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初中常态语文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2014-06-11毛仕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常态课高效初中

毛仕明

摘 要:常态课是朴实的、也是高效的,是教师遵循正常教学进度上的课,没有预设排练的痕迹的课,反映出的是教师真实教学功力与日常的教育教学态度。常态课课前备课要有充分的预设,准确地设立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教学环节。课堂上要有适当的旁征博引、得法的循循善诱、灵活的教学机智、师生的互动共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课堂的源头活水,让常态课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初中 高效 常态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043-01

现实教学中没有群策群力的集思、反复斟酌的“研磨”、没有预设排练的痕迹的常态课,却能反映出教师真实教学功力与平素的教育教学态度,所以常态课是朴实高效的,是教师们遵循正常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渠道。

要上好一节常态课,执教教师要设计得别具匠心,课前备课既要有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又要有动态生成,在行云流水之中彰显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精妙的导语设计、适当的旁征博引、得法的循循善诱、灵活的教学机智、师生的互动共鸣,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常态课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语文常态课的落脚点应着眼于高效,真正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要上好常态课需要具备的条件很多,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

1 准确地设立教学目标,是上好常态课的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靶子”,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它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内容的确定、环节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等都要以目标为依据,用目标去驾驭和推进。

确定教学目标,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材;依据学情。

教师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确定是哪一类型的文本,然后看看课程标准对这类文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这样设立的目标就不会偏离方向。

课程标准对每种文体教学内容规定是比较概括、笼统的,只是给我们一个大方向的参照。所以确立具体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还要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和特点出发,从整体上把眼前所教的“这一课”放到一单元、一册书、一个学年、一个学段的总体要求上来考虑,使其上下关联,互为照应,分解合理,体现出科学的序列性。

2 科学安排教学环节,是上好常态课的关键

教学环节要简化,追求面面俱到往往导致学习浅尝辄止,所以,教学中要简化教学环节,精化教学细节。

2.1 导入找准切合点

好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与新知;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思维的方向。恰当的导入新课的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愉快地、主动地投入学习。如:温故导入法、释题导入法、案例法、设疑导入法等等。那种能与课文内容切合,能引起学生積极思考,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的导语才是有效的。

2.2 合作交流要适时适度

合作探究的目的就是把学生中不同的思想进行优化整合,将个体自主学习的成果转化为全体共有的成果,发挥学生集体智慧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运用得好无异于如虎添翼,让大家在愉快的合作中感受接受知识的快乐。我们看到有些合作学习只是东拉西扯,混乱过后,教师又缺乏适时适度的引导,致使合作学习走向放任自流的境地。其实,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用,也不是每堂课都能用。“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在此并没有“寿终正寝”,指导学生与自主学习该是一对孪生的姐妹。适时适度的应用好“自主、合作、探究”这件武器,会让教学效果这个“的”命中率更高。

2.3 拓展延伸要注重能力提升

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是建立在用好教材基础上,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目的是突出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要精心地选点、设点,拓展的面要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不要偏离轨道。例如:学习了《社戏》,就可以让学生模仿课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和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渗入的写法,来进行作文训练。

2.4 当堂检测要少而精

当堂检测是为了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做到一课一得,一课一清。教师要把握好检测内容的“量”与“梯度”。

2.5 作业设置要新颖、灵活、有创意

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出趣味性、灵活性、层次性,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比如,同样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传统作业是要求学生抄写几遍,结果很多学生抄完后,还是什么都不会。换一种做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设计考题,明确答案,留待第二天考其他学生,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态度认真了,质量也提高了。再如讲《春》这一课时,我们可以设计两个作业,一是背诵课文;二是绘画展示。这样不仅强化了记忆,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想象力。

3 灵活运用教法学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上好常态课的法宝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教师要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精心选择。常用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串讲法等;以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研究法等;教、学兼重的教学方法如:问答法、情境教学法等。在常态课堂中,“读”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它还是情感的体会与表达、是思维与想象的跃动,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碰撞。教师富有情感、美感的朗读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读的示范,还是一种美的熏陶、情的感染,自然而然的带领他们入情入境。而重视学生的“读”,对于他们理解文意、触动情思、提高朗读水平、积累美言佳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以要求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克服地域方言的障碍,不断提升自己的“读”,勇于下水“做秀”,以自己的“读”熏陶促进学生的“读”,不让对“读”的忽视成为农村初中语文常态课堂又一不能承受之轻。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首先要上好常态语文课,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备课、精心设计,努力提高每一节常态课的质量。因为教师能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满足于做教材的代言人、教学常规的执行者,更要努力做一位教学活动的创造者、教学环境的开拓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只有怀一颗超然物我的常态的心,方能让常态课呈现出魅力与精彩。

参考文献

[1] 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26,181-255.

[2] 任恩刚,张卫苹.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师—有效教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45-80.

猜你喜欢

常态课高效初中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亲和:常态课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