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现状透视与对策

2014-06-11章晨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题意审题题目

章晨

“解决实际问题”一直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就该内容的学习现状我做了一些调研,发现学生们对“解决实际问题”兴趣是最大的,但却是最没有把握的,正确率也是最低的。从最根本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结构千变万化,不同的结构就会出现不同的题型,需要不同的解题思路,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综合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即使列出了正确的算式也还需要计算能力或判断能力来“善后”,总之整个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可以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大考验。

一、透视“解决实际问题”典型错例

下面笔者就“解决实际问题”几个环节结合平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典型错例分类进行分析。

1.审题解决“是什么”问题

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理解题意就是要弄清题目讲述的是什么事情,已知条件和问题及其间联系是什么,关键词是哪几个,要注意什么等。

例1: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下:3千米以内,收费5元,3千米以上,每增加1千米再收2.4元。小明乘出租车行了6.5千米,应付多少元?

错解:6.5×2.4=15.6(元) 答:小明应付15.6元。

该错例是典型的没有理解题意,该题的重点词在“增加”“再收”,该市出租车收费标准分两部分,3千米以内收费5元,超过3千米的那部分路程每增加1千米再多收2.4元,因此小明行的6.5千米应付两部分费用。

2.分析数量关系解决“怎么办”问题

我们找寻解决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常用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和分析综合法等。在解题实践中往往是几种方法交替混合使用,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灵动的思维能力尤其重要。

例2:湖滨种着一排柳树,每两棵树之间相距5米。小明从第1棵树跑到第200棵,一共跑了多少米?

错解:200×5=1000(米) 答:小明一共跑了1000米。

该题错在数量关系没有找准,本题重点是:从第1棵树到第200棵树之间一共有多少个5米。可以通过直观图,找找从第1棵到第2棵、第1棵到第3棵……各相距几个5米。

分析数量关系式的方法有许多种,可以借助画图、列表等,因生而异,因题而异,怎样才能使学生搭建出条件到问题的桥梁,学会方法是关键。

3.选择解题方法解决“怎么做”问题

通过前两步的思维分析后,学生开始进行选择算法列式解题的过程,在这一步中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死记硬背,应该由学生选择自己拿手的理解的算法。

例3:红领巾的标准式样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面积是0.165平方米,高是0.33米,底是多少米?

错解:0.165÷2÷0.33=0.0825÷0.33=0.25(米)

答:红领巾的底是0.25米。

该生明显,不能自如运用倒推法,则选择列方程解答更适合。在教学中,教师在算法的选择上可针对不同学生做出不同的指导。

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对策

针对以上“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现状,我们要运用教学技巧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生而异,指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各项学习能力。

1.培养认真审题习惯

我对学生提出做解决实际问题动笔解答前要“一读二看三画”,即读题三遍,第一遍读通,弄清这道题讲的是什么事情;第二遍读就要看明白已知条件,未知条件是什么,表述条件之间关系的是哪一句话,关键词在哪里;第三遍对题目进行圈画,画出关键词可以深化对题意的理解,画出重点句,可以找出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圈出注意点可以避免错误。我们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不知题目从何着手时,老师语气有轻重地将题目读一遍,很多学生的眉头就一下舒展开了。可见读题的重要性。

2.提高理解应用能力

在日常解决实际问题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我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解答,还要逐步能够叙述出自己的思维过程,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目标:能正确解答为一级目标,能够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思路为二级目标,能教会还不懂的同学并能灵活运用为三级目标。这样既能使学生形成对数量关系的整体认识,又能提升学生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选择自己的解题方案

常见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列表法、画图法、倒推法、转化法、假设法等,在教学中,在于解题方法的选择上,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应做出不同的指导,或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掌握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4.培养写数学随笔兴趣

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养成学生写数学随笔的习惯给予了我和学生们极大的收获。

案例:爱思考的俞飞樾一篇随笔的结束语这样写道:“我觉得做这种比较复杂、一时不知从哪儿下手的题目,可以画一些示意图,通过图找到解题的关键。还要多读题目,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并且要能找出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这样才能做好一道题目。”看来他收获可不小呢!

其实从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决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解决某一题型上,而应是通过经历解题的过程形成数学经验、技巧、应用意识等,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无论解题成功与否都能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宝贵经验资源。就让我们找寻孩子们喜爱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在充满趣味与灵动的学习中更多地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学会数学的思维,吸收数学的营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题意审题题目
笑笑漫游数学世界之理解题意
弄清题意 推理解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