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磁共振腮腺管水成像在腮腺疾病中的应用*
2014-06-13李耀平邱国华梁飞虎
李耀平 何 健 邱国华 梁飞虎
(高州市中医院医学影像科,广东 高州 525200)
腮腺疾病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种类繁杂,常累及导管系统,早期准确诊断并及时予以相应治疗是阻止病情恶化、改善临床预后的关键。既往X线腮腺导管造影对于本病的定性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其操作较为复杂,且为创伤性检查,检查中可能发生插管失败或者插管相关并发症,临床应用限制[1-2]。近年来,随着核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核磁共振水成像技术(MRS)为腮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快捷、无创、可靠的检查手段。为探讨MRS在腮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分析了33例腮腺疾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腮腺疾病患者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1~76岁,平均(51.8±4.2)岁。均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病理诊断结果见表1。
1.2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用GE Signa HD 3.0T型超导磁共振扫描机以及HD NVarray头颈部联合阵列线圈进行扫描。先对患者实施常规扫描,然后进行腮腺导管成像,选择序列为参数快速反转恢复序列(IR-FSE)。然后予以含服200 mg维生素C,于含服3 min以及10 min后再次扫描。IR-FSE参数:TR为8000 ms,TI为150 ms,有效TE为800 ms左右,扫描视野(FOV)为18 cm×18 cm,图像采集矩阵为256×256,扫描层厚为20 mm,ETI为45,激励次数(NEX)为4次,成像时间为134 s,采用流动不畅以及分层采集法采集图像。
1.3成像质量评价 由2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主任医生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双盲评价。良好:图像显示腮腺主导管以及1级、2级导管,且图像的背景、信噪比以及图像对比均良好;一般:显示腮腺导管以及1级分支导管,图像背景、信噪比以及对比效果尚可;较差:图像未显示腮腺主导管或者显示效果较差,图像的背景、信噪比以及对比效果均较差。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处理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MRI、MRS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本组33例患者中,MRI诊断中有32例与病理诊断相符,诊断准确率为97.0%。MRS诊断显示,15例非肿瘤性病变患者中,11例发生导管系统变形,占73.3%;在18例肿瘤性病变患者中,有15例发生导管系统变形,占83.3%。详见表1。
表1 MRI、MRS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例)
2.2MRS成像效果 本组33例患者共66侧腮腺病变中,含服维生素C后成像效果显著提高(P<0.05),但服药后3 min与10 min时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 含服维生素对MRS成像效果的影响[n(%)]
3 讨 论
研究显示,MRI扫查能够有效获取腮腺病变的部位、性质以及毗邻关系等信息,且可提供手术进路以及术后复发信息[3]。MRS是在水成像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无创磁共振检查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体液所具有的T2弛豫值较长等特性而使含水的组织器官显像,无需插管以及应用对比剂等,从而避免了插管损伤及相关并发症,且无对比剂过敏限制。近年来,大量研究显示,该技术应用于腮腺病变的显示具有良好的效果,可较好地显示出腮腺导管系统以及其分支。本研究中,MRI检查结合MRS诊断,准确率达97.0%[4]。
手术是临床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手段,目前主要分为功能性手术与根治性手术两类。其中,根治性手术主要是在保留面神经的情况下将腮腺全部切除,而功能性手术则是在区域性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腮腺主导管结构及功能。近年来,随着腮腺导管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越来越强调功能性手术的重要性,但关于具体术式的选择,仍然需要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瘤体部位、大小、性质和导管的具体情况等确定[5]。MRS采用序列技术进行腮腺导管显像,其中,IR-FSE序列同时具有T1和T2对比增强作用,能够经过脂肪组织进行纵向磁化以及T1实现对脂肪信号的抑制,故通过设置超长TE值、TR值以及150 ms TI值,可有效实现水成像效果,且信号较亮,对比性较强,对于较为纤细的导管系统可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6]。本研究中应用3.0T型超导磁共振扫描机在IR-FSE序列下进行扫描,对导管系统变形检出率在非肿瘤性病变患者达73.3%,在肿瘤性病变患者达83.3%。认为MRS能够在无创条件下明确瘤体的部位、大小、性质以及腮腺导管系统等情况,从而为临床选择手术方案提供参考。
研究显示,含服维生素C可提高MRS的显示效果。因含服维生素C能够刺激腮腺分泌涎腺液,并且涎腺液能够在3 min内充盈整个腮腺导管系统并不断溢出至口腔中,提高腮腺导管系统的含水量,故能够提高MRS的显示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含服维生素C后,MRS对于腮腺病灶的显示效果显著提高,但在服药3 min与10 min时未见明显差异,故认为在临床检查时可予以含服维生素C,并在3~10 min左右扫查,可获得较好的图像效果。
综上所述,MRS能够客观、全面地显示腮腺病变的位置、性质以及导管狭窄、扩张、损伤、中断等情况,操作简便、信噪比高,对患者无创伤,从而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1] 凤麟飞,后军,阳宏林,等.腮腺手术后患者生存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6):695-697.
[2] 郑少燕,曾向廷,吴先衡,等.腮腺肿瘤的MRI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4):647-651.
[3] 李孝英,彭诚(审校),崔江涛等.MRI新技术在腮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天津医药,2013,(8):843-845.
[4] 吴大铭,俞创奇,董敏俊,等.下颌下腺导管结石的磁共振涎管造影图像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6(6):811-813.
[5] 赵文海.磁共振水成像技术的原理和运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2):64-65.
[6] 祁永爱,陈江莲,陈志刚,等.磁共振水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5):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