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2014-06-11王云
王云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态度直接影响着其作文教学水准和学生的写作水平。根据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发现引导学生体会并观察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激发出学生的写作兴趣,掌握好写作方法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作文 兴趣观察 生活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058-01
现今,随着孩子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但许多孩子面对写作时不知如何写,想一点写一点,写一点想一点,这种“挤牙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孩子的课外阅读知识面狭窄,基础差,缺乏对平时生活的观察与积累,对写作无兴趣,缺少灵感,找不到素材,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如何解决孩子们写作文的问题是语文教学中的难关。数年来,我不断学习,不断积累,摸索出了一些有效提高写作的途径。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人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作用很大,他可以调节人的认知加工过程和行为表现。当然,不同的情绪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我们是否可以借助他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写作呢?事实证明,这样做的确是一种适宜学生写作需要的好方法。积极的诱导可以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一位心理学家说:“儿童的天性和本能是好玩和活动”。我们做事的时候如果能顺应人的天性,那么将非常简单。“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要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这样写作的难题将迎刃而解。我们不能束缚孩子的天性,孩子有不同的喜好和表达方式,他们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和内容来表达自己眼中的世界,用他们独特的视角来反映对事物的看法,聯系孩子实际生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像泉水一样丰富而不枯燥,文章就像溪水自然活泼川流不息。”孩子写的内容要贴近生活,针对他们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孩子写作文的积极性。
2 积累写作素材,夯实写作基础
2.1 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豆观小学地处农村,每学期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拾麦子、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2.2 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材料
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如:在班级拔河比赛后,及时组织学生孩子聊天,只要内容与拔河有关便可。有的孩子说出自己比赛时的心情,有的说出自己是怎样拔的,有的孩子分析了每局胜负的原因,还有的孩子说出了比赛时的紧张气氛。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重点,给学生理清思路,为他们完成《拔河比赛》这篇作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能顺利完成这篇小作文。
2.3 在节目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我们要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并及时捕捉写作的素材。5月8日是母亲节,为了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勤和伟大的事迹,结合品德与社会进行教育。
2.4 在班级活动中获得写作的素材
鼓励学生把班级发生的大事小情写出来,同时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感想,“投”进信箱。对信件本身的质量要求不高,是学生自己感受到、观察到的都行。
3 学习写作方法,完善写作素材
3.1 孩子要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
要让每个孩子都善于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对身边的人和事要细心的观察,要记录下来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孩子在观察中会产生奇思妙想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
3.2 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作文指导
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紧扣教材进行作文教学。比如,我们在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时,文章首先写了老师的外貌特点,又写了老师的性格及对社会的追求。让孩子在学习本文时领悟到写人要抓特点来写,并且让他们能从外貌中体会人物内心世界。
3.3 让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素材
教师要指引孩子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大量的优美佳句,充实自己的大脑,这样才能在写文章时文如泉涌、下笔如神。
4 师生合作评议,激发写作兴趣
4.1 作文要反复修改
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石成金”。孩子写作文时写一遍改一遍,肯定还有不足之处,必须多讨论交流修改。
4.2 要指导孩子把文章写活了
骨架是文章的构造,生动具体则是文章的血肉,两者加起来才能构成鲜活的生命体,所以,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孩子把文章写活了。
4.3 教师要做好对文章批改讲评
教师对文章的批改讲评是一重点,教师既要肯定孩子文章的优点和成功之处,又要否定文字的不足与失误。
5 结语
让孩子在成长之中不断陶冶情操,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才能厚积薄发、妙笔生花。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引领孩子立足于生活实事,做生活的有心人,并适当给予孩子合理有效的指导,给予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改变孩子不愿写作文的局面,使每个人都善于表达、乐于写作。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李杏保,陈钟梁.纵论语文教育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 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 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