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提高小班化数学课堂实效性

2014-06-11李国辉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分层目标

李国辉

小班化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教学活动必须遵循学生差异,使每位学生都拥有均等的参与教学机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那么,如何在小班环境下,既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又兼顾个体间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各自最佳的发展呢?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学生能力不固定分层

1.分层教学首要任务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为了在分层过程中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不能简单地用优、中、差来分层。教师要在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对学生的分层应由老师掌握,不宜对学生公开,防止优生自满、差生自卑,尽量保护低层次学生的自尊心。

2.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二、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就是根据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A、B、C的每一层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指全体学生都应习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中层目标是指B、C层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拓展和较复杂的思维方法;发展目标是指C层和少数B层学生应掌握的更深的知识和复杂而灵活的综合应用。

如小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对于A层学生,要求学会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知道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会进行计算,初步感受小数、整数转化的辩证思想,在同伴的帮助下,经历数学学习的探讨过程。而对于B层以上的学生则要求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感受联系、转化的辩证思想,体验数学学习是不断探索的过程。

此外,目标达成的时间适当分层。不同程度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强有弱。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规定不同的达标时间。B、C层次的学生要求在课堂内达标,A层次的学生可适当放宽达标的时间。

(二)教学形式分层

1.分层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给他们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难易适度的问题,要让他们想一想能够得着,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摘到桃子”。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多提猜测性的问题,理解力较强的学生多提逻辑思维性的问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多提概括性的问题,胆小腼腆的学生多提书上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成绩较差的学生多提基础知识概念性的问题……如在教学《比的意义》这个内容时,可设计下列问题:(1)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基础知识,一般学生都可以找到答案。)(2)什么叫做比?(归纳概念的问题,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较完整地答出来。)(3)比、分数、除法三者有何区别?(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回答。)(4)数学中的比后项不能为零,而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后项却可以为零,这是为什么?(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学生喜欢答。)好的问题能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的课堂也因此变得生动而活泼。

提问时,教师不仅要有明确的指向性,还要就同一个问题,注意提问的次序。如:激发性回答(先请低层学生回答,利用其中的错误,激发高层学生进一步思考)、示范性问答(通过高层次学生的回答为低层次学生提供方法与思路)、模仿性回答(在示范性回答后,让低层次学生复述再现,强化记忆理解)。这样的分层施教,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又因人而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训练的机会,从而提高整体水平。

2.分层活动。分层教学中,要注重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相互援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指导。即教师对A层次学生的学习要通过课间巡视、问题的回答、板演等渠道,主动地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也可以让C层次学生帮助他们学习。在学习活动中这种合作与帮辅,能让每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三)教学指导分层

分层教学要讲究教师的指导策略,这种指导策略既包括课前的预习指导,也包括课中的指导以及课后的辅导。

1.A层次学生的指导。补课,是提高A层次学生学习质量的一种方式。但是,补课有许多不当之处。在这里我提倡导学,“导”是针对“补”而提出的较为合理、科学的方式,不是让“漏洞”出现后再去填补,而是防患于未然。“导”,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而且是教师观念的转变以及方法、手段和时间上的变化。

(1)课前导基础知识。课前导学是一种提前学习的活动,即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以及下一节课怎样上的过程。如:“比的基本性质”教学,教师要提前引导A层次学生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活动,为A层次学生学习新知识形成新的能力打下基础,使他们能在课堂中与其他学生一样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课前导基本技能。学生已有的能力是影响新的教学技能形成的重要因素。为使A层次学生的学习能跟上一般的学生,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技能训练。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课前导学时,要进行3.14×2,3.14×3,3.14×4等口算训练,并引导学生熟记,做到脱口而出,使他们在计算时的速度不慢于其他同学,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B层次学生的指导。他们的基础知识较为扎实,课前的指导重在教给他们课前预习方法。要求列出自学提纲,让他们按提纲进行自学,并逐步使他们掌握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3.C层次学生的指导。教师重点培养C层次学生关于方法、发展、探索思想等方面。对有些开放性问题要鼓励他们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进行解答,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课堂练习的分层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将练习设计成三类:第一类为基础练习,全班都做;第二类为综合练习,面对B和C层学生设计,欢迎A层学生参与;第三类为拓展练习,面对C层学生设计,欢迎B层学生参与。其中,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就利用学生完成基础练习的时间差以奖励作业的形式出现,即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分层练习。下面是《几十几加几十几的进位加法》一课的练习设计:

基础练习:

列竖式计算

(1)28+36= 57+43= 64+15=

(2)71+29= 68+24= 68-24=

综合练习:

把算式补充完整

(1) □ 6 (2) 5 □

+ 3 □ + □ 8

9 4 8 3

拓展练习:

笑笑是个小马虎,计算一道加法算式时,把十位数字3看成了5,把个位数字7看成了1,结果得数为65,你能找出正确的得数吗?

这样的分层练习,既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完成教学的基本目标,又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同时还让学生们看到了自己的成绩,也发现了不足。

三、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A层次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B层次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总之通过评价,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幅度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分层目标
清律的基础知识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掌握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