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投资环境分析及中国企业赴德投资的对策建议
2014-06-12胡慧李春晓
胡慧 李春晓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进入快速上升期,德国以其独特优势成为中国企业立足欧洲、布局全球的投资重镇。近5年,中国企业在德国通过兼并、收购和参股等多种方式开展互利合作,投资额呈现年均80%以上的速度增长,对德投资项目数连续多年位居国外企业在德投资项目总数前列,对德直接投资已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一大亮点。虽然增速引人注目,但是作为后起之秀,中国在德国投资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对德投资发展拥有巨大潜力,但中资企业开展在德投资经营活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因此须从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制定相应策略,以保障对德投资顺利开展。
[关键词]德国;直接投资;中国企业;投资环境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4-0036-03
一、德国投资环境的优良之处
(一)地缘优势突出,市场辐射能力强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加之国内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各种运输方式所构成的完善的综合运输网络,使德国国际运输线孕育而生,如德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运输航线西北欧—北美东岸—地中海—苏伊士航线的重要参与国,也是欧洲—地中海—远东航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东起俄罗斯的海参崴还是东起我国江苏连云港连接荷兰鹿特丹的第一、第二亚欧大陆桥,德国都是必经之处。德国最大的航空公司——汉莎航空集团与国际多家航空公司签有合作协议。综上,德国具有庞大的市场辐射效应。
(二)经济运行模式灵活自主
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是一种以私有制为主体、鼓励和发展市场经济、强调个人自由和市场竞争、同时主张宏观调控和政府干预相结合、消除市场缺陷、实行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保证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公平、效率、发展、稳定的经济模式。即德国经济模式强调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在充分保证市场经济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的同时,以国家宏观调控作为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这种经济体制有利于维护经济稳定,如德国经济在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得以迅速恢复,在欧债危机中领导欧盟各国走出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就归因于这种特殊的经济模式。
(三)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德国是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经济超过英国,成为欧洲新的经济霸主,并延续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迅速走出战败国阴影从而迅速崛起,在世界十大经济体中排名第四。特别是2010年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五国相继陷入主权债务危机,德国不仅保持36%的经济增长率,还确保了欧元区的正常运行,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卓越贡献;2011—2013年增速虽分别降至3%、07%和04%,但仍维持正增长,2014年德国经济增速有望达17%,2015年达2%,且未来几年GDP都将保持乐观增长趋势,足以显示德国经济增长潜力。此外,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性还须考虑其通货膨胀率。德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CPI仍维持在低位,2009—2013年分别为04%、21%、2%和15%的温和通货膨胀状态,虽然预期2014年会升至17%,但仍处于合理水平,这也将给经济政策操作留有大量空间,有利于经济复苏。
(四)产业布局合理
近年来,德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70%左右,第二产业占比30%左右,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发达国家,部分重点产业国际竞争力极强,如机械制造业仅次于美国,特别是汽车制造业;电子电器工业和化工业也是德国的支柱产业,如西门子、巴斯夫和拜耳都是德国企业中的佼佼者;德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发展迅速,德国最大的航空公司汉莎集团在《2013财富500强》中排名271;此外,德国新型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得到政府大力扶持;德国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三。
(五)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
德国是欧洲第二人口大国,截至2013年底德国人口总数约8080万,同比增加30万,已连续三年增长;其中,外来移民净增40万,达到1993年以来的最高值,同比增长也高达10%;而专家预计,2014年德国外来移民仍将持续增加,因为德国政府在2014年里开始允许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人自由进入德国的就业市场。2013年,德国就业人数为41841万,连续七年创下纪录高位,同比增长06%;2014年预计达4210万人,同比增长06%。更重要的是,受益于经济发展水平高,德国国民受教育程度处于世界前列,因此劳动人员的素质较高。
(六)资本充足且融资成本较低
虽然德国从2012年1月—2013年3月的货币市场利率起伏较大,但总体维持在低位水平,2012年7月达到最高点038%,此后逐渐降低,2012年后半年至2013年3月,基本徘徊在007%上下。总体来看,德国货币市场利率处于较低状态,说明德国的货币供给量充足,有利于企业融资,可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本保障。此外,在融资方面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是当前全球最大的金融交易平台之一,并拥有电子交易系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募集企业发展所需资金和业务拓展创造有利平台。
(七)对外贸易及中德双边贸易持续增长
德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经济开放度不断提升,2010年德国进出口总额17495亿欧元,同比增长1925%;2011年19621亿欧元,同比增长122%;2012年20060亿欧元,同比增长22%;2013年19889亿欧元,同比下降085%,但外贸顺差却创下历史新高,达1989亿欧元,是德国有外贸数据记录以来的最高值。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德双边贸易日渐紧密,2010年双边贸易总额达1302亿欧元,2012年超过1600亿欧元,2013年前三季度达1229亿欧元,中国仍保持为德国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德国稳定的国际收支状况为中国投资者在德国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出良好的金融环境和贸易环境。
(八)欧元贬值带来双重收益
德国是最早加入欧元一体化的国家,德国马克在2002年随着欧元的上市逐渐退出流通市场。2004年欧元兑美元的平均汇率曾一度创下1:16的历史最高值,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下跌,2012年欧元兑美元平均汇率为1:1392,2013年底为1:13535。欧元对人民币汇率较不稳定,总体呈现逐年贬值趋势,如2007年欧元对人民币平均汇率为1:1042,2008年为1:1022,2012年为1:8107,2013年底虽升值到1:8419,但2014年以来又呈现出贬值趋势。欧元对外贬值,既有利于增强德国出口竞争力,扩大在德中企的出口规模,又能降低以人民币计算的中企在德投资成本,提升中企信心。
(九)基础设施完善
德国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基础设施完备程度在欧洲各国中名列前茅,铁路、航运、水运和海运发达,不但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成为各国投资者赴德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德国公路网全长231万多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6万公里,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铁路是欧洲交通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以33727公里的长度位居欧洲国家之首;水路网络总长约7500公里,其中6600公里为内河,35%可自由流通;拥有100多个现代化的公共海港和河港,74个大城市及附属地区中,有56个城市有水路连接;民用航空发达,法兰克福机场是世界上重要的航空港之一;电话网络发展迅速,如固定电话普及率位居欧洲前列,互联网和邮政通信也相当发达;电力供应充足,可满足德国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2020年德国太阳能发电量将会占全国发电总量的10%。
(十)法律健全稳定
德国的法律具有完备性强、公正公开、稳定性高的特点,如德国在对外贸易管理方面最主要的两部法律《对外经济法》和《对外经济条例》早已颁布,且随着德国经济的发展和赴德投资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德国对外资投资的限制越来越少,外资企业基本能与德国国内企业进行自由竞争和招标。同时,德国十分注重技术创新和研发,在知识产权方面给予充分保护,如1876年就出版《版权法》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目前制定有《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外观设计法》等相关法律。
(十一)对外来投资实施优惠鼓励措施
德国对赴德投资者给予法律保护和政策鼓励。德国《对外经济法》规定外国投资者在德国投资可享受国民待遇。欧盟、德国联邦及各联邦州政府制定的涉及地区、就业、科研等不同领域的政策优惠包括为投资和经营活动提供补贴、低息贷款和担保等优惠条件,涉及投资补贴、投资补助、长期优惠贷款、参股资助、国家担保形式、工资补助、支持人员培训、研发补助、研发贷款、研发风险投资等。德国在各个行业同样制定了包括投资成本资助在内的各种优惠补助措施来吸引外资。
(十二)政局稳定及中德政治互信较高
德国国内政局稳定,大部分地区社会治安良好,是世界上安全系数较高的国家之一。虽然,近年来德国民众为维护自己的权利和表达观点举行各种示威游行活动,但并未影响到德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中德建交40多年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显著。2010年中德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11—2012年双方进行两轮深入的政府磋商,中德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
二、德国投资环境的不利之处
(一)自然资源匮乏
德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所需自然资源97%需依赖进口,如德国90%的石油都是从中东或其他产油地区进口的。德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德国西部,将近50%的煤炭资源需从巴西和澳大利亚等产煤大国进口。德国金属资源几乎100%依赖国外供给,主要是从澳大利亚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进口,但其中将近90%的稀土资源从中国进口。
(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且持续增长
德国劳动力价格在欧盟处中上水平,如2011年德国全日制工作者年平均收入为43929欧元,最高来自金融行业和保险系统(平均收入为62823欧元),最低来自客服行业(平均收入为24544欧元);但德国国内法律及工会作用极强,致使福利待遇特别高,工资附加费用也较高。此外,德国工资仍呈现持续上涨趋势,如2011年名义工资上涨34%,实际工资上涨11%;2012年名义工资上涨27%,实际工资微增07%;2013年名义工资上涨23%,实际工资上涨08%。
(三)劳务供给存在结构性短缺
德国劳务市场劳动力短缺,供不应求。随着全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德国在老年护理岗位上人才缺口较大;工程师、医生、病人护理等岗位上人才缺口也相当大。由于德国对高科技人才需求较大,特定行业高素质人才紧缺,鼓励海外高新技术人才进入德国,但是对外籍劳务人才限定较严。中国籍劳务人员除中餐厨师和海员外,其他行业进入门槛较高。
(四)劳动保护和环保要求高
德国《劳动法》对工作时间、报酬、解雇、社会保险等关系到劳动者利益的因素规定十分严格,加上德国工会的作用,法律对保障劳动者利益上十分重视。德国对外籍劳工进入德国工作也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如《就业促进法》《外籍劳工工作区可发放条例》。《民法大典》对德国土地的使用也有明确规定。此外,德国是一个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的国家,涉及到对动植物、森林、大气、水域等的破坏和污染,根据《环境责任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和责任。
三、中国企业赴德投资的对策建议
综上所述,中国企业赴德投资虽存在诸多机遇,但也要面临一些挑战和不利因素。因此,须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进行策略分析。
(一)政府层面
第一,德国的法律制度相当完善、极其严格,特别是在环境保护、技术准入方面。我国政府应该完善海外投资壁垒调查制度,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出现的风险,并充分借鉴美、日等国的海外投资保险机制来完善我国的投资保险法和各项相关保险制度,以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坚实的法律制度保障,从而降低企业风险成本。
第二,欧元兑人民币贬值,虽然能为中国企业赴德投资带来双重收益,但也为在德华企带来汇率交易和会计风险。对此,政府应积极推进汇率制度改革和国际化进程,寻求汇率稳定,降低汇率风险;积极推动中德双边经贸往来的人民币结算;积极开发外汇期货、外汇远期和外汇期权等外汇衍生工具,为企业提供避险工具。
第三,中国政府应与德国政府加强交流对话,降低德国对中国劳务人员输入的壁垒,从而增加中国对德劳务输出,为赴德企业提供劳动力保证。
(二)行业层面
相关行业组织应发挥自身职能,推动企业抱团实施“集群式”对外投资,增加行业上下游企业的联合和战略联盟,提高行业竞争力,分摊企业风险;通过行业协会加强同德国当地行业协会的联系,减少行业摩擦,促进行业发展。
(三)企业层面
第一,针对德国严格的环保、劳工等社会责任标准,中国企业要从自身出发,积极履行法律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实施合规经营。第二,德国是资源贫乏的经济发达国家,赴德投资企业应加强能源创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第三,赴德投资之前,中国企业应深入了解德国文化,加强对德国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力争实行“本土化”经营策略,以应对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马九安,姚刚岺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评析[J]中国教师,2011(2):4-6
[2]黎雪荣,马遥,高博轩2012—2016年德国投资环境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2012:1-3
[3]商务部德国投资指南[EB/OL]http://wzsmofcomgovc/,2013
[4]IMFGermany 2012 article IV consultation[EB/OL]wwwimforg/external/indexhtm,2012
(责任编辑:董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