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其情悠悠?其乐融融

2014-06-10郑燕

课外语文·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吴方言翁媪茅檐

郑燕

【摘要】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选有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对上饶人来说,又是一篇绝好的乡土教材,它既可以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美丽上饶、热爱美丽家乡的感情。全词由静到动,动静结合。真实地反映出我们上饶农村的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选有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对上饶人来说,又是一篇绝好的乡土教材,它既可以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美丽上饶、热爱美丽家乡的感情。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济南)人。宋代爱国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学上,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自1175年出任江西提刑起,至他去世,有二十多年是闲居在上饶带湖、铅山一带,与上饶结下不解之缘。

在此期间写了大量与上饶风土人情有关的诗词,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初夏上饶的农村风光恬静跃然纸上。

月亮、惊动的喜鹊、清风明月、偶尔的蝉鸣、喧闹的蛙声、醉人的稻花香,似乎在争着诉说即将到来的丰收。让人感受到丰饶的家乡即将丰收的喜悦。

又如《生查子·独游西岩》:“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物、我、景、情融溶亲密,一派恬淡自适情怀。正像辛弃疾自己所写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更添对家乡的热爱。

而小学语文课本选的《清平乐·村居》风格又和《生查子·独游西岩》有所不同。

同样是写农村,《生查子·独游西岩》偏重山水之情,体现仁者智者之情操。《清平乐·村居》侧重农家生活,独享农家悠闲之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轩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首先點明了要写的农家的位置,“茅檐低小”是农家房屋的特点。既不是朱门豪宅也不是青砖瓦屋。而是典型农家茅草房,一袭清水从房前缓缓流过,甜甜的荷叶,洁白的荷花在溪间顺着清风轻轻招摇。小溪两岸,绿草如茵。两岸农田豆苗生长正旺,马上就要开花结果。

这一切交织成和谐自然的农家村居景象,清新秀丽而又恬淡宁静。“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吴音,吴方言。上饶广丰一带古属吴,吴方言圆润婉转,柔美清雅。

现在的上饶广丰玉山一带的方言仍然保留着吴方言的特色,吴音本就伲侬软绵。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趁着酒意,彼此“媚好 ”,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

实际上,这幅画面是农村老年人生活的普遍写照,悠闲惬意,自由自在。词的下阕采用的是白描写法,写了老人的三个儿子不同的活动,不同的性格,虽然言语简单,但是形象生动逼真。“大儿锄豆溪东”,大儿子年龄最大,成熟而又勤劳,是家中的顶梁柱,担负着家中劳动量最大最辛苦的劳动任务,在豆田里除草。初夏的豆田,豆叶婆娑,虽然辛苦,但是即将丰收的喜悦释去了劳作的辛苦。儿子年龄稍小,但却没有闲着,帮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你看正在屋边利索地织着鸡笼呢。

小儿子年龄最小,还不太懂事,在小溪里无拘无束地剥莲蓬吃。“卧”字用得极妙它把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一个“卧”就给全句或全词增辉。真可谓一字千金。“无赖”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无邪,活泼可爱。

全词由静到动,动静结合。真实地反映出我们上饶农村的生机勃勃、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生活。把我们带入了其情悠悠其乐融融的诗境。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吴方言翁媪茅檐
论母语方言在日语语音学习中的正负迁移作用
——以吴方言为例
邱秉源
关晓凤
人勤柴门
春日乡间即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苜·其一
公园晨曲
王世旺
南乡子·访故园
莫让方言成绝响
——刍议吴方言建档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