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2014-06-10王兴伟

甘肃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圆锥体圆锥月饼

王兴伟

〔关键词〕 数学教学;问题情境;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7—0091—01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有问题可问,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并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解题思路,采取不同的解题方法,有效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笔者就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往往是从好奇开始的。数学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勇于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时,学生在看完书后,往往对“等底等高”这个条件不太注意。这时我巧设陷阱,设置悬念,让学生进行倒水实验:用圆锥体容器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过了一会,一个小组倒了水,还没灌满;而另一小组的同学却大叫:“水溢出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学生们议论纷纷。

二、从感性材料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因此,我在课堂上经常从学生感兴趣的感性材料入手,创设一些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教师的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2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学生都难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需求。

三、从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1.根据学生已有经验、方法与新知识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对新知识的需要正是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又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认知特征,去引导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例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只要学生用尺子任意量出两地之间的距离,我就很快说出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学生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我能这么快说出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这时,我出示课题,并告诉学生学习了这节课,大家就明白了。此时,本课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他们必然学得热情高涨,积极主动。

2.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间的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冲突,教师只要抓住这一矛盾,创设问题情境,就会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使其学得积极主动。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先通过多媒体演示这样的画面: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体,将长方形去掉一半成为直角三角形,再旋转得到圆锥体。之后提问:“有什么办法求圆锥的体积?”学生在这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下,通过刚才的演示,经过思考得出:只要知道圆锥与圆柱的关系,就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教师又问:“圆柱与圆锥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教师有意识设置这个思维障碍,使学生产生疑惑,进而进行猜想、验证。

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问题原型或从数学材料中找到生活中的问题,将它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就会体验到数学无处不在,感知自己学的是有用的知识,并由此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购物中的打折问题”一课,先用多媒体演示商场中打折的情境,然后提出问题:根据你生活中看到的打折情况,说说打折是什么意思。接着再出示一组课件:帽子五折出售,手套八五折出售,羽绒服五折起,皮衣三至八折出售。提出问题:具体说说这些“折”是什么意思?通过创设购物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离自己的生活很近,并自觉地运用自身的经验和知识,结合实际,较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打折”的含义。

?笙 编辑:谢颖丽

猜你喜欢

圆锥体圆锥月饼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中秋节里吃月饼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月饼
一种新型夹具设计
简单而精致的BUBA台灯
埃及沙漠赫尔格达红海沿岸沙漠呼吸
一起来做月饼吧!