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等你
2014-06-11郭琼芳
郭琼芳
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从教二十几年,每接任一个新班,我都准备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去读懂每一个孩子,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
刚刚接手的这个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成绩在十个班级中排名末位。和往年一样,我尽快地熟悉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无奈,学生的坏习惯一旦养成,改起来是何等艰难。很多学生上课东一伙西一群讲话、做小动作,课后作业拖延不交,甚至不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总算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还是有几个难以调教的学生成了我心中的痛。
童安忆(化名)是一位留级下来的插班生,她的脸瘦长、苍白,缺少一般女孩应有的圆润,一双薄薄的眼皮耷拉着,与她说话也爱理不理,好一个冷漠的孩子!我上课,她一副不屑于听的神态,记不清她有多少次没有做家庭作业了,好像家里没人管似的,可我不想放弃她。那天,我去检查她的家庭作业,还是没有做,我问她为什么,她仍旧一言不发。真是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立刻拿出手机拨打她家长的联系电话,希望家长能配合我的工作。接电话的是她的父亲,是一个泥瓦包工头。此刻他正在乡下干活,他态度很好,表示一定督促孩子的学习。于是,我便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好消息。
然而,等待我的是让我既惊叹又后悔的结果。午睡时,童安忆远在广东打工的妈妈(已离婚)在电话里哭着诉说:“童安忆中午被她爸爸毒打了一顿,脚瘸了,这几天不能再去学校上课了。老师,请你赶快去救救童安忆吧!”“不会吧?”我的心一阵揪紧。“是真的,以前他也这样打过女儿,她爸爸变态,我女儿跟着他太可怜了!”童安忆的妈妈泣不成声,挂断了电话。
事态严重,我必须马上去他们家看看,可我不知她家的住址。我赶紧奔向学校找班主任。一路上,我想象这孩子遭毒打的惨状。焦虑、担忧占据了我的心,几分钟的路程好像走了几个小时。找到班主任后,她告诉我:“我也接到童安忆母亲的电话,并立即与童安忆的父亲进行联系、沟通。童安忆现正在教室上英语课呢。”原来,她的父亲只是想要吓唬并折磨她妈妈来达到报复的目的。我悬着的心放下了一半。
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啊!我找到她原先的任课老师了解情况。答案是家庭特殊,性格固执,懒散,没法儿管!我明白了,这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
下课了,我赶紧找到她,关切地询问并查看了她的伤势,她有些不自在。虽然不像她妈妈所说伤得那么重,但脸上、脖子上青一块紫一块,让人心疼。我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如果我的工作细致一些,对她的过去及家庭情况了解清楚了,我是断然不会打这个电话的。我会选择在恰当的时机,与家长作适当的交流。一种母性的柔情让我情不自禁地把她揽在怀里,许诺道:“老师再也不会向你爸爸‘告状了。听你妈妈说,你经常用QQ与她聊天,是个很懂事的孩子。我真诚地希望你能管好自己,完成作业,给你远方的妈妈一份安慰。”她眼泪汪汪地看着我,抿着嘴点点头。谁说她冷漠呢?只是未触及心灵深处,直觉告诉我,她是真诚的,也许这正是一个契机,我一定要耐心地等待她的转变。
果然,第二天她认真地完成了作业。我抚摸她的肩膀,鼓励道:“别人能做到的事你也能做到,只要坚持,学习一定能进步。老师等你!”她铁青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
之后的日子,她偶尔也会“旧习复发”,我认为这在情理之中,一个懒散、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孩子,一个没有家庭温暖的孩子,要改正这些坏习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毅力!她需要时间在内心积攒足够强大的力量。我必须等待!于是,我只是宽容地提醒,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像微风吹过草地,蝴蝶飞过花丛般的自然。所幸的是她能及时改过来,成绩也越来越稳定。
她的母亲在给我的手机短信上写道:“敬爱的郭老师,童安忆能有今天的变化得益于您教导有方,谢谢您对她无微不至的关心!”此时,我幸福地回复:“我是一位老师,更是一位母亲,我理解为人父母的心,我愿意用母爱去温暖她,滋润她,等待她的脱胎换骨,化蛹成蝶。”“正因为这样,您才是一位好老师啊!”她母亲的又一句夸赞,让我醍醐灌顶。一位好老师就应该像母亲一样有耐心,有包容之心去等待孩子的成长。想想自己的急躁性格,有时无意之中难免会伤害孩子。
从此,我谨慎地对待那些后进生,总是在扬鞭催他们前行的时候问自己:有没有太急了,时机成熟了吗?其实,有时缓一缓,貌似是“漫不经心”“无为而治”,却有时反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善于等待既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智慧!
后来,我读到《珍视童年》这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话让我感同身受:“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那些后进生只是在心智上成熟晚些,我这个当老师的不能催得太急,逼得太紧,应该给他们一个舒适的空间,顺其自然。相信有一天,那些迟开的花总会绽放。我能做的,就是耐心等待,细心呵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