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性对高钛渣酸解性能的影响研究*

2014-06-11徐本军张风平黄彩娟张建新刘应科

无机盐工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固溶体改性剂酸钠

徐本军,张风平,黄彩娟,张建新,刘应科

(贵州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一种新型光催化剂、抗紫外线剂、光电效应剂等在抗菌防霉、气体净化、脱臭、水处理、防污、耐候抗老化、汽车面漆领域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1]。目前世界上已具工业规模的钛白生产方法只有硫酸法和氯化法[2]。 硫酸法[3]对矿源品质要求较低,可以直接采用镁、钙含量高的钛精矿,适应性较强,工艺成熟,是中国比较熟悉并已投入工业生产的方法。其缺点是硫酸耗量大、三废较难处理。氯化法[4]设备生产能力大,产品质量好。其缺点是对原料要求严格,钛精矿必须经过加工制成二氧化钛含量高(质量分数在90%以上)、杂质(尤其是镁、钙)含量少的人造金红石或其他富钛料才能使用,这样就增加了技术上特别是经济上的难度。氯化法作为一种能耗低、环境污染小、不经高温煅烧、产品质量稳定、成本低的绿色友好工艺,被认为是一种较有发展前途的方法。目前,有些国内外专业厂家也正在致力于此种工艺的研究。

实验所用高钛渣主要物相为黑钛石固溶体,直接用盐酸作为溶矿剂其溶解率偏低,因此需要对高钛渣进行改性。现有的改性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高温改性,另一种是加入改性剂改性。实验以高钛渣为原料,以Na2CO3作为改性剂,在高温下对高钛渣进行改性实验,研究了培烧温度、焙烧时间和改性剂配比对高钛渣溶解率的影响。

1 基本原理

高钛渣物相主要是由 Ti、Fe、Mg、Mn 等元素组成的黑钛石固溶体[5],其分子式可由 MeO5表示(Me=Ti、Fe、Mg、Mn 等),其中钛以低价位与氧结合,这些矿物相互溶解,不均匀地形成复杂晶型结构。另有SiO2、FeO、MgO、CaO等组成的玻璃质硅酸盐相,其分布在黑钛石固溶体晶粒边界,且形状不规则。此外表面还有少量由TiO2组成的金红石相。黑钛石性脆、硬度低,不利于盐酸溶解[6],TiO2也不溶于热盐酸。图1和图2分别为高钛渣原样XRD谱图以及加入Na2CO3改性焙烧后XRD谱图。

由图1和图2可知,与焙烧前高钛渣样品相比,改性焙烧后样品中 MeO5型固溶体、TiO2、FeTi2O5均消失,转化为不同形式的钛酸钠。假定高钛渣中的主要杂质元素铁、镁、锰等以(xFe,yMg,zMn)Ti2O5的形式存在形成MeO5型固溶体,当加入适量Na2CO3进行活化焙烧时,体系将可能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图1 焙烧前高钛渣样品XRD谱图

图2 焙烧后高钛渣样品XRD谱图

此外,由图1和图2可见,改性后出现Na2(TiSiO5),有可能是高钛渣中的 SiO2与 Na2CO3及外表面的TiO2发生反应。

2 实验

2.1 实验原料

实验原料取自某钛厂高钛渣,粒度要求<75 μm粒子含量大于98%,其主要成分如表1所示。实验所用Na2CO3、HCl均为分析纯。

表1 高钛渣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 %

2.2 实验方法

考察改性剂添加量以及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将改性剂以不同添加量与高钛渣在瓷坩埚内混匀,放入SRJX-B-13型380 V箱式电炉中,设置不同温度焙烧不同时间。将焙烧后的矿渣进行水洗,水洗之后倒入400 mL装有浓盐酸的烧瓶中,利用DF-101Z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搅拌。溶解条件:溶解温度为60℃,固液质量比为1∶6,溶解时间为4 h。溶解之后过滤、洗涤、烘干,然后采用TAS-986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及其他各种试剂对滤渣中的Ti元素进行化学分析。实验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高钛渣改性、酸溶实验工艺流程示意图

3 结果与讨论

3.1 焙烧温度的影响

固定改性剂与高钛渣质量比为0.7∶1、焙烧时间为 3 h,考察焙烧温度(650、700、750、800、850 ℃)对Ti溶出率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Ti的溶出率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在750~850℃变化最为明显。这是因为升高温度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黑钛石和TiO2与Na2CO3反应更加彻底,使得钛酸钠相对含量增加,有利于Ti的溶解。实验中发现,焙烧温度超过850℃时Ti溶出率的增加并不明显;样品与坩埚黏在一起极难分离,而且样品会变得很致密难以破碎。另外,当焙烧温度达到850℃时Ti的溶出率已经达到97.48%,故选择焙烧温度为850℃。

图4 焙烧温度对Ti溶出率的影响

3.2 改性剂配比的影响

固定焙烧温度为850℃、焙烧时间为3 h,考察改性剂与高钛渣质量比(0.5、0.6、0.7、0.8、0.9)对 Ti溶出率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改性剂与高钛渣质量比由0.5增加到0.7时钛的溶出率变化非常明显,由50.42%增加到97.48%;当改性剂与高钛渣质量比由0.7增加到0.9时钛的溶出率略微增加。这是由于,增加Na2CO3的用量会使Na2CO3与高钛渣中的黑钛石和TiO2形成钛酸钠的反应平衡正向进行,从而有利于钛酸钠的生成,而当Na2CO3的用量增加到一程度时,由于化学平衡的影响钛酸钠的含量越来越难以增加最终影响Ti的溶出率的增加。由于改性剂与高钛渣的配比达到0.7时Ti的溶出率已经达到97.48%,而且实验中发现继续增加Na2CO3的用量会使样品黏附于坩埚壁上,故选择改性剂与高钛渣的质量比为0.7。

图5 改性剂与高钛渣质量比对钛溶出率的影响

3.3 焙烧时间的影响

固定焙烧温度为850℃、改性剂与高钛渣质量比为 0.7, 考察焙烧时间 (2.0、2.5、3.0、3.5、4.0 h)对Ti溶出率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焙烧时间从2 h增加到3 h时,Ti的溶出率从92.74%增加到97.48%;焙烧时间由3 h增加到4 h时,Ti的溶出率由97.48%下降到96.14%,变化幅度不大。故选择焙烧时间为3 h。

图6 焙烧时间对钛溶出率的影响

4 结论

高钛渣复杂的物相结构阻碍Ti的溶解,通过添加改性剂对其进行焙烧可以破坏其大部分黑钛石固溶体,使高钛渣中的钛与Na2CO3形成钛酸钠。通过实验得出焙烧最佳工艺条件:焙烧温度为850℃,改性剂与高钛渣质量比为0.7,焙烧时间为3 h,此在条件下焙烧Ti的溶出率为97.48%。

[1]田福祯.以高钛渣为原料的盐酸法——纳米二氧化钛制备新工艺[J].新材料产业,2007(2):63-66.

[2]唐文骞,张锦宝.硫酸法和氯化法钛白能耗分析与评述[J].无机盐工业,2011,43(6):7-9.

[3]邹建新,杨成,彭富昌.我国钛白生产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稀有金属快报,2007,26(4):7-12.

[4]封燕,谷林涛.浅谈氯化法钛白及其后处理工艺[J].安徽化工,2011,37(1):31-32,50.

[5]张力,李光强,娄太平,等.高钛渣中钛组分的选择性富集与长大[J].金属学报,2002,38(4):400-402.

[6]郭宇峰,肖春梅,姜涛,等.活化焙烧-酸浸法富集中低品位富钛料[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5,15(9):1446-1451.

猜你喜欢

固溶体改性剂酸钠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多功能沥青改性剂的作用机理及路用性能评价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固溶体的应用研究
红外光谱法测定SBS改性剂含量在沥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Bi2WxMo1-xO6固溶体制备及光催化降解有机废水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无机非金属材料中固溶体的实施
ACR抗冲击改性剂的合成及其在聚乳酸改性中的应用研究
含异氰酸基表面改性剂制备及其在PVC/木粉材料中的应用
固溶体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有效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