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美术教育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2014-06-10芦建华

甘肃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力想象力

芦建华

〔关键词〕 美术教育;幼儿; 想象力;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7—0065—01

美术教育对幼儿的智力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各种感知觉的敏感期。在这一个人生相对独立的成长阶段里,绘画作为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美术活动,对幼儿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就成为美术教育者的主要任务。

一、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1.添画法。即引导幼儿将画报上的绘画作品形象或自己创作的各种形象作为主体或部分形象,继续添加内容,从一形一物、一点一景联想开去,创作出一幅内容、形象丰富的作品。如,在画“母鸡”时,笔者引导幼儿对原画进行观察和想象,启发他们添画上小鸡、草地、太阳、小鸟、树木、山川……引导他们构思好应该添画的形象及其位置大小,指导他们将原画的内容充实、完善。

2.改画法。即引导幼儿对现实生活中已有的形象或作品进行改造,加进其自己独特的想象、思考,创作出有别于原形象的、具有个性特点的新形象。改画法要求幼儿打破原有形象的限制,根据各自不同的认识描绘出有别于原有形象的新形象。

3.讲述法。即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围绕一个主题,启发诱导幼儿“讲述”,让他们大胆表达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以及对客观对象细节的认识。幼儿讲得越丰富、越详尽,他们的观察、记忆和想象力就越容易得到锻炼。运用讲述法时,可由教师直接讲一个故事或一个情节,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让幼儿编一段情节或故事,或者让他们相互之间“讲故事”,并记录下对方所表达的主题。这也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极好办法。

4.记忆法。即引导幼儿回忆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事和物,或将以往经历的各种事物联系在一起,创作成绘画作品,也可以由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进行观察,然后通过默写画出相关事物。

5.夸张法。即引导幼儿将事物的某一特性、特征强化、扩大、突出甚至取代事物的整体形象,弱化其他形象。如,画一只“发怒的老虎”,可以将老虎的双眼画得大大的,占据了画面的主要位置,而其他部分却画得较小甚至省略了。这样使“怒”这一特点表现得更加充分,自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1.激发幼儿思维的主动性。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惊奇时,在情感上生发了对某个问题穷根究底的强烈兴趣开始的。因此,要激发幼儿思维的主动性,就必须激发起幼儿们求知和创造的欲望。如,在教“写意画熊猫”一课时,教师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即使讲得再认真细致,幼儿也不感兴趣,效果当然也不会好。但如果上课时拿出纸笔告诉幼儿,不论在纸上涂画什么,老师都可以把它变成一幅画,如,涂画一个圆圈,则可变成熊猫,涂画出一墨团,则可变成小鸡等。这样,幼儿感到非常新奇,注意力则集中起来,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可见,只有变灌输为激发,使幼儿在学习上获得主动性,教学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才有保证。

2.鼓励幼儿进行求异思维。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幼儿缺乏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老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老师怎样画,他们就怎样画,存在着依赖老师的不良习惯。为改变这种不良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则设法使幼儿生疑,鼓励他们进行求异思维。如,故意将作画步骤搞错,问幼儿对不对,让他们仔细观察,回答为什么会生“疑”。这样不断鼓励学生质疑,再引导他们分析讨论,发现新问题,幼儿的求异思维会不断得到发展。

3.训练幼儿思维的发散性。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在激发他们思维的主动性基础上,加强思维发散性的训练。绘画活动的多样性可以较好地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在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培养幼儿观察力与分析、比较能力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对作品创作动机、实际效果进行分析,让幼儿对一件作品产生多种良好的感受和体验。同一对象,帮助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观察、描绘,使幼儿学会灵活多样、生动地表达客观事物;同一内容,引导幼儿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这样能有效训练幼儿思维的发散性。

?笙 编辑:孟 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创造力想象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浅论美术教育对于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