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活教材 激活思维

2014-06-11张勇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养蚕名片陶行知

张勇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活的教育”思想历经时间的洗礼,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现阶段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我从“盘活教材,激活思维”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教材作为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材料,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被有些老师看作是不可修改的“圣经”。陶行知先生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老师如果只是闭着眼睛教死书,不顾书本对于学生是不是有用,这就是死教育。教师应该“设法去满足孩子的要求,搜罗一定的材料去培植他”。新课标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观正逐步发生变化,“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经逐步被老师们接受。由于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活动性很强的学科,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学生接触外界的方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科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从而使其更加适应学生的发展。

一、与情境相融,让学生想思

案例一:《一切都在运动中》教学片段简介

一位老师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导入新课后,没有直接出示书上的两幅图片来介绍“参照物”的概念,而是通过一个孩子喜闻乐见的拔河的视频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首先设计了一个错误的范例,播放一个使用没有任何标记的拔河绳的比赛让学生来判断谁输谁赢,学生开始会比较困惑,但当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很快发现了问题后,教师没有就此收手,而是让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在思维的碰撞中感觉到没有参照物是不能正常进行拔河比赛的。

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一文中指出:我们在教授学生时,对于教材要慎重地选择和处理。现行的教材虽然是很多专家经过深思熟虑后编写出来的,但对于不同地区的学生而言,由于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背景等多方面的不同,教材呈现的某些内容和形式有时并不是太适合的。实际教学时教师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将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修改,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批判性,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奠定了基础。

二、与生活相联,让学生会思

案例二:《养蚕》单元教学简况

《养蚕》一单元教材安排在第二单元,按照书上的教学进度一般是3月份。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绝大部分孩子家里都养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根据实际养蚕的时间(一般都是5月份),我将这一单元调整到5月份进行教学,同时结合我校《“活的教育”视域下农村小学生闲暇生活指导的研究》这一调研课题,围绕“蚕”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1)开展“养蚕”活动,要求学生选择5到10条蚕,选择合适的器具,自己进行独立的饲养,每周科学课或闲暇生活指导课时把它们带到学校科技实验室进行交流。(2)记录蚕宝宝每天生长变化的过程和自己的养蚕体会。(3)学生将自己养的蚕结的茧带到学校。先让学生猜测丝的长度和思考如何进行抽丝,然后学生间进行讨论与交流,老师提醒学生关注抽丝过程中的注意点,再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抽丝并测量丝的长度,最后让学生交流感受。(4)开展养蚕经验交流会,学生经过一个多月的劳动,很愿意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和同伴进行交流。

孩子们在日记中写道:“刚出来的蚕很小很小、很黑,又不会爬,我都舍不得去碰它。”“今天我终于看到我的宝贝——蚕吐丝了,它们吐得多带劲儿呀!竟然趁我不注意爬到我的书包里安家了。我没敢打扰它,悄悄地换了一个书包,为了让它透气我还用棍子将书包撑起来了。”“蚕的生命真是短啊,它们生出下一代就死了,我们要纪念蚕。”……我不由地想到陶行知先生的“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 正因为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尊重了学生,了解了学生的需要,适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学生们才有了养蚕的经历,才知道了蚕的奥秘,学生才有了这么多的感受,也才有了学生对生命的尊重。这样的教育既满足了学生探究活的生命需要,也满足了陶先生所提出的活的精神需要。所以我们的老师要与时俱进,要随时随地用活的素材去教学生,让他们在活的世界里进行着活的探索。

三、与活动相伴,让学生善思

案例三:“给小区植物挂名片”活动过程简述

现行苏教版科学教材中从三年级上册的《校园里的植物》到三年级下册的《植物的一生》,再到六年级的《遗传与变异》中涉及了许多植物方面的知识,但是学生对于植物的名称却不是很清楚。为此我们科学教研组讨论决定从学校邻近小区里的花草树木入手,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开展一次给植物挂名片的活动。学生通过访问、自己上网查资料等多种形式了解该小区里植物的形状、生活习性、分布、用途等。活动分为五个部分:精心策划、收集资料、制作名片、欣赏名片、解说名片。

活动的开展不仅盘活了以前所学的科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学生走向了大自然,走向了自己的生活,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互相协调,互相帮助,互相启迪,真正实现了“开笼放雀”。在这里花草树木都是活书,名片是活书,学生是活书,实现了不同的学生在科学上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这就是陶行知故事中的记载的让他同乡姚文采上课时做到随时教育,随地教育,随人教育的体现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养蚕名片陶行知
包头的名片
包包,也可以是你的名片
我家的环保名片
养蚕记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陶行知教育名录
在养蚕中成长
不会丢的创意名片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