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感,让阅读教学散发真正的魅力

2014-06-10林金妹

课外语文·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小桥流水语言文字语感

林金妹

【摘要】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准确、敏锐、细腻的感受,是读者对作品中的生命感悟进行解读的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

【关键词】语感;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语文课程应激发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现,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等。这一切需要以品读(语感)为核心,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散发真正的魅力。

一、展开想象,激发语感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同时,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

例如《桂林山水》这篇优美的写景文章,作者用生动的文字介绍了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出一幅水光山色、景色秀丽的山水画。教学中如果不运用形象思维,便不会让人感受到桂林山水令人心醉的神奇与瑰丽。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尽情地驱遣想象,把语言文字提供的信息经过创造性的想象,复原成生动、鲜活的画面。

五年级上册《小桥流水人家》一文,课文勾勒出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写意画——小溪潺潺绕村庄,杨柳依依垂水面,水鸟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调美丽而缠绵;小桥流水人家的人们恬淡,闲适的生活情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尽管我们学校的孩子来自农村,但是由于開发、环境破坏,这诗一般的意境不曾在学生身边出现过,为了帮助学生体会意境,我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把“小桥流水人家”这诗一般的情境展示在学生眼前,画面拉近了学生与文中意境的距离,他们通过一边想象一边读文,感悟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思念之情。

二、吟咏诵读,习得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培养语感的方法很多,但诵读是最基本的方法。语文学科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决定了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习得和增强语感的过程。中华几千年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时候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通过反复诵读,可使学生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习得语感。

吟咏诵读要针对不同文章的特点,把握好感情基调。如教学五年级下册《草原》一文,在指导朗读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把握好基本感情色彩,要以欢快、喜悦、真诚的基调,用轻快、活泼的语气,拱筑起轻轻、柔美的气氛。如第一段开头两句话,可以这么处理的:第一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指导学生用喜悦、轻快的语调,读出作者因初次看到草原时的惊喜之情;第二句:“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其中“可爱”“清鲜”“明朗”“满心”“愉快”等词应读重音,读出作者因见到草原时兴奋、激动的心情,读出草原明朗、辽阔的气势,并引导学生在画线的地方加上较长停顿及感情基调的处理,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又陶冶了情感,习得了语感。

吟咏诵读还要抓住重点句段、词语细细品味,如:教学四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文字优美,让学生细细品读,不仅可加强语言积累,还可以让学生感悟到色彩美、韵律美和榕树的生命美。“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几句话要让学生在读中细细品味、感悟榕树的大和茂盛,感悟到枝上生根的奇特景象。“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着重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叶“绿”,感悟榕树的生命美。

三、拓宽阅读,丰富语感

校内语文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阅读是无限的,仅仅靠每周语文课堂进行语感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增长知识,积累语言,丰富语感。

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健康、优美、有内涵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比如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阅读《儿童文学》《青铜葵花》《夏洛的网》等等,尤其是《青铜葵花》文中有许多写景的片段非常优美,很适合孩子们细细品读。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还可以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可以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读物,如五年级上册学了说明性文章《鲸》之后,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森林报》《动物常识》《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读物;学了《地震中的父与子》后,推荐阅读脍炙人口的世界著名漫画集《父与子》等等。阅读量多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会丰富起来,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也会更加的准确。

四、模仿创作,强化语感

学生在阅读中习得语感,只有在语言实践中加以运用,才能得到不断强化。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文章中一些句子特别优美,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语感得到了熏陶,如果能让他们模仿着进行创作训练,不仅强化了语感,还提高了表达能力。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习了第三自然段“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让学生模仿课文,用“有……也有……”“不仅……还……”说一句话。

模仿创作,可以是简单的句子,还可以进行片段、篇章的仿写。在读懂、感悟、习得语感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创作,可以开辟出一片内化语言积累的崭新天地,学生语感得到强化,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将跃上一个新台阶。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小桥流水语言文字语感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叶茂林作品
江南
小桥流水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