一组民众在各大商场抢购食盐的画面,观众看了会觉得恐慌,会认为电视上都在报道民众抢购食盐事件,是不是自己也要加入抢购大军之中。针对以上抢购食盐的电视镜头若配上这样一段文字:

近日,由于日本地震引发的核泄漏危机,我国各地爆发市民抢购食盐“盛况”,大量超市销售一空。在采访中民众对抢购食盐的理由基本有两个,一是吃盐防辐射,二是核辐射污染了海盐。卫生部门第一时间就辟了谣,表示吃盐不防辐射,另外中国食盐中海盐比例不超20%。而海盐也大多产自东南沿海,距离日本较远。国家发改委也发出紧急通知强调,我国食用盐等日用消费品库存充裕,供应完全有保障,希望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合理购买,不信谣、不传谣、不抢购。

这段电视画面文字解说不仅道出了引发民众抢购食盐的背景,还表述了事件的起因,并以卫生部门和发改委的表态公开避谣,消除了民众对核辐射影响的疑虑,满足了群众的信息需求,起到了引导舆论的作用,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

三、电视新闻语言的概括性

电视新闻是凭借电视媒介传播的新闻,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作用于观众的感知系统,因此电视新闻语言有概括性的特点。电视新闻语言要与画面结合,起到弥补画面不足、提炼深化主题的作用,切不可对画面简单的说明和重复,所以,电视新闻语言要少做作,应具备一定的概括力和使观众产生联想的能力。这要求我们在写作时运用语言规律,用词恰如其分,不夸大粉饰,做到简洁、精炼,不累赘、拖沓。例如,著名的新闻稿《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的是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然而作者没有用长句,全文仅一百多字,其中用“万船齐发,直取对岸”八个字简洁地写出了渡江战役开始到结束的过程。

四、电视新闻语言的贴近性

电视新闻以独特的真观鲜活性,有着广泛的群众性,面对电视的高覆盖率,如何真正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老百姓心中,把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全方位地展示,从而维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加快经济建设,这就必须让电视新闻语言具备可接受性。这种接受性从何而来?这就要坚持新闻宣传战线的“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面对众多的电视受众,直观的画面要人人看得懂,对画面补充的电视新闻语言要人人听得明白。因此,电视新闻语言必须坚持文字口语化,尽量不用难懂的书面语和专业术语。新闻工作者要扎根于群众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多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才能使新闻宣传工作更加可亲,更加深入人心。

五、电视新闻语言的艺术性

优美、鲜明的电视语言,不但会给电视观众带来美的体验,同时也会引发深深的思考和无尽的想象。优美的语言是艺术的结晶。如何使电视新闻报道的语言做到丰富、新颖,具有艺术美,则要求记者、主持人、编辑具备运用语言艺术的技巧。首先,要求从业人员博鉴众书,要有很宽泛的知识面,可以继承大量的语言遗产。其次,要向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学习生活化的语言,真正实现“三贴近”。第三,汲取历史上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文化典籍,为我们的报道增添后劲。毛泽东同志很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他说:“如果一篇文章,一个演说,颠来倒去,总是那几个名词,一套学生腔,没有生动活泼的语言,这岂不是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像个瘪三么?”现在,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与之对应的电视新闻语言也更加注重艺术性。例如:历界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位获奖者的颁奖词高度凝炼又具有独特艺术美,主人公的事迹和震撼人心的人格魅力都在颁奖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语言作为电视画面的补充有着自身的特点,我们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勤于积累,不断扩大知识领域,积累知识储备,把握住电视新闻语言的特点,进一步增强语言表现力和开掘提炼语言表现手段的能力,创作出更多服务群众的电视新闻报道。□

(作者单位:黄山太平广播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特点语言
语言是刀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电视新闻后期制作技术初探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