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
2014-06-11刘志强
刘志强
摘 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目前音乐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施“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定位目标;创设有效情景,实现有效合作;关注学生情感,实施有效评价”等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互动、合作的课堂教学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关键词:生活化 有效性 音乐课堂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37-02
让孩子们喜欢音乐,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是孩子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孩子们的身心得到愉悦,素质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发展,是孩子们的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是新课程理念所希望达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下几点来营造孩子们良好的心理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所有的孩子都用积极的心态来参与各种音乐学习,从而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带着赞许和激励进入课堂
成功是所有人都渴望得到的,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赞赏,对学生来说就显得更加重要。老师对学生的认可和赞赏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认可的点头,一个会意的微笑都会如一缕阳光,温暖着学生的求知心扉,因此让学生处处都能感受到教师的温暖,体验到教师的爱护,觉得教师不仅是他们的良师益友、教学的参与者,更是他们服务者,这样孩子们才愿意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学习当中,使课堂始终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学生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 所以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以感性认识和实践活动作为基础,使孩子们对音乐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机地融化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们整体把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内涵和情感内涵,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从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等方面来说,小学的学习生活正是音乐学习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充分利用音乐学习的情感性、愉悦性、形象性等特征来引导孩子们对求真、向善、爱美的向往。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老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来营造与教学内容能够融合的、相关的或者相同的情境,从而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发现许多怯场的孩子,他们从不主动积极的回答问题和歌唱表演,甚至都不抬头看老师一眼。孩子们既有脆弱心态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脆弱心态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所以老师要充分的相信孩子,用相信的眼光、赞许的手势、鼓励的语言和表扬的力量来激发他们。让孩子们树立自豪感,就要给孩子们力量,让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坚强。老师要对孩子进行赏识性的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注意把握好孩子的年龄特征,在孩子学习时给予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赞许等赏识性的评价。还要有一颗赏识的心,无论是优秀还是稍为逊色,都要去包容他们,随时发现他们的优点,让让孩子真正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的浓厚的学习兴趣。
2 让教学设计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
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堂教学首先在于它的教学设计。音乐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解决音乐教学问题的过程为框架,使先进的音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实现音乐学科教学的最优化,从而使音乐教学过程成为优化的整体,达到艺术性与科学性的和谐统一。教学设计是否把这一理念贯穿在教学中,往往反映老师的教学构思。老师和孩子们的创作活动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生动准确的语言,伴随自制的音乐效果,真实的表现了孩子们的感受与想法以及孩子们身上所蕴藏着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关注孩子们创作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作,孩子们通过体验创作过程以及分享成果的喜悦,来达到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孩子们创作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我们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讲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课堂教学设计应按照艺术的要求设计课堂教学,从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和音乐审美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牵引孩子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怎样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激发孩子們的思维、兴趣;这就要求老师们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蛤蟆学习兴趣、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的教学设计。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音乐对于孩子们来说,首先是自我流露,而不是表演,不是“艺术”。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不要把孩子们的思维放在狭隘的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世界里,而要将音乐与生活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组织教学应成为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吸引孩子们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要讲求艺术性和科学性,使孩子们精力集中,以便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采用启发、思考、发现等方法进行疏导。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生活内容提炼成音乐教学内容,这种方式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与想象,拓宽视野,感受真实。
3 让民主和竞争入课堂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 体,进行音乐的审美体验、审美创造及审美表现。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已成为当今国际国内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在和谐社会下的教学民主不单单是一种教学手段,还是一种教学目的,是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氛围的体现,是孩子们思维的健康发展甚至创造力的激活的有效途径。教与学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互动过程,教师要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教学活动当中,放下教师的“高姿态”,与孩子们一起歌唱、赏析、讨论、舞蹈、并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对孩子们关怀备致,在这样平等对话与沟通的和谐氛围基础上,从而加入合理的竞争,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勇于实践,更加能够唤起孩子们的主体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强烈的参与意识,这样孩子们就会把老师的关注、关爱,转移到教师所教收的课程内容上来,从而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果。
4 多元开放整合 开启学习兴趣之门
艺术性和情感性是音乐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当然其他学科也需要注重学习兴趣、学科情感的有利因素,而音乐学习的特殊性在于它有“学生体验到的学习内容本身的艺术性所产生的情感”以及音乐学习活动的主体部分。音乐学习兴趣是一切音乐教学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孩子们心理的需要,是孩子们产生学习动机以及积极性的先导。所以音乐教学应该体现愉悦性、开放性、参与性,根据孩子们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求知欲等这些天性,我们通过对方法、内容以及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充分利用熟悉的生活经验、新鲜的事物、难忘的经历等这些富有惊险、刺激、有趣的音乐教学方法、资源、活动的开放整合,开启学生学习兴趣之门,培养各种能力。
5 关注孩子们的情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的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和民主性。要想使评价具有实效性,就要创设民主评价的氛围,让孩子们敢于评价、善于评价;还要使评价形式多样化,这样才能调动孩子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评价的方法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客观性。
评价的语言应该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老师的课堂评价应该运用激励性、丰富的、发展性的语言,老师和孩子们的交流也是彼此之间情感的交流,老师的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体贴的动作,一句饱含深情的表扬话语,都能够缩短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总之,一句话“教学有固定规则,教学没有固定的方法”,我们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应用各种有效的能够激发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措施和手段,充分调动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互动、合作的课堂教学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力澜.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J].美与时代,2005(8):68-70.
[2] 万金竹.浅谈小学音乐课的美育渗透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4):227-288.
[3] 姜励.小学音乐课中的情感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