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之管见
2014-06-11孙爱军
孙爱军
摘 要:要通过诱发兴趣,情感沟通和启迪心灵这一顺序渐进的过程,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要通过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和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完成学科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习兴趣 学习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030-01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来源于兴趣。”兴趣是积极探究某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认识倾向,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和动力,是发展智力的关键。只有在此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呢?笔者就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1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1.1 诱发兴趣
兴趣是任何认识活动的先导,也是认识活动得以持续的最重要的内驱力。兴趣是一种情绪激发状态,处于兴趣的脑细胞特别活跃,神经特别兴奋,此时的感知力、理解力和记忆力均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其效率肯定比平常状态下更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同时,教学中不仅要激发求知兴趣,还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画地为牢或用唯一标准答案捆住学生,因为每个人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在某些因素的触发下,可以突破习惯性思维的羁绊,在头脑中闪现出创造的火花。因此,学生对创造渴望,逐渐对语文产生兴趣。
1.2 情感沟通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这种需要常以和谐的情感沟通为前提。现在学生抄袭作文现象较多,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单独叫到跟前,和蔼地说:“这篇作文写得多好啊!看来你一定下了不少的功夫吧!看作文选时,不能抄别人的内容,而要学习其写法,自己独立仿写,作文一定会慢慢进步。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做的呢?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写作文抄写别人的考试题目一变就不会写了。”学生惭愧地低下了头,小声说:“老师,我错了,我拿回去重写好吗?”事后学生主动重写的了作文,从此坚持练笔,果然作文取得长足进步。这样做,及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教给其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因此,引导学生情感的正常发展,融洽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种有效途径。
1.3 启迪心灵
学习兴趣有了,情感得到了沟通,还需要进一步颤动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灵感,诱导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此时学生已经认识对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心灵深处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如果教师不能把教学引向更深更高的境界,就会压抑学生这种珍贵的欲望,学生的激情随之就会逐渐熄灭。如果反复多次,就会毁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开展教学活动,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个性。
语文教学应通过文字、语言、线条、色彩、音响、节奏以及造型等各个方面,营造出一个具有审美性的教学环境,使教学全方位地诉诸于学生的心扉,使其受到震颤,进入心灵活化的境界,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产生一种真正可求的自信心,始终保持一种更上一层楼登险峰以见奇观的旺盛心理。这时,教师要抓住这种欲望,想学生之所想,以高度娴熟的技巧和机智,灵活自如地带领学生遨游在知识海洋之中,用自己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路,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整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使师生心心相印,使教学成为一种赏心悦目、最富有创造性、最激动人心的师生互动过程。
2 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2.1 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能力
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消除了课堂无效空间,减少学生的学习障碍。所以,在学习新知识前必须了解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如学习生字时,教师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联系生活实际,调动旧知识,使学生了解语文知识来自生活,有应用于生活,使其认识到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给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和了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语文素质意识,尤其是要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学习和写作的素材。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习新知已具有的能力和方法,以学法定教法。这样教学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适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创造适合每名学生的教学模式。
2.2 挖掘和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研究重点,这也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所具有的能力。在智力正常的学生中,不存在没有潜能的学生。所以,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扩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说写潜能。
老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之有更多的机会去动脑、动口、动笔,发挥其潜在能力。在课文教学中,学生掌握一定的字词句段章知识,并不代表学生能将其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学生要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需要一个多观察和写得熟练的过程,甚或经历若干次失败后才能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并激励学生将生活和其他作品中获得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中,使其充分表达对字词句段章的不同看法。尽管有的同学与标准答案有偏差,但老师据此可以观察到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理解层面较高,哪些学生不够深入和准确理解,调整下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合理解决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养成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看法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新内容。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独立思考,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诚然这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在长此下去学生就会产生依赖性,作文千篇一律,文面惊人地相似。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其在认识和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其智力水平。
2.3 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讀书、学会写作,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知识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所以,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研究和分析学生的认知能力、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