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家庭学生现状及教育对策

2014-06-10李得峰

甘肃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特殊家庭教育学生

李得峰

〔关键词〕 特殊家庭;学生;教育;

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7—0033—01

特殊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行为和社会适应方面产生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这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既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又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一、特殊家庭学生现状

1. 家庭破裂,父母离异。有的相互推卸责任,有的由单方抚养,要么容易产生溺爱,要么冷落孩子,对孩子而言都会带来身心上的不良影响。溺爱孩子,在物质上无止境地满足,易使孩子形成贪婪性格;生活上的百般照顾,将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对孩子的过错一味迁就,易造成孩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给孩子太多的爱,容易造成孩子只知被动地接受爱,而不知对他人付出爱。孩子都是需要爱、需要关怀的,冷落孩子,孩子必然滋生恨的情绪,如果把这种恨的情绪转移到周围的老师、同学和亲友身上,很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

2. 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婚后长期不和,经常大吵大闹,对孩子置之不理,推卸责任,孩子的心灵易受到极大的创伤,易造成对家庭的厌恶感。进而把这种厌恶感转移到周围的一切,可能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残酷的,否定他人、社会,形成性格上的畸形,心理上的病态。

3. 缺损家庭。所谓缺损家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的单亲家庭。由于血缘关系,孩子对父母有无限的依恋,在生活和心理上对家长有极大的依赖性。而一旦遭遇了某种重大变故,从小对父母那一种“寄托感”和“依附意识”突然消失,孩子的精神易受到比家长更大的刺激,极易低沉下来,易出现孤僻、胆怯、冷漠和封闭的心理,原来活泼好动的孩子也可能变得沉默寡言,害怕与人交往,感觉低人一等,对孩子个性的健康成长无疑造成严重影响,是一种“扼杀性”的破坏。

4.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常年在外打工的家庭。这类家庭的孩子由于从小就缺乏父爱或母爱,容易造成孩子的情感障碍甚至造成孩子的人格不健全。对孩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健康品质、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都是极为不利的。父母“启蒙教师”的角色是任何其他亲友(包括爷爷奶奶)或保姆所不能替代的。

二、特殊家庭学生教育对策

1. 对于家长来说,应积极营造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认真对待婚烟,婚后要和睦,共同担当起哺育孩子的责任。一旦家庭遭遇不幸,家长不应自己消沉下去,而应为孩子的未来着想,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化悲痛为力量。家长无论工作多忙,离家多远,都应承担起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要把其作为自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2.全社会都要积极关注特殊家庭背景学生。政府应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当地村委会应经常保持与这些家庭的联系,了解存在的困难,帮助解决,也可通过媒体,报道其真实事实,以获得帮助。

3.教师应关心、爱护这些学生。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如父母关系如何,近期是否遭遇过天灾人祸,多给他们一点关爱。

4. 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给予由于各种原因而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的疏通和积极引导,帮助其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使其在问题初期就能得到纠正,防微杜渐,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总之,对待这一特殊的群体,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特别关注,三方面同心协力,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学校内外沟通,给予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更多的爱,使他们内心感受到社会、学校、父母都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促使他们克服并逐步消除不健康心理,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身心健康地成长。

?笙 编辑:郭裕嘉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殊家庭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学生写的话
刍议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